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9044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一、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 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厘米、米的认识 难点 : 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 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生:(3)用尺子量一量。师:哎,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1)画: 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师:哦是有一些字。 (4)数: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5)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 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 (2)说 (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 (4)找直尺上的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1)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2厘米)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从0到4的长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生:从1到5的长;生2:从2到6的长 生:都有4个大格;都有4个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生:5厘米、7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物体的长:(留作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坐此题) 3、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 师:看来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4、估测、测量老师的一拃: 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师:到底有多长呢?谁上来测量一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它是怎样测量的。 师:告诉大家大拇指指谁?中指指谁?告诉大家是几厘米?谢谢你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师:看你估计的和测量的结果怎样? 师:差不多:你们的估测本领真强。 五、总结评价: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厘米的认识。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作单位可以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用其它单位吗?我们下节再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该情境图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讲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作长袍的情境。故事大意是: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长袍长1米,徒弟看到尺子是100厘米,于是产生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米是什么?1米有多长?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1、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2、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讨论:1米=100厘米 3、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并与同伴交流。 4、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1、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 黑板的长度 课桌的长度 凳子的长度 2、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交流后汇报结果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1、让学生投沙包并作好标记(测量投沙包的长度) 2、交流测量方法,汇报结果 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补充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 ) 一枝冰糕长12( ) 小明的鞋子长23( ) 一棵大树高5( ) 一列火车长75( ) 一座楼高20( )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 )厘米 教室的门高大约是( )米 2、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 )米( )厘米 3、 教室的高大约有( )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 )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 )米 附送: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1)教案 青岛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绿点问题 “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第三部分:“自主练习”。第1、3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同学们边看边听。(出示课本情境图,讲故事)谈话:师傅量的时候是三拃,徒弟做时也是三拃,都是三拃,为什么做出来的衣服不合适呢?这是怎么回事?谈话: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引导学生联想到尺子)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关于测量方面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联想到用尺子测量,认识厘米,打下基础。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尺子谈话:你见过尺子吗?看一看,你的尺子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认识尺子上的刻度线、数字、cm。并适时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谈话: 看到“厘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估计学生能够提出“1厘米多长?”“厘米是用来干什么的?等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明确探究方向。 (二)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子上找1厘米。谈话: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吗?同桌互相找一找,准备班内交流。2、班内交流。3、小结:尺子上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或者1个大格的长就是1厘米。4、找出学具盒中1厘米的小棒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尺子一起认识了1厘米的长,你能从学具盒中找出1厘米长的小棒吗?5、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的长度。谈话:把小棒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拿掉小棒,看看手指间的空有多大。6、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5、找一找生活中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你能找到哪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找1厘米长的小棒,比一比1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三)认识几厘米,学习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1、读0刻度为起点的线段长度(1)读0刻度到2刻度之间的线段的长度谈话:刚才我们一块儿认识了1厘米,大家看这是几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投影出示:0刻度到2刻度的线段)(2)读0刻度-3刻度,0刻度-4刻度0刻度-10刻度的线段的长度谈话:你还能读出这些线段的长度吗?(依次出示:0刻度-3刻度,0刻度-4刻度0刻度-10刻度的线段)(3)找规律、总结方法谈话:通过读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2、读任意刻度为起点的线段长度(1)读2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线段长度(投影出示:2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线段)谈话:你能读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时肯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运用方法,巩固应用谈话: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些线段的长度吗?(投影出示6刻度10刻度,2刻度-11刻度,6刻度-12刻度的线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度量的过程中,认识几厘米,学习度量的方法。3、试一试(课本77页第2题)谈话:这是蟋蟀和蝈蝈在一场比赛中跑的路,仔细观察谁跑的路长?为什么?(1)独立思考(2)班内交流设计意图:由“谁跑的路长?”引入,能够引发学生之间进行争辩,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四)学习用厘米进行测量的方法1、量5厘米长小棒的长度(1)估一估谈话:你认为这根小棒有多长?(2)验证小棒的长度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小棒的准确长度?(3)学生动手测量(4)展示测量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方法,抓住出现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实施以学定教策略。)(5)反思谈话: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能说一说,测量物体的长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 做一做(课本77页第1题)(1)独立测量(2)班内交流(先交流线段的长度,在交流测量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习测量方法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1、自主练习第1题。2、自主练习第3题。谈话: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量一量你的手掌、一拃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长度。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学的怎么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课后反思本节课我把认识厘米,学习测量方法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知识,体会方法。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关键处创设问题,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入新课时,抓住故事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关于测量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认识厘米,体会度量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解决自主练习第2题时,针对学生只看终点不看起点的问题,设问:“到底谁跳得远?为什么?”引导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几厘米”的意义,体会到了度量的方法。2、注重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本节课,引导学生在找一找、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自主地认识了1厘米、几厘米,发展了空间观念。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本节课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遇到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有了想法想说一说,遇到困难想问一问时,及时地组织合作交流,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不仅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而且体会到了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