2019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7课《奔落的雪原》word导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1882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7课《奔落的雪原》word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7课《奔落的雪原》word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7课《奔落的雪原》word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7课奔落的雪原word导学案【预习互查】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跌落( ) 悬崖( ) 解数( ) 疲惫( )( ) 顷刻( )咆哮( )( ) 颠簸( ) 急遽( ) 秉烛( ) 绮丽( ) 磅礴( )( ) 隧道( ) 栈桥( ) 筛去( ) 黯淡( )2.结合注释,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解数:颠簸:急遽:绮丽:叹为观止:3.作者记述了自己在尼亚加拉大瀑布观赏的经历,历时两天,请在欣赏课文的同时标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并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4.本文写景主要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试找出作者游踪的变化。瀑布旁( )( )山羊鸟提示: “移步换景”是游记散文最常用的写作方法。也就是以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设问导读】(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观瀑记,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吗?2.理清文章的思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一个瀑布?分别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瀑布的什么特点?(2)找出文中把瀑布比喻成雪的语句,思考作者为什么把尼亚加拉大瀑布比喻成奔落的雪原呢?谈谈你认为这样比喻的好处。(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每一篇文章都寄托了作者的独特感受,那么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提示:在分析语句时,从修辞、写作技巧、动词、形容词等角度体会意义,分析句子的作用。示例:(1)我却宁愿只要朴素的白,能帮助人们夜游便足够了。绮丽的颜色和伟大磅礴不大相称,何况还使人想起霓虹灯来,莫非这气势庄严的大瀑布也在做着一场繁华梦吗?分析: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欣赏的是朴实无华的美,摒弃那摇曳繁华的美,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作者的朴实正直。(2)“就像在黄山上想跳入云海,在太平洋岸边想踏上海波一样,我真想跳下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奔跑而崩落了,崩落了还继续奔跑着的雪原!”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它的好处。你还喜欢那些语句,找出来说说理由。【巩固练习】这时在关国瀑布下面和对岸加拿大一侧的山谷中,都有三三两两的黄衣人在行走。什么虾兵蟹将?我们问。原来可以通过隧道下去,到瀑布近身处看。在美国这一边的叫“风洞”。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了。穿上雨衣雨靴,也都成了虾兵蟹将。乘电梯从岩石中下去,走过隧道,到得洞口,洞外有栈桥,位置在关国瀑布和“新娘面纱”之间。水声轰鸣,比在船上时更强十倍!我们不管浪花飞舞,循栈桥向大瀑布走去,真走到它身旁了!离水流只有25英尺!这时仰面上看,急流自天而降,仿佛就浇在自己头上!却是奔跑着的活的浮雕。风挟着水蒙头盖脸而来,风和水都是硬的。这里不是水花水汽,简直是置身波涛中了。这奇异的站立着的波涛啊!“我们算是到过瀑布里面了。”一个西班牙人说。啊!崩落了还在奔跑的雪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我伸出手,想和瀑布巨人握一握。他却置之不理。又是一阵水浪浇来。“快走,请快走。”管理栈桥的人说,他的声音在雷鸣般的轰响中又消失了。 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水从指缝间漏出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里筛去。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伟大精神,你的磅礴气势,你的力量,你的速度我会永远记住你那如同崩落的雪原般的流水。1文段中加点的“虾兵蟹将”指什么? 2文段的结尾,作者写道:“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中筛去。”除了文中所写,还有哪些方面深深打动了作者? 3“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试分析“抓”字的精妙之处。【拓展阅读】庐山雾中行庐山云雾,天下闻名。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 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犬雨倾盆一般。于悬戎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蜘急雨”了。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阊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部脏脏腑俄,半逐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决,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鳔缈,若有若无。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阃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1(1)作者“庐山雾中行”是在什么季节?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表明季节的语句。(2)“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一句中“恍然”的意思是什么? (3)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回答什么叫“松涛”? (4)用括号在文中标出与“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一句相照应的语句。(5)庐山雾著称于世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6)请你谈谈对文章最后两句的理解。 附送:2019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8课古代诗歌五首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唐诗,又是诗中的瑰宝,最为灿烂辉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在唐诗的熏陶下长大的。从小学开始,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了,也能背诵很多古诗了,谁来谈谈你是怎么学习古诗的?这此古诗对你的语文成绩有哪些影响?学习古诗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有些古诗,你可能不会讲,但你会用,这就够了,我们现在还不是古诗专家。学习了古诗,对我们的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很明显,呈直线上升。但这个影响是潜在的,无时无刻不在的,我们感觉不到的。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古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一作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如果能在平时的谈吐中,常常恰当地准确地引用一二句古诗词,一定会让你的谈吐提升一个境界。哪你对古诗的一些常识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谈谈律诗和绝句:律诗:一首诗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七律。绝句:一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称七绝。看看我们这一课的诗属于哪种类型?观沧海:四言诗友次北固山下:五律钱塘湖春行:七律、天净沙秋思:词(小令)。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首古诗词,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二、赏析观沧海。(一)、朗读,熟读成诵。1、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这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一系列的军阀混战、武装割据,使统一的帝国陷入了大分裂、大动荡的局面,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现了“人相啖食,白骨盈野”、“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生民者不可胜数”的惨酷景象。