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鲸》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03421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鲸》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鲸》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鲸》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鲸教学设计 北京版*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体形、进化过程、种类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如果我们一定要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颇有“耐心”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这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得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让学生结合文本和从互联网中获取的信息,不断体验发现之喜、创造之乐。*教学背景: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第27自然段。教师课前运用互联网收集鲸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布置学生课前运用互联网收集有关鲸的资料。*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给学生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掌握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只惟真”的思维方式。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2)、激发学生热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寻找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启迪智慧,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故事激趣1、讲述故事,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鱼类运动会场景)教师讲述故事:今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顺利地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小弟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咦,发生了什么事?(虾将军认为鲸小弟不是鱼,所以不准它参赛,于是,鲸小弟与虾将军争吵起来。)2、质疑书本,亮出辩题鲸小弟认为鲸是鱼,(板书:鱼)虾将军认为鲸不是鱼,(板书:不是鱼)鲸到底是不是鱼呢?(板书:? ?)(课件出示辩题)我们求学要“不惟书,不惟上,只惟真。”现在,我们就来挑战书本的观点,研究研究鲸到底是不是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求学要“不惟书,不惟上,只惟真。” 3、自主分组,合作探究全班自由分成支持鲸小弟和支持虾将军的两方,合作讨论。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地分成两方,自由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料找出证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辩论:鲸是不是鱼?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扣词深究,思维碰撞,智慧交锋的空间。(一)、鲸小弟的主要论据:鲸的名字中有个“鱼”字;鲸的体形像鱼;鲸在海洋吃食;鲸在海洋睡觉(以及运用互联网收集的资料)(相机板书:名字、体形、吃食、睡觉)在辩论过程中,根据学生谈到的段落,穿插落实重难点:1、点拨第4自然段(1)、自由读,画出鲸吃食的动词,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生活动:读第4自然段,画出鲸吃食的动词,边读边举起小手表演鲸吃食的过程。(2)、鲸吃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活动:体会列数字、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并通过“百度搜索”查找鲸吃食的资料,加深理解。(相机板书:列数字 举例子)2、点拨第6自然段(1)、读一读,说服虾将军。学生活动:“鲸小弟”齐读。(2)、哪位鲸小弟来告诉虾将军,你们是怎样睡觉的。学生活动:运用“百度搜索”查找鲸睡觉的图片,并展示给同学看。设计意图:实现学科与互联网之间的整合,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和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二)、虾将军的主要论据:鲸的进化过程说明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奶长大(以及运用互联网收集的资料)(相机板书:进化过程、呼吸、胎生、吃奶)在辩论过程中,根据学生谈到的段落,穿插落实重难点:1、点拨第2自然段(1)、让我们回到远古去看看。(播放教师课前在“百度视频”中查找的鲸的进化过程的视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2)、虾将军真是个高明的侦探,连鲸的老祖宗的身世也揭开了。请鲸小弟读读第2自然段,领略一下你们老祖宗的顽强精神。学生活动:“鲸小弟”品读第2自然段。设计意图: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2、点拨第5自然段(1)、鲸的水柱真奇特,请虾将军来说说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学生一边展示在互联网中收集的鲸喷出的水柱的图片,一边运用文中的词句来描述。体会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鲸的水柱比作花园里的喷泉。(板书:打比方)三、科学求证,得出结论1、用进化论中的观点求证海马法官听到我们激烈地争论,马上赶来调解,我们先冷静下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海马法官”的录音:“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写道,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有三点:一是胎生,二是用肺呼吸,三是吃母奶长大。从鲸身上可以找到这三个特征,这说明鲸属于哺乳动物,不是鱼。”)设计意图:渗透科学求证的态度。2、总结原来鲸像鱼,不是鱼!(板书:擦“?”,写“像”、“!”)(师深情地说)鲸小弟,经历了今天这场辩论,我才知道你们的祖先是如此的顽强,战胜了海洋,战胜了大自然,你们是生活的强者!我们为鲸鼓掌!今天,虾将军不让你们参加鱼类运动会,你们服气了吗?设计意图:对辩论中的失败一方给予鼓励,体现教师尊重大自然的生命、呵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人文的爱意。四、为“鲸”换偏旁,培养创造精神1、质疑:鲸不是鱼,那它为什么是鱼字旁呢?学生活动:学生联系本文和课外知识探究原因。2、引导为“鲸”换偏旁看来,汉字中也有不少冤假错案!现在,让我们来挑战权威,为鲸重新造个汉字,为它选择一个新的偏旁,让它做回名正言顺的哺乳动物,好给他们可敬的祖先一个交待。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3、总结刚才,大家创造性地给“鲸”造了不少字,有些字还比古人造的字来得科学合理。我谨代表鲸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后文字改革的时候,大家可以把你们的意见提供给有关部门,推动汉字的发展。文字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大工程,不是说改就改的。在改之前,我们还得老老实实地把“鲸”写成鱼字旁。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五、品析语句练习(出示“学习卡”)请同学们都来做“小小赏析家”,小组合作研究文中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写得好在哪里,并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写一句话。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并把合作学习的成果记录在学习卡上,然后派代表汇报,最后用男女赛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等形式品读。