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word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7777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word教案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第一课时)执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三维目标科学概念:地球是球形的;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的地球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难点:1.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资源地球仪、用火柴梗做桅杆的玩具小船、探索宇宙光盘资料、相关图片。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 谈话导入学生说说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你们每天生活在广袤的大地上,有没有想过地球的形状呢?你怎么知道的?二、学习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1学生自主提出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一些疑问。2学生自学书P14-15页的内容,并完成自学记录表。时间人物地球形状证 据古印度古中国东汉古希腊近代1519年3讨论与反馈小组成员用实验法、讲解法上台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4.学生交流与展示5学生一起做模拟实验:进港的帆船。6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现象谈自己的体会。7阅读科学探究第11页上的“麦哲伦和他的环球航行”资料,学生讲述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小片段。1谈话:人类肉眼所及,只能看到陆地或海洋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在很早时候,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关于这,同学们觉得好奇吗?有什么想问的?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的形状”,请同学们自学书P14-15页的内容,并完成自学记录表。3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请小组来汇报,可以用上老师讲台上的地球仪、有桅杆的玩具小船;麦哲伦的头像图片、麦哲伦的船队图片等。4你对他们的介绍满意吗?有补充说明的吗?5请各个小组一起来做一做“进港的帆船”,并根据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6学生阅读科学探究上的“麦哲伦和他的环球航行”,并选择片段讲述。三、本课小结1学生讲述对地球形状的认识2.学生谈谈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历程的学习后自己的收获。1.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历程的研究和学习,现在你对地球的形状有什么认识?2.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请谈谈你的想法或者收获?四、课外拓展想出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其他办法。五、作业设计完成科学探究中的“智能联网”中的“选择题”。地球的形状学案设计第二课时学校: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 设计者:仇丽君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第二课时)执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三维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的地球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大小的一些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大小教学资源探索宇宙光盘资料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 课堂检测导入学生回忆说说人类研究地球形状的历程。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地球的形状,谁来说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研究经过了哪些历程?二、观看录像,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观看录像。2填写学习记录表: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事件时间国家人物3交流与讨论(1)小组派代表到视频仪上展示学习记录表。(2)学生交流、畅谈感想:这些“第一”带来的启示、感想。1谈话: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终于可以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然后填写学习记录表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2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1)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2)这些“第一”中带给学生什么启发,什么感想。三、认识地球的大小1了解地球赤道周长、赤道半径和地球表面积的相关数据。2.计算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3.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地球的大小。4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看一看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5学生尝试归纳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1用PPT向学生介绍地球赤道周长、赤道半径和地球表面积。2根据这些数据同学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算一算,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3.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来认识地球的大小。4.通过地球仪,了解中国在地球仪上的大小。5.小结与概括: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四、拓展活动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如果人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绕赤道一周后,年龄该有多大?指导学生计算:如果人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答案:在原来年龄上增加3岁多一些)五、作业设计完成科学探究中的“智能联网”中的“填空题”和“课外拓展”。学生完成课时作业。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学案设计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第一课时)执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三维目标科学概念:地球是球形的;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的地球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难点:1.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资源地球仪、用火柴梗做桅杆的玩具小船、探索宇宙光盘资料、相关图片。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 谈话导入学生说说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你们每天生活在广袤的大地上,有没有想过地球的形状呢?你怎么知道的?二、学习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1学生自主提出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一些疑问。2学生自学书P14-15页的内容,并完成自学记录表。时间人物地球形状证 据古印度古中国东汉古希腊近代1519年3讨论与反馈小组成员用实验法、讲解法上台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4.学生交流与展示5学生一起做模拟实验:进港的帆船。6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现象谈自己的体会。7阅读科学探究第11页上的“麦哲伦和他的环球航行”资料,学生讲述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小片段。1谈话:人类肉眼所及,只能看到陆地或海洋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在很早时候,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关于这,同学们觉得好奇吗?有什么想问的?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的形状”,请同学们自学书P14-15页的内容,并完成自学记录表。3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请小组来汇报,可以用上老师讲台上的地球仪、有桅杆的玩具小船;麦哲伦的头像图片、麦哲伦的船队图片等。4你对他们的介绍满意吗?有补充说明的吗?5请各个小组一起来做一做“进港的帆船”,并根据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6学生阅读科学探究上的“麦哲伦和他的环球航行”,并选择片段讲述。三、本课小结1学生讲述对地球形状的认识2.学生谈谈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历程的学习后自己的收获。1.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历程的研究和学习,现在你对地球的形状有什么认识?2.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请谈谈你的想法或者收获?四、课外拓展想出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其他办法。五、作业设计完成科学探究中的“智能联网”中的“选择题”。地球的形状学案设计第二课时学校: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 设计者:仇丽君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第二课时)执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三维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的地球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大小的一些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大小教学资源探索宇宙光盘资料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 课堂检测导入学生回忆说说人类研究地球形状的历程。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地球的形状,谁来说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研究经过了哪些历程?二、观看录像,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观看录像。2填写学习记录表: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事件时间国家人物3交流与讨论(1)小组派代表到视频仪上展示学习记录表。(2)学生交流、畅谈感想:这些“第一”带来的启示、感想。1谈话: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终于可以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然后填写学习记录表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2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1)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2)这些“第一”中带给学生什么启发,什么感想。三、认识地球的大小1了解地球赤道周长、赤道半径和地球表面积的相关数据。2.计算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3.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地球的大小。4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看一看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5学生尝试归纳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1用PPT向学生介绍地球赤道周长、赤道半径和地球表面积。2根据这些数据同学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算一算,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3.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来认识地球的大小。4.通过地球仪,了解中国在地球仪上的大小。5.小结与概括: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四、拓展活动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如果人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绕赤道一周后,年龄该有多大?指导学生计算:如果人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答案:在原来年龄上增加3岁多一些)五、作业设计完成科学探究中的“智能联网”中的“填空题”和“课外拓展”。学生完成课时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