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04315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和词语。读准3个多音字:没、背、转,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半信半疑”等词语。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流畅地朗读课文,并且积累像( ),像( ),像( )的比喻句。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激发并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2了解并且复述月食过程中月相的变化,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预习要求】1通过使用工具书等认识生字并了解相应的字意。2收集有关月食形成原因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天空中的月亮时而圆,时而弯,这种现象同学们经常会见到。但有一种自然现象大家很难见到,就是有时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会慢慢地复原,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叫“月食”。板书:月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3看月食把课题补充完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了题目,想想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1)指名交流。(2)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是月食?月食相成的原因是什么?月食发生时月亮是如何变化的?(3)根据预习回答。2放媒体,仔细观察月食发生时月亮的形状变化,然后说一说。指名回答3按月相变化的先后顺序连起来用一句话说一说。(1)指名交流。(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3)多种形式读句子。(4)同桌配合背句子。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找出月食发生时月亮变化的语句。(1)指名读。(2)交流所划语句并指出是比喻句。(3)学习生字“锣”;正音:没m2学习3、5小节。(1)师生配合读(2)找这两节的不同之处。(月亮的变化情况相反)(3)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结合媒体演示)结合课文与观看的演示,完成练习,记住月食时月相的变化,积累比喻句。慢慢地,月亮成了( )一般,接着像( ),像( ),像( ),天色越来越暗。过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 ),接着像( ),像( ),像( )。天色也越来越亮。自读完成练习媒体演示(结合学习生字:镰、钩)熟读句子背诵句子3学习2、4小节。(1)爸爸是如何科学地解释月食现象的呢?指名读爸爸的话。(注意多音字正音:转zhun、背bi)演示三球仪。教师边演示边介绍,让学生观察当太阳、地球、月亮同在一条直线上时,看地球的影子是怎样落到月亮上挡住太阳光的。齐读爸爸的话。(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词语证明了爸爸的话是科学地解释了月食现象的?指名交流。读好“果然”、“又”所在的句子。四、语言实践,做回解说员,用上课文中的语句来介绍月食现象及成因。1小组内交流。2组内推荐上台交流。五、总结全文,拓展练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月食形成的科学的原因,而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缺少科学知识,他们以为这是“天狗吃月亮”。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缺少科学依据的说法,如:吃鱼子脑子会变笨等。请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教学反思 沪教版一、以读为本,书声朗朗语文课堂里的书声朗朗是语文课的一个特质。读书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新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本堂课中对文中学生能读懂的部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两种观点的梳理,还有第四节爸爸的话,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感情读、试读、对比读、评读等,来反复品味,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好文章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让学生所说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把课文内容和词句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二、触摸语言,感受母语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词时,我先问学生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然后结合最后一节板书“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和领悟词句的内涵,培养语感。如“果然”和“仍旧”两个词的理解,分别与第三节和第二节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而然悟到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三、动手操作,深刻体验“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儿童看别人操作和自己动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感受,有体验,进而深入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在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行实践活动。如如何让学生了解月食产生的原因?教师自己在前面用实物演示学生观看,或花费人力、物力设计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效果有明显的区别。笔者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提供一只三球仪。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演示,一边练习说话:“月食开始了,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一会儿只留下个红彤彤的圆影子。为什么会出现月食呢?原来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就产生了月食。”课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用教师的讲解,在学生自己的操作演示中全明白了,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四、语言实践,提升能力关于月食成因这一科学知识,有些学生一时搞不明白,教师不必在这上作太多的纠缠,学生对此只要有所了解,知道月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不是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即可。因为,对这一科学常识的掌握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任务,我们应把引导学生把这一原因说清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通过创设语言活动的氛围,让学生扮演角色文中的父亲,把自己读懂的关于月食的成因告诉大家,在这样的活动中,记住月食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上好课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纷纷告诉我课文里讲的是日全食,我还知道有日环食,月全食看到学生这么兴趣足,感觉课成功了一半,但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当学到月亮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样亲身体验才能记得牢,而不应该老师全权代劳。此外,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理解科学道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还不是最佳状态。将二期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平时的每一堂课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想,只要方向对了,路再远,也总会有抵达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