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赏析,学会运用,学会协作,最后把学生自己的感悟用品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六、作业:知识迁移,课外拓展必做题:观察一种小动物或植物,并运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研究它的生长特点,写一份研究小报告。选做题(自选一题) 1、运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资料,小组合作出一份以鲸为主题的手抄报; 2、运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小组合作制定有关鲸的海洋保护法。板书设计:主板书:鲸像鱼 不是鱼!名字 进化过程体形 呼吸吃食 胎生睡觉 吃奶副板书: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设计意图:该板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辩论和求证,同时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课文内容,也体现了标点符号的妙用,符合科学性、灵活性。*教学反思: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接受新课标专题培训时,一位教授提出:米卢先生用他“享受足球,快乐足球”的理念把中国队带入了世界杯,圆了我们40多年的梦。我们是否也能用“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来圆我们语文教学的梦呢?本堂课的设计,我就努力地尝试着把语文教学与互联网的应用整合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在本课设计中,打破说明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运用旧教材,实现信息化教学,让教材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与文本和互联网进行生命的对话,张扬个性,享受着学习语文的乐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水到渠成地落实了三维目标。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有方法的习得,又有方法的尝试运用;既有读书之乐,又有发现之喜。*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曾在江门市蓬江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本课诠释了新课标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三本”(以人为本、以思为本、以创为本)、“三重”(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教师把自己扮演成与学生一起探索问题的参与者;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大语文观”。该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它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唤醒了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与创新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书本的观点,创设了一个辩论擂台,学生自主地进行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的实践,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挑战权威,为“鲸”选择一个新的偏旁,让鲸做回名正言顺的哺乳动物。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与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引领、促进和发展。附送: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长春版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之美”一组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一板块共有四篇课文,一只贝和藏羚羊的跪拜讲述了动物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而鸟的天堂和小鸟最相亲爱则带给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可以增强对动物的美好情感,感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5、6月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后来收入他的散文集旅途随笔中,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二、学生分析“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四、教材重点: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五、教材难点: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六、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本课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把教材读厚、读薄、读活。使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读,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背景,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读厚教材。同时对于本篇课文在本版块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对学生做简单交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体会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七、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八、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 一、导入激趣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吧。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二、整体感知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榕树大第二次鸟多三、学习怎样表现榕树之大(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A、学习5、6,读中探究(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生读、说。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B、学习7,读中发现(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a、根据学生交流,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近齐读7(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C、学习8,美读升华(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1、播放“小画眉”。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五、总结全文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六、作业“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出示课件)齐读课题。(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习1-9自然段作铺垫, (板书)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结实本课学习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出示大榕树)学生交流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板书:远(多种形式促读)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板书:枝干繁多学生交流播放视频范读(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学生交流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九、教学反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 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