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互联网搜索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681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互联网搜索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互联网搜索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互联网搜索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互联网搜索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科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气球、直尺、橡皮筋、泡沫、木块、鹅卵石、皮球、水槽、木块、蜡烛、玻璃球、塑料瓶、钥匙橡皮等材料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物体沉浮的知识资料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根据自己观察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2、能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3、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4、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教育方面: 1、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动手探究的努力,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方面:培养学生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三、教材分析有趣的浮沉现象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一课,选择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有趣的浮沉现象,作为探究对象,构建学生对水的浮力的认识。通过对物体的浮沉现象的观察探究,知道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让学生意识到水的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属于实验探究课。教学重点是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的托力。四、教学方法 上课之前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关于物体的浮沉现象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现象,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有关有趣的浮沉现象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探究的技能。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美丽的图片。【百度搜索】水中的鹅卵石http:/image.baidu.com/i?word=%CB%AE%D6%D0%B5%C4%B6%EC%C2%D1%CA%AF图片上有什么?(水面上漂浮着树叶,水底下有鹅卵石)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现象?(在小河边、水池边、)看到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要问吗?(为什么鹅卵石会沉在水底?为什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二)、猜测实验,亲历探究1探究浮沉现象(1)提出问题: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实验材料,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有浮有沉)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沉、浮和不确定的物体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实验器材每六人一组,每组的实验材料有水槽、铁钉、气球、直尺、橡皮筋、泡沫、钩码、木块、蜡烛、鹅卵石、皮球、橡皮、玻璃球、塑料瓶、钥匙)(2)学生分组活动。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3)刚才同学们都做了大胆的猜测,是大家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的,但是,科学不能仅靠猜想,合理的猜想加上科学的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科学的?(实验验证)动手实验前,要先动脑,谁能说说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温馨提示:1、放材料时要轻拿轻放,看哪些材料上升、哪些材料下沉?不能让水荡起来。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看谁观察的细致,发现的秘密多?好了,同学们,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那就让我们尽情来探究吧!一定要填好实验记录单。学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实验记录单每组发一张,内容如下)实验记录表一(提示:浮在水面的用“”表示;沉下去的用“”表示;预测意见不一致的可以用“”表示。)同学们请停下来,把实验结果放在桌子上,坐好,看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刚才老师发现大家玩的都很开心,相信收获肯定也不少吧!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先来交流一下实验结果?(用投影仪来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4)教师总结2探究水的浮力(1)探究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放在水中会浮起来。那么它们为什么能浮起来呢?你们能不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测?生1 因为它们轻生2 因为它们有的是空心的同学们注意到了物体本身的特点,这种观察习惯很好。不过,大家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水中会不会也藏着什么秘密呢?请看老师用这张纸盖住这个杯子口(边操作边说),如果把一个小粉笔头和一把铁锁分别放在这张白纸上,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将一个杯子装满水,上面漂着泡沫,一个杯子口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分别放粉笔头和铁锁进行对比。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观察两个杯子,通过这个例子你想到了什么?(水相当于白纸,它能托住一些轻的东西,使它浮在水面上,而重的东西水就托不住了,它就会漏进水里,沉在水底.)我们怎样能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是否真的受到水给它的力量呢?请同学们轮流将水中的塑料泡沫或气球慢慢地压入水底,边压边仔细体会你的手有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想到用手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体会手的感觉。(学生分组做实验,进行感受。)学生交流实验感受,并说明道理。理解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教师总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这种向上托它的力,在科学上就叫做浮力。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板书:受到水的浮力)(2)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提出问题:同学们可真聪明,自己通过实验证明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那么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吗?请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猜测、交流。教师统计猜想情况)同学们说的都是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实验验证)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实验材料,能不能自己动脑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验证你的猜想?小组内讨论一下,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这个实验,设计一下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注意问题: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很棒,老师提醒大家,在用尺子测量时,视线要与皮筋、尺子刻度相平。请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看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好!开始试验!实验记录表二(用投影仪展示)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看来,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所有的钩码浸入水中后皮筋都变短了。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师板:下沉也受到水的浮力)总结:沉下去的物体也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在水中不论是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3探究沉浮的原理(1)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结果,生成新的研究问题:同学们,既然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有的在水中下沉?(2)学生分组讨论(3)小组汇报讨论并小结:物体的重量大于受到的浮力,物体在水中就下沉;物体的重量小于受到的浮力,物体在水中就上浮。同学们,非常聪明,下面自己为自己喝彩,鼓掌!(三)、拓展应用,延伸课外1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师:自从水的浮力被人们发现以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学生举例,救生衣、救生圈、竹筏、小船、潜水艇、(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对水的浮力的感受。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过水的浮力吗?请具体谈一谈。(2)教师启发学生讲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自从水的浮力被人们发现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谁能举例说明水的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和图片,请大家一起看一看。【百度搜索】有关水的浮力应用课件http:/wenku.baidu.com/view/a21b281d227916888486d7c2.html2、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在水里能很容易地把一个人举起来,而在陆地上却很困难?【百度搜索】水中的人 http:/image.baidu.com/i?word=%CB%AE%D6%D0%B5%C4%B6%F9%CD%AF3、把一团橡皮泥放在水中会怎样?怎样让它浮起来呢?(想的办法越多越好。浮和沉是相对的,改变形状或液体就会改变物体的沉与浮。)