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鲁教版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798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鲁教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鲁教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鲁教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鲁教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一、说教材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根据教材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根据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我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疑问的”为主线,读、思、议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读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学法的确定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顺学而导,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说教学程序预计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我打算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教师板书:7、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我会分两个小环节进行:1、感知怪石形象。利用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这块石头怪在哪里?教师板书:奇怪。这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感悟大石头之怪。学生有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出示4个句子: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学生说到哪儿就理解到哪儿,如果学生说到第一句和第二句,我将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孤零零”凸显其中一怪。 抓住一个“严严实实”彰显石头之大,这是二怪。学生谈到这里时(第三句: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将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用换词的方法展开讨论,“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从而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当学生说到这里时(第四句: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突兀”一词。继而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上文中“孤零零”一词的理解。(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品味鉴赏,感受巨石之怪。在理解品味之后进行角色演读,情景再现。 2、感受李四光好问精神,执着品质面对这样一块怪石,李四光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疑问的呢?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会怎么样)。它应该把草地(怎么样),可它(却怎么样了呢)?”让学生读、思、议结合,感知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老师,父亲没有解决自己疑问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吗?(让学生明确这正是李四光的可贵之处)。他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后谈体会,从“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等关键词体会出李四光勤学好问、执着求索的精神。教师板书:勤学好问、执着求索。也因为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所以,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地质学家。教师板书:著名的地质学家。(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通过过渡语:童年的疑问终于解开了,但李四光没有停止研究,出示“经过进一步的考察”课文最后几句话。学生朗读。此时此刻,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在学生述说感想的基础上,教师激情总结:正是李四光小时候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品质,才有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我想,如果我们从小也有好问、执着的精神,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迹,并能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设计7、奇怪的大石头 勤学好问奇怪 ? 著名的地质学家 执着求索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老师!7、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附送: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鲁教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一、说教材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根据教材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根据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我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疑问的”为主线,读、思、议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读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学法的确定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顺学而导,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说教学程序预计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我打算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教师板书:7、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我会分两个小环节进行:1、感知怪石形象。利用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这块石头怪在哪里?教师板书:奇怪。这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感悟大石头之怪。学生有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出示4个句子: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学生说到哪儿就理解到哪儿,如果学生说到第一句和第二句,我将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孤零零”凸显其中一怪。 抓住一个“严严实实”彰显石头之大,这是二怪。学生谈到这里时(第三句: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将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用换词的方法展开讨论,“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从而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当学生说到这里时(第四句: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突兀”一词。继而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上文中“孤零零”一词的理解。(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品味鉴赏,感受巨石之怪。在理解品味之后进行角色演读,情景再现。 2、感受李四光好问精神,执着品质面对这样一块怪石,李四光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疑问的呢?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会怎么样)。它应该把草地(怎么样),可它(却怎么样了呢)?”让学生读、思、议结合,感知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老师,父亲没有解决自己疑问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吗?(让学生明确这正是李四光的可贵之处)。他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后谈体会,从“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等关键词体会出李四光勤学好问、执着求索的精神。教师板书:勤学好问、执着求索。也因为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所以,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地质学家。教师板书:著名的地质学家。(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通过过渡语:童年的疑问终于解开了,但李四光没有停止研究,出示“经过进一步的考察”课文最后几句话。学生朗读。此时此刻,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在学生述说感想的基础上,教师激情总结:正是李四光小时候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品质,才有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我想,如果我们从小也有好问、执着的精神,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迹,并能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设计7、奇怪的大石头 勤学好问奇怪 ? 著名的地质学家 执着求索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老师!7、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