社会的动荡引起了社会思潮的裂变。这个时期值得记忆的亮点很多,几乎每一项人文学科都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开拓性巨匠。曹操是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身前叱咤风云,死后骂名滚滚。曹操在继承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缘情”的文学主张,以质朴刚健、清新自然的语言、比兴的手法真实地再现现实,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精神,形成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后人称这种文风为“建安风骨”。曹操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写作本诗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2、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诵比赛。(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描绘一幅怎样的景象?写了哪些景物?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深秋大海的壮丽景象。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2、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写实: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附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宽阔的胸怀、昂扬的气概和削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三)、研读与赏析。1、写景上有什么特点?动静结合,虚实结合。2、体会诗歌的意境: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什么感觉?雄伟壮阔,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次写岛上一派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景色。再写大海上风起浪涌的样子:秋风飒飒吹来,巨浪汹涌而起。最后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妙的比喻,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太阳、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绕天一周又从西方落下去,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银河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象发源于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气象雄浑,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最后两句是为配乐演奏而加的衬词:庆幸得很,(让我)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志向。这壮阔的景象不禁激起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放声高歌,抒发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本诗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四、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2、熟读后三首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你知道哪些抒发思乡之情的?(静夜思)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两首抒写思乡之情的诗歌。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二、赏析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一)、熟读诗歌,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是什么意思?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中“断肠人”是不是肠子断了的人?次:停泊。断肠人:断肠是极度悲伤的意思,今天的成语中还有“肝肠寸断”,用的就是这个意思。断肠人指极度悲伤的人。2、自己的语言描绘两首诗展现的画面。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次北固山下:客居他乡的游子要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呀,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吧!讲述律诗的四联: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天净沙 秋思: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天净沙 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研读与赏析。诗歌所抒的感情,要通过所描绘的画面表现出来,才能称为美。画面的描绘讲究反复推敲,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文学史上还留下一“推敲”这样的典故。现在我们来赏析诗中的词的精妙。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诗中,能否把“平”“正”改为“涨”“顺”,为什么?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涨”只表现水位上升,而“平”不但表现水位上升,还写出了水上涨的程度,与岸平齐,利于船行。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2、天净沙秋思中,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出现的景有哪些?给读者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小令的前三句,全写景,人物未出场。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人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三、赏析钱塘湖春行。(一)、导入新课简介钱塘湖: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苏轼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谁来介绍一直白居易?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1、全诗叙写了诗人的一次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写诗人骑马游览的西湖早春风光。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读着本诗让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2、“乱花”是什么意思?诗歌所写的景是哪个季节的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各种各样的花。早春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3、“行不足”是什么意思?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三)赏析语言。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据说,有一次白居易从孤山寺饮酒归來,在堤上走着走着,不觉诗兴大发,当即吟成了一首这首“钱塘湖春行“,这时,有一个老婆婆也在白沙堤上看风景,白居易就走上前去,对老婆婆说:“我刚才做了一首诗,念给你听听,好不好?”于是就把这首诗吟颂了一遍.。老婆婆听后说道:“这诗好啊!”,之后提了一个建议,能否把“我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我”字换成“最”?因为白沙堤不是只你一人最爱,这也是我们全杭州的最爱,这样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这个老婆婆的话,你觉得怎么样?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全民学诗,全民写诗,很多人也懂诗。下面我们也来赏析一句。“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四、结束语:同学们,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如果把文学比作连绵的群山,那诗歌就是群山之峰。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其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虽然刚学的两首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现在我们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用此法去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