(把橡皮泥捏成小船 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四)、课外延伸1、由趣味小魔术“浮起来的鸡蛋”引出浮力大的死海。出示鸡蛋:问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鸡蛋放入水中会怎样?老师能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你们信不信?”将鸡蛋放入装有盐水的杯子中。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上浮现象?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死海的故事。【百度搜索】死海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wNzYxNjY0.html2.同学们,学科学的目的是为了用科学,我们认识了水的浮力之后,你们要多动脑筋设计更多的发明,让浮力更好的为人类服务!3、谁的想法最奇妙:老师能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看谁能让鸡蛋既不沉在水底也不浮在水面而是漂浮在杯子的中间。六、教学反思有趣的浮沉现象属于实验探究课,本节课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现象有趣的浮沉现象,并知道水有浮力的特点。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物体的沉浮的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我在活动中只起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与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极高,很快能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原因进行观察,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过程。注重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学生动手探究这方面的训练,让科学探究贯穿在整个学习生活中,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生活与教材揉为一体。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及评析【教材】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单位】聊城高唐第一实验小学【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能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2、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善于合作交流。3、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乒乓球、皮球、大头针、木块、钉子、铁块、泡沫塑料、石块、水、水槽、抹布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卡(每组一张)、皮筋、钩码、水、水槽【活动过程】一 游戏导课,激发兴趣。师:做“巧取乒乓球”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个玻璃杯,杯子里有个乒乓球。我想把这个乒乓球取出来,但不能把手伸进杯子里,也不能把杯子倒过来,谁有办法取出杯子里的球?生:把杯子里倒上水,乒乓球就浮起来了。(学生演示)师:乒乓球自己乖乖的浮上来了,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些与水有关的有趣现象。(板书课题)【通过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从而很自然地导入到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探究中来。】二 自行探究,获得新知。1、 认识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现象。1猜测沉浮:师:乒乓球放入水中就会浮起来,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投影展示)同学们猜一猜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呢?师:把你认为在水中上浮的物体用表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用表示。学生猜测并填写结果。物品猜想结果验证结果1组2组3组4组5组钉子皮球大头针木块塑料泡沫石块师:现在一组和四组大头针的猜测结果不同,一组认为会上浮,四组认为会下沉。到底谁猜得对呢?光凭猜测行吗?生:不行,要试一试。2验证猜想: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1)遵守纪律,注意安全。(2)认真做好实验记录。(3)不要抢着做,要分好工。师:你们想的太周到了。小组长要安排好小操作员、小记录员、小观察员和小监督员,比一比那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学生分组实验。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谁想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1)通过实验我发现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皮球、木块、泡沫塑料,沉在水中的物体有石块、钉子、大头针(2)我是一组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大头针是下沉的,看来光凭猜测是不行的,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行.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科学家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开始研究的.【在研究物体沉浮现象的活动中,教师准备一些学生常见的物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热情。】2、 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放入水中有沉有浮,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猜想:(1)物体轻就会浮在水面上,物体重就会下沉。(2)你说的不对,大头针也很轻,怎么也下沉了呢?师:想继续探究它的奥秘吗?想!师:我们先来研究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吧。(课件展示活动建议:1、用手向下压一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手有什么感觉?2、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中,松开手有什么现象?)小组实验.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交流:(1)我往下按气球,感觉下面好像有一个弹簧.(2)我把塑料泡沫用力压入水中,一松手它立刻弹了上来.(3)我往下按时,总感觉有一种力在和我作对,再往上托、往上顶我的手.师: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托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板书:水的浮力)【当学生为物体浮在水面的原因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水”上来,并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水的浮力的存在。】3、 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师: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学生有两种答案:受或不受.师:到底受不受呢?老师手里有一个石块,它上面栓了一个橡皮筋.(教师边讲边演示)我用手提橡皮筋,你们发现了什么?(皮筋变长了)现在我用手托一下石块,你又发现了什么?(皮筋变短了)师:皮筋变短说明了什么?学生归纳:石块受到向上托的力.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种实验器材弹簧尺.仔细观察弹簧尺有什么特点?(上面有弹簧还有刻度)师:你能利用弹簧尺研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吗?小组讨论实验方法:用弹簧尺把石块提起,观察弹簧的长度;再把石块侵入水中,观察弹簧的长度.如果弹簧变短了,就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也就是水的浮力.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生:可行。师: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不要让石块等物体碰到水槽壁,更不能放在水槽底部,否则结果就不准确了.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下沉物体名称放在空气中弹簧的长度侵在水中弹簧的长度变长或变短石块铁块师:谁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学生交流汇报展示:(1)我们把石块放在空气中弹簧的长度是13厘米,侵入水中后弹簧的长度是11厘米,弹簧变短了,说明石块受到了水的浮力.(2)我们是用铁块做的,也发现侵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弹簧的长度变短了,说明铁块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师:其他小组的结论呢?(一样)师:看来,无论是在水中上浮的物体还是在水中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设计实验是本环节的教学难点。教师要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能真正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来体会到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三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师:自从人们发现了水的浮力的存在,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利用浮力。你知道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学生交流:(1)古时候人们利用竹筏来运送食物.(2)船在水面上行驶是利用了水的浮力.(3)我们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在水里游泳.(4)救生圈、救生衣可以帮助人们逃生.师: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水的浮力对我们的生活的确有很大帮助.老师为了感谢大家的配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把胡萝卜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盐水中,结果胡萝卜浮在水面上.)学生惊讶好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师:关于沉浮,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相信同学们课后只要继续探究,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总评:在本课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发现探究再发现再探究”这样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即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又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教师也从一个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协作者”,利用实物演示和语言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点评: 高唐教研室 周正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