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49544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III)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空气占据空间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课前准备:课件 、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矿泉水瓶、一个气球;每组准备一个水槽,一个去底的大可乐瓶,一个乒乓球,一个锥子教学过程:一、 引入师: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怎样喝到瓶子里的水的吗?生:师: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喝到了水。那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也能像石头一样占据空间吗?(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生:空气占据空间师:这还只是大家的猜测,猜测是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步(在课题后加上问号)。要想使这个结论成立,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究,寻找一些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二、 探究活动活动一:瓶中吹气球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吹气球了,现在,我要请两个同学来吹气球比赛。1、 请男女同学各一名,上台吹老师事先准备的装在瓶中的气球。(女生吹的瓶子去底)2、 质疑:男生力气大,为什么没吹赢女生呢?3、 指名两位同学说原因。4、 师:你的桌上也有气球,拿起来吹吹。5、 学生吹瓶中的气球。发现:瓶中的气球很难被吹大。6、 师:吹完气球,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根据现象说原因)7、 思考解决方案:师:气球吹不起来真的是因为瓶里的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吗?8、 师:老师这有个锥子,我们用它给瓶子戳个孔,再吹吹试试看!9、 请学生谈感受。10、师生共同总结:这个现象说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活动二:师:瓶中吹气球的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但科学家再作研究时,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往往会用到多种方法,因为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具有说服力。同样,我们就用了一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够不够啊?那我们就再做个实验继续探究吧!1、 出示乒乓球:老师这有个乒乓球,我把它放入水中,它会怎么样呢?(会浮在水面上)2、 教师演示:将这个可乐瓶从乒乓球上方垂直扣入水中,乒乓球在水中的高低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3、 学生实验,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课件呈现)。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乒乓球在水中的高低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思考:为什么乒乓球的高低位置会发生变化?不大声喧哗,小组合作,认真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将瓶子取出时,动作要慢,不要将水撒在桌上。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 学生汇报交流。(师: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6、 有什么办法可以控制乒乓球在水中竖直方向的位置吗?7、 小组讨论,再次实验。8、 上台演示。三、联系生活,做出总结。师:这节课,我们用两种方法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其实,空气占据空间,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被应用到,课件呈现一些图片:小朋友们见过他们吗?师:你还知道哪些呢?请大家回家继续收集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并记录下来,下节课来汇报。下课!四、 板书设计: 方法 乒乓球的位置 拧紧瓶盖 下降 打开瓶盖 上升 空气占据空间 吹 气 下降 吸 气 上升五、教学后记: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案背景:科学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的实际情况,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这样设计:理解两个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而恰恰这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空气与其它物质一样是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也是一种物质。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积极主动的,有效的探究经历是真实而深刻的。教学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认识到空气在我们周围存在,但对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因此教授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空气占据空间;第二部分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第一部分内容通过“空气挤水” 、“纸的奇遇”这两个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第二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达到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橡皮泥、注射器2个、实验记录单、毛巾演示实验材料:注射器、矿泉水瓶(带吸管)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内容研讨。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1、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空间使瓶子里的水上升呢?2、你们的办法真多,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3、学生大胆猜测活动二: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老师不用石子,就用这些东西,我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你有方法吗?(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2、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挤出来了。)3、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空气和小石子的作用是一样的。空气占据了水所占据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4、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5、老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活动三:“纸的奇遇”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讲解,将纸巾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到底会不会湿,就要做实验。出示实验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5、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6、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活动四: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2、(出示注射器)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就用往里压和往外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3、出示实验要求:(1)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刻度) (2)先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里压,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3)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外拉,注意不要把活塞从筒里完全拉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4、方法听明白了吗?同学们先做压的实验做好记录后,再做拉的实验,开始吧!小组进行实验活动。5、 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变化。)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说说空气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出示维恩图,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7、老师解释: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和拉伸,而水却不能呢?当空气被压缩和拉伸时,空气占据注射器里的空间大小发生了变化,但里面空气的多少变了没有?是的,空气既没有跑出来也没有钻进去,如果原来注射器里面有6个空气宝宝,当它被压缩和拉伸时里面还是6个空气宝宝,空气宝宝的数量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想像一下是什么发生了变化?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试着做出你们的解释。8、教师小结: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当我们用力压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小,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就小了;当我们向上拉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大,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也就变大了。四、拓展应用1、这是一个充足了气的球,我们再用打气筒能向里面打些气吗?它会继续增大吗?里面的空气会怎样?2、其实,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打气筒、篮球、喷雾器等)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研究。大家可以在网上,利用百度搜索baidu进行检索相关的知识。教学反思: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它有别于原来的自然学科。现行的科学教材,课本里的文字明显变少了,也没有什么结论性的话语,更多的是让孩子去摸索、去探究,因此我们老师考虑更多的是每节课需要组织什么样的活动,准备哪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上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注重较好体现以上观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灵活处理教材,正确使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备课,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能立足教学实际,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取舍、重组后,分解成以下三个活动:(1)空气占据空间吗?(2)“纸的奇遇”。(3)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把画一画,即用图形来描述空气受力会产生压缩或扩张这一环节改成小组研讨。(因为空气本来就抽象,如果再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难度加大了)。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顺畅,并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这一课改新理念。2、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使学生亲历问题的产生(空气也会像石子一样占据空间吗?)猜测假设(会、不会)操作验证(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实验:把矿泉水瓶中的水挤出;杯底塞入纸巾,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看看纸巾是否会湿。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现象)得出结论(“空气”同“石子”一样也占据空间)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师已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也正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探究场景,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学习才能做到入境、入心,也才有那感人的一幕,即学生发自内心的心声:“太好玩了”!这正是科学课程所要达到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3、注重合作学习,培养良好习惯。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本节课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注重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良好习惯:(1)学会倾听。课中老师引领学生在与他人交谈时,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听清老师的要求及提问,使其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2)学会表达。仅仅会听还是不够的,课中教师能激励学生充分表达,为学生彰显自我,体验成功搭建了平台;(3)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比如在肯定别人优点的同时,敢于质疑,积极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资源检索:学生可在课后利用百度搜索baidu进行检索相关的知识。了解:“怎样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