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1737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四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四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艄公”、“辽阔”、“明媚”、“开辟”等词。2.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爱憎分明的赤子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教学准备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我的祖国音乐磁带,多媒体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可租光碟)或收集了解有关抗美援朝及上甘岭战役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1952年10月,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中国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以钢铁般的意志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守住了阵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电影上甘岭中,炮火硝烟中的志愿军战士唱起了我的祖国这首歌。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32课我的祖国。师板书课文题目,全班齐读。二、批注课文题目,初读课文1.对于这个题目,你在课前了解到了些什么?把你对课文题目的了解批注在课文题目旁边。(本课是影片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的歌词;这首歌词是著名词作家乔羽所作。)2.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把你想了解的问题也批注在课文题目旁边。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5.师用卡片抽读生字、新词。6.齐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祖国”的?三、细读课文,思、批结合(一)学习一、二小节1.齐读一、二小节,结合批注谈谈你读懂了些什么。2.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批注,全班交流。(字词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3.从这两个小节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同桌议一议,并把自己想象到的情境批注在课文旁边。(祖国的江河帆影飘动,百舸争流,希望的田野稻浪翻滚,一片丰收的景象。)4.全班交流自己读后感受到的美景。根据学生的发言师相机出示展现祖国美景的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课件。5.如此美丽的祖国,怎能不让志愿军战士们热爱,怎能不让他们思念,又怎能不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呢!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小节,表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二)学习三、四小节1.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祖国,也是英雄的祖国。自由读三、四小节,边读边批注。2.把你批注的朗读后的收获和问题在小组内和伙伴交流。3.通过在小组内交流,你批注的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4.全班交流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问。(如学生对“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提出疑问,师可借助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大干快上”、进行祖国建设的生动场景,帮助学生领会。)5.把全班交流后的收获批注在课文旁边。6.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小节。(三)学习五、六小节1.运用前面“读、思、批”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主学习五、六小节。2.全班交流自学所得,共同解决疑问。3.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五、六小节。四、再创情境,感情升华1.美丽、强大而又富有朝气的祖国唤起了志愿军战士浓浓的思念,滚滚而来的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我的祖国。2.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以更美丽、更强大的英姿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对此,你有什么话想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说?五、识记生字,练习书写1.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艄稍、捎、梢、哨、消、悄辟劈、壁、避、臂豺材、财2.练习书写生字。附送:2019年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教材简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找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三种情况教学难点:学生能在课上、课后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摆小棒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一排列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并简单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有两处:一、手指夹乒乓球的游戏,让学生感知一一间隔排列,排成一条直线,两端物体相同,和排成一圈成封闭图形。以及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二、在摆小棒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猜一猜,并通过教师演示依次拿走左右两边的小棒,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两端物体的变化情况。设计思路: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问题情境中探索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所发现的规律,在加深对上面规律的认识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知识模型,从而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接着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学会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表演游戏:两个手指夹一个乒乓球,三个手指夹两个乒乓球,问:夹三个乒乓球,需要几个手指呢?夹四个乒乓球呢?手指和乒乓球是怎样排列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有个初步的感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图(1)、图上的小兔子们也在做游戏,图上除了有小兔子,你还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为了方便我们观察,老师把重点的地方进行了放大。(出示夹子与手帕的放大图)(2)、观察第一组图,图上有哪些物体?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小结:像这样一个夹子一个手帕,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我们数学上称着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两边的物体称着为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这里的两端物体是什么?两端物体相同吗?(板书:相同 )课件出示:夹子和手帕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端物体相同,都是夹子。读一读。(课件出示兔子和蘑菇放大图)对照第二组图看一看,兔子和蘑菇之间是一一间隔排律的吗?为什么?在这组图中兔子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端物体都是(3)、现在我们来观察第三组图,(课件出示篱笆和木桩放大图)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学生活动。(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集体交流。2、(把刚才的三组放大图合并在一起出示) 我们现在一起来数一数每组中的两种物体各有多少个?你能根据图上两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得出它们数量中间的关系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活动。集体交流。怎样用两个算式来表示呢。把黑板上的两个算式补充完整。板书:- 1 =+ 1 =学生口答,教师补充板书:两端的物体 1 =中间的物体 中间的物体 + 1 =两端的物体(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来研究这个规律,接下来我们每组同学拿出小棒和圆片,按大屏幕上的步骤摆一摆。(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的试一试)一组学生在展台上摆一摆。集体交流:(1)、你们摆了几根小棒?几个圆片?为什么小棒比圆片多一个?(2)、你们摆了几根小棒?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么知道的?(3)、你们摆了几个圆片?猜一猜他们摆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我们一起来看展台上这组同学摆放的,小棒和圆片是怎样排列的?他们摆放了几根小棒,几个圆片?和我们刚才学的规律吻合吗?现在老师拿走最右边的一根小棒,你发现了什么?它们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两端物体是什么?还相同吗?结果呢?板书:两端物体不同,两者数量相同。现在老师再拿走最左边的一根小棒,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的规律。)4、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着这个规律?互相说一说。(课件出示图片)对照这些图片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排列规律。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图片。看图,马路一边有一排电线杆,要在每两根电线杆之间安装一个广告牌,如果你是广告公司老板,你首先准备怎么办?出示题目这里是哪两种物体他们是怎么排列的?两端物体是什么?中间的物体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学生口头列式。2、春天到了的时候,我们会在家前屋后,或者池塘小河边栽一些树,接下来我们来做两道有关栽树的问题。(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中两种树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那么,两端的物体是什么?中间的物体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怎样列式?(出示“河堤的两边各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共栽桃树多少棵?) 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3、(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一小题)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教师再点击鼠标,出示锯3次,分成了4段。再点击鼠标出示算式。 也就是说一根木头锯一次能分成2段,锯2次就能分成3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要多一次。请你对照图,利用今天学的规律解释一下?接下来做第二小题,(出示第2小题)学生口答。4、接下来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游戏,怎样用五个手指夹住五个乒乓球呢? 教师表演,把五个手指围成一个圈就能夹住五个乒乓球了。 这又是怎么排列的呢? 板书:封闭式的排列 这样排列的两个物体还有没有哪个是中间,哪个是两端的说法。所以说,如果遇到封闭式一一排列的,这两个物体的数量就是相等的。(板书:两者相等)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图上所说的是哪两个物体?是怎样排列的?这样的排列有什么特征?题目中告诉我们柳树是15棵,桃树和它相等,也应该是15棵。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都是15棵。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设计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教学中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