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A、B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06641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A、B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A、B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A、B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A、B案 人教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二、初读课文,思考: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三、学习本课生字词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1、读准字音。2、记清字形3、理解字意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僻静:偏僻安静。恐怖:惊慌、害怕。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四、巩固练习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2、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教学过程:一、学习被捕前部分1、轻声读这一部分:2、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二、学习被捕时部分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2、思考:(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3、小结三、学习被捕后部分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2、思考讨论:(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四、巩固练习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部分(1)轻声读(2)语言练习(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二、总结课文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对亲人充满慈爱。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十六年前的回忆不慌不忙保持严峻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螳螂捕蝉这篇课文。2、出示ppt1螳螂捕蝉齐读课题。3、同学们知道螳螂捕蝉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4、出示ppt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这个成语,有时也写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家知道,寓言的特点是通过讲故事让人们从中领会道理。那么,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能让我们领会到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到文中去找答案。二、初读感知。1、出示ppt3固执 侍奉 诸侯 禀报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这是几个难读的词语,请大家自己读一遍,同桌再互读一遍,互相提醒纠正。2、出示ppt4 侯 候 大家注意这两个形近字。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 出示ppt5 flash笔顺 侯 候 第一个是诸侯的侯,中间没有竖;第二个是时候的候,中间有一竖。3、出示ppt6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按要求朗读课文。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出示ppt7时间、起因、经过、结果 讲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要素讲清楚。出示ppt8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小结: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5、大臣们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呢?出示ppt9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原来是他们都觉得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大臣们说的有道理吗?出示ppt10地图这是春秋时期的地图,大家看,吴国位于长江下游,而楚国位于长江中游。两个国家相距很远,如果吴王出兵攻打楚国,吴军要孤军深入楚国腹地,此时如果中原的诸侯国乘虚而入,吴军无法及时回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大臣讲的是有道理的,可吴王怎么说的呢? 谁来读一读。出示ppt11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吴王下了死命令,大臣们束手无策,此时,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要上场了。三、精读课文1、螳螂捕蝉的故事以及寓意。(1)大臣劝的结果是什么?少年劝的结果又是什么?在书上找出来。出示ppt12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赶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读一读,你有什么疑问吗?小结:为什么同样是劝,结果却截然不同呢?我们一起到文章里找答案。(2)首先我们来读课文9到11小节,争取自己能把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讲下来。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一讲。(3)少年为什么要用这个故事来劝吴王呢?吴王要攻打楚国和螳螂捕蝉有什么共同点呢?读读下面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出示ppt13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结:吴王要攻打楚国和螳螂捕蝉是很相似的,攻打楚国就是眼前的利益,而身后隐伏的祸患就是其它诸侯国会乘虚而入来攻打吴国,而吴王和蝉、螳螂、黄雀一样,一心想着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身后隐伏的祸患。出示ppt14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少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意味深长的语气,一定强调了“一心”、“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这些词,大家能读出意味深长的味道来吗?(4)出示ppt15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吴王听了这个故事后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吴王悟到了他攻打楚国的想法,也是只顾了眼前的利益,却没考虑到身后的祸患,就像螳螂捕蝉一样危险。2、对比感悟。(1)为什么同样是劝,大臣的劝阻遭到吴王的坚决反对,而少年的劝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楚的念头?大家讨论一下,然后集体交流。出示ppt16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读读这两个句子,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吴王,听了从这两种不同的劝说心里的感受会一样吗?小结:吴王决意要攻打楚国,可大臣们坚决反对,作为是一国之主,他感到很难堪,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下死命令:“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而少年的劝说十分巧妙,很委婉,让吴王自己去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这样吴王容易接受。(2)如果说大臣们的劝说是直劝,那么,少年的劝说是什么劝呢?出示ppt17大臣们的劝“直劝” 少年的劝“巧劝”、“智劝” 大臣们的劝是“直劝”,而少年的劝是“巧劝”、“智劝”(3)少年劝说的巧和智还体现在哪里?默读课文,找一找。出示ppt18 (少年选择了花园这个地方来劝吴王,让吴王比较容易接受) (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不惜露水沾湿了衣服,为的就是等待机会,引起了吴王的注意)(少年对吴王说,他看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目的是勾起了吴王的兴趣)大家注意到这些细节了吗?谁来读一读。(4)为了劝说吴王,这个少年想了不少的办法。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出示ppt19充满智慧,有勇有谋 这真是一个充满智慧,有勇有谋的少年啊。3、角色朗读。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把这个智慧的少年演出来,好不好?四人一组,一个演吴王,一个演少年,一个读旁白,最后一个做导演,要指导大家把人物的对话读好。下面找一个组来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时候可以加入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四、写一写 出示ppt20 从少年身上、或者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里,你悟到什么道理?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从少年身上、或者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里,你悟到什么道理?请写下来,我们交流交流。五、布置作业出示ppt21 熟读课文,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交流从中明白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