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哪杯水多教案 青岛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707125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哪杯水多教案 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哪杯水多教案 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哪杯水多教案 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哪杯水多教案 青岛版教材简析: 本课是青岛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第一课哪杯水多的第二课时。它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常常不准确,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量杯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也不同的容器,“哪个容器里装的水多,哪个容器里装的水少”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收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然后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比较认识水体积的多少。教学理念:一、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这堂课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用各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机会。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注重实验探究的开放性1、材料的开放性:课前让学生准备能装水的容器,老师也为学生准备了各种材料,在探究活动中根据需要领取材料。2、实验方法的开放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实验方法,最后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活动。3、交流的开放性:学生充分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4对于3年级的小学生,注意教、扶、放的适当安排。放在“用各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时,充分发动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教、扶在“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时,教师进行必要的规范性的指导。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猜测制定方案(包括实验方法、材料选择准备、小组分工合作等)实验记录交流。根据假想答案,能提出进行简单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知道人的感觉常常不够准确,于是科学需要借助仪器来测量。初步学会使用量筒,理解毫升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哪杯水多。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教学材料:一杯水、一杯牛奶、二瓶水、量筒、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新课: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它就像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仔细地观察一下水。老师口渴了,想喝点冷开水,可我忘了我带的这几杯中那杯是水,怎么办呢?。(出示两个瓶子,一瓶是牛奶,一瓶是水)谁来告诉我哪一瓶是水呢?学生回答并陈述理由。【设计意图】此处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在认识了水的基本性质后,再去探究比较水的体积的多少。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寻找规律,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二、自主探究(1)提出猜想谈话:(出示另一瓶水,两个瓶子的高矮、粗细不同,水的高度也不同。)水还有哪些秘密呢?看!这两瓶水中你觉得哪瓶水最多呢?(为了便于区别,瓶子上分别贴上标签:1号和2号)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作为猜想的表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列举所有可能性,但是尝试尽量让学生说出所有可能性。谈话: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太一致,究竟那杯水多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想想办法,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1、都倒入相同大小的杯子中去进行比较;2、先将1号瓶中的水倒入一个大容器中,做个记号,再倒出,然后倒入2号瓶的水;3、倒入一个大容器中,分别做上记号;4、用弹簧称去称;5、比流速)【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探究意识得到培养。 (2)实验验证提问:同学们想出办法来了吗?谁先来说说?(注:此处要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引发新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根据现有材料选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的能力。)你们的办法可行吗?这需要咱们亲自动手试一试。出示几点温馨提示:1)你们小组准备使用哪种实验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呢?2)小组内的同学怎样分工?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谈话: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探究意识得到培养。 (3)反思猜想提问:通过刚才猜测,对照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回答。(4)认识量筒谈话:同学们真是厉害!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出了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现在我想知道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 学生描述。谈话:大家用了各种方法来描述具体多了多少水,但是你们的标准或者单位统一吗?(不)能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比较呢?看来这个问题难住大家了。要想知道多多少仅靠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出示:(量筒)量筒是玻璃仪器,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仔细观察,比一比谁的发现多?学生汇报。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刻度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读数呢?出示:量筒(老师示范)注意,我们在将杯里水倒入量筒中时应将杯子和量筒倾斜,杯口靠杯口让水流入量筒里,读数时眼睛要与水现齐平。谈话:想不想试着用量筒测量这两瓶水的多少呢?(想)记得把测量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认识量筒、使用量筒,学生学会了用量筒测量的方法,知道了用量筒测量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介绍量杯。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这叫量杯。 2、认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测量液体的工具。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学生会说家里的水表、针管、奶瓶、杯子、药瓶),为什么要有刻度?(知道用了多少水,打多少药,喝了多少奶等)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学生说想),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训练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探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外生活才是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 四、全课小结:1、师: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2、同学们我们还要学会用证据证明问题的科学方法。五、板书设计8 哪杯水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用字母“ML”表示六、思考和感悟本节课中,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亲自实验,进行主题探究,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地进行,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整节课闪现着思维的火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得到培养。附送: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哪杯水多说课教案 青岛版说教材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哪杯水多。本课以水为载体探究比较液体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用量筒,体验到借助仪器测量比用感官判断更准确。教科书提示了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各种杯子、尺子等,意在提示学生课前准备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本课包括俩个活动:一、我们来比较,哪杯水多?二、怎样测量才更准确?本课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课的中点我定位为:让学生经历水的多少的探究过程,并体验乐趣;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从情感、知识、等方面制订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测量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说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水与生命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根据水的多少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法有别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三、说学法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四、学生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多少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体积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水的多少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时老师随意的将一杯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让学生猜测那个容器里的水最多,哪个里面的水最少,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5、 说教学过程 1、结构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实践验证交流汇报 2、理论依据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格外注重,表现在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感性认识,最后实验,验证假设。经过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3、 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让学生在老师分完水后,猜猜老师想提出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提出“哪个杯中的水最多(少)?”后,揭示课题水的多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桌子上的不同容器的形状特点,主要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学生继续猜测问题的结果:你们认为哪杯水最多呢?给它们排排对吧。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2)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讨论探究水的多少的方法,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学生对合作、交流的认识,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比较完整的体系中。每个学生明确要思考的内容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小组讨论时的声音响,而是看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找到的方法。(3) 实践验证实践表明:探究能力最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这固然可以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来进行,但绝不能没有科学教育因为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基础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怎样利用科学教育的优势,使它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摇篮,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探究”呢?我的体会是:实施开放教学,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质疑、观察、想象、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的基础上,各小组都确定了本小组的探究方法,根据各自的探究方法,各小组进行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4) 交流汇报学生在完成实践验证后,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将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经验、收获和大家分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使学生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探究中有哪些是做得对的,有哪些需要改进,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