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52931132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药 物 学 基 础,基 本 概 念,药物:,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药 品,药物学基础的研究内容,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分为甲类、,乙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临床护士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被用药者,药物,沟通,“三查七对”,观察,用药指导,观察,学习方法,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第二节 药 物 效 应 动 力 学,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一)定义: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二)类型,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局部作用:药物入血前,在用药局部出现的作用,吸收作用:药物入血分布到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直接作用:药物在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间接作用: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三)选择作用和普遍作用,(四)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选择作用: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对其他组织组织,或器官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预防作用: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毒性反应,“,三致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耐受性,耐药性,依赖性,副作用,不良反应,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1.,非特异性作用,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和核酸代谢,7.受体学说,受体的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可逆性、,多样性、可调节性等,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1)概 念,受体:,存在于细胞膜、质、核内,能识别与结合特异,性配体,并产生特定效应的大分子物质。,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激动药:药物对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拮抗药(阻断药):药物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药物对受体有亲和力、弱内在活性。,2)受体调节,定义:,在各种生理、病理及药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其,数目、亲和力和效应力方面的变化。,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激动剂 向下调节,拮抗剂 向上调节,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第三节 药 物 代 谢 动 力 学,药物的体内过程,吸 收,分布,生物转化,排 泄,消 除,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顺差不耗能。包括滤过、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主动转运:逆差耗能。需要载体。,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影响吸收的因素,药物性质:,溶解度、解离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药物剂型:,口服:液体,散剂,片剂,注射:水,乳,油,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吸收环境:,血流、胃肠内容物及蠕动、pH值等。,给药途径:,口服 首关消除,舌下含服,避免,首关消除,直肠给药,避免,首关消除,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吸入给药,经皮给药,影响分布的因素,药物性质:,溶解度、解离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眼屏障等,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分布 药物被吸收入血,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体液pH值:,酸性药物易分布在碱性体液中,碱性酸,性药物易分布在酸性体液中。,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能力强,药理活性弱。,组织的亲和力:,亲和力强,分布多。,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影响,因素,药物性质,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酶,转化的主要器官在,肝,,参与的酶有,肝药酶,、单胺氧化酶等。,药酶诱导剂:,促进药酶生成或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灰黄霉素等,药酶抑制剂:,减少药酶生成或降低药酶活性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异烟肼、环丙沙星等,代谢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代谢结果,灭活,活化,毒物,(四)排泄,1.定义: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四)排 泄,药物随胆汁,胆,囊,肝,脏,小肠,肠道吸收,门静脉,肝肠循环,4.其他 如乳汁、汗液等,4.其他途径 如乳汁、汗液等。,3.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药物随胆汁,胆,囊,肝,脏,小肠,肠道吸收,门静脉,一.药物的消除,定义:,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理活性消失的过程。,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是,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比例,进行消除。,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数量,进行消除。,二.药物的蓄积,反复多次给药,体内药物不能及时消除,血药浓度逐,渐升高的现象。,三 药物的消除和蓄积,3,药物分类,依据,1,2,4,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预测,药物基本,消除时间,预测,达到稳态,时间,药物半衰期(t,1/2,)意义:,四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1 血浆半衰期(t,1/2,),定义: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恒比消除的药物半衰期是恒定值,t,1/2,;恒量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初始血药浓度成正比。,生物利用度公式表达,:,四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2 生物利用度,定义: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速度和程度。,影响因素:制剂结构、类型、质量;给药途径、机体状况。,A(入血药量),D(服药剂量),F=,100%,四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3 稳态血药浓度(坪值,C,SS,),定义: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连续恒量给药,约经4-5个,t,,血药浓度达到基本稳定水平。,影响因素:制剂结构、类型、质量;给药途径、机体状况。,稳态血药浓度意义:,3,调整药物,剂量依据,1,2,确定负荷剂量,(首剂加倍,静脉给药),制定,理想的给药,方案,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第四节 影 响 药 物 效 应 的 因 素,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的时间过程,在一定范围下,剂量越大,需要浓度越高,作用越强。,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结构,剂量,剂量;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最大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剂型,治疗指数(LD,50,/ED,50,),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安全系数,(LD5/ED95),给药途径、时间、给药次数,联合用药,1 联合用药: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目的: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防止耐受性或耐药性的发生,2 药物的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配伍禁忌:在体外配伍时直接发生理化作用而 减低疗,效,甚至产生毒性。,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的相互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性别,遗传因素,病理状态,心理因素,年龄,机 体,三 其他方面的因素,饮食与营养;环境;用药护理方面等。,年龄,小儿,组织和生理功能未发育成熟,老年人,组织和生理功能减退,性别,女性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