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与绝缘体 3教案 冀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9706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与绝缘体 3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与绝缘体 3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与绝缘体 3教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与绝缘体 3教案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a.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让物体通过的是绝缘体。b.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擦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c.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二、内容分析:本课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的几课学习中,对电知识有了些许的了解,借助前一课中的电路检测器知识,来正确规范的检测这节课中准备的一些常见材料,看看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不容易导电的,从而初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并且还要正确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懂得安全用电。三、设计思路:本节课重点是要规范地检测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安全用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所以本节课以复习简单电路电流的流向作为铺垫,以教师直观的剪断导线来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揭开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内容,在以橡皮擦为例经历一个简单并且又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认识,即导体与绝缘体,在最后,将教材上升到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导体和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接着认识水.人体是导体,让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同学们,请看老师这个简单电路,小灯泡已经点亮了(观察黑板上简单的电路连接图),那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师剪断导线】(强调因为我们在实验室时使用的电源是干电池,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是大家千万要注意,在家中不能随便去剪电线。)3.现在想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该怎么办?4.根据学生说的,将导线连接,老师先故意将导线外面的塑料连接。5.老师将导线里的铜丝连接。6.引出:有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一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1.学生回答。2.学生观察老师剪断导线,并回答出现的情况:小灯泡不亮。3.学生思考,想出办法4.学生发现没有亮,于是很快地说,要将里面的铜丝连接。以复习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引入本堂课,作为铺垫。用现场剪断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剪断的同时强调了在家中不能随便剪,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在连接的时候采取艺术的手段,先没有直接连接导线里的铜丝,而是先连接了外面的塑料,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这时候学生非常的聪明地说出了要连接里面的铜丝,兴趣倍增。检测橡皮擦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1.我们以橡皮擦为例,你们猜测橡皮擦容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电路检测器中的小灯泡会不会亮?2.用什么工具检测?怎样检测?3.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完善,归纳如下步骤:(1)自检。先检查电路检测器灵不灵。用两个检测头的金属部分相互接触,若小灯泡亮了说明电路检测器是好的,若小灯泡没亮说明电路检测器是坏的。(2)检测1。 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强调手不要接触金属部分,影响检测结果)(3)检测2。为了防止偶然的失误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所以我们要重新再检测一次。(4)判断并记录。将两次检测的结果都记录在记录单上,在“检测1”“检测2”两栏的“不亮”上打钩,两次检测的结果一致,并在“检测表明”一栏得出橡皮是不容易导电的结论。记录表:材料名称预测检测1检测2判断表明橡皮擦亮不亮亮不亮亮不亮易通过不易通过4.得出结论:橡皮擦不用以让电流通过。1.学生猜测。2.学生回答:电路检测器来检测。3.指名学生回答怎样检测。4.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按照大家和老师共同总结出的步骤,对橡皮擦进行检测,并且做好记录。整个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提出问题,猜测和假设,实验检测,观察到现象,得出结论,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规范检测步骤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己说,体现以学生为主,同时是以学生上台操作为示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容易导电1.按照我们前面检测橡皮擦的规范方法对身边的一些材料进行检测,既有老师准备的材料,又需要自己小组内寻找的材料。2.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种,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你们猜测结果和检测结果一致的有( )种。4.我们把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学生分组进行检测,并且做好记录,做好汇报交流的充分准备。让学生亲自动手,以分小组的方式,对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老师并没有完全规定所检测的材料,是充分让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可以在组内寻找其他的材料,进行检测,感受到科学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同时分组活动,培养小组的分工及合作意识,让整个班级团结向上。安全用电1.在我们的教室中,找找电器设备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2.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请看,我们现在检测干燥的棉线。3.将棉线打湿,再来检测。4.人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5.用灵敏的电流检测器对人体进行检测。6.那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在安全用电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到,干燥的棉线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学生发现:打湿的棉线容导电,是导体学生猜测学生发现:人是导体。指名学生说。安全用电是个难点,如果就用要求的形式出示出来,学生部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干燥和湿润的棉线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转化,水是导体,人也是导体,这样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又增多不少。实验报告单第( )实验小组实验名称检测导体与绝缘体材料的准备:需要的画“”电路检测器( ).橡皮筋( ).木条( ).纸板( )铁钉( ).一角硬币( ).回形针( ).我们还需要: 实验方法及过程预测。对电路检测器进行。将个检测头接触,看小灯泡是否亮起来。第次检测。注意手不要握住检测头的金属部分。第次检测。方法和第次检测一样。判断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在适当位置画“”物体名称预 测检测1检测2检测表明亮不亮亮不亮亮不亮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木 条回形针一角硬币纸 板橡皮筋铁 钉汇报交流: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种,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你们猜测结果和检测结果一致的有( )种。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和绝缘体 1教学反思 冀教版反思一:了解学生,你真正做到了吗? 课前了解学生,似乎已经是每位教师上课之前所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就值得推敲了。了解学生与你所要教的知识或概念的相关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能力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等等,是我们经常想到并做到的。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你的课堂丰满而独特,而只有你真正的走进学生生活,和他们有过多次的交流之后,你的收获会更多。在本课教学中,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确金属导电、漆绝缘的知识。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建议教师准备两套曲别针,一套是普通的曲别针,一套是上漆的曲别针。起初,为了准备这样的实验材料,我曾跑过县里的几个大超市与新华书店也没有买到,后来利用家里装修剩下的漆自己试着做了几个,结果涂上漆的曲别针由于漆没有涂均匀,还是导电,实验效果不理想。正当我为此发愁的时候,学生的文具盒吸引了我,当我注意到有的孩子的尺子是金属的,有的同学的尺子则是涂了漆的钢尺,有的同学的小刀刀柄处也是涂了漆的铁片时,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大胆的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了筛选,增添了布条、火柴棍、玻璃片等典型的材料,去掉了涂漆的曲别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检测教师准备的代表性材料后,放手让学生检测身边的材料。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通过一扶一放,学生检测的实验材料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金属以及典型的非金属材料。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对于概念中的“不同材料”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反思二:一节课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在小学,一节课40分钟亘古不变。40分钟里教师可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40分钟里学生可以获得多少?40分钟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学环节的设定,由于教师引领的取舍,可能这是无法计量的。但是,我认为至少是可以最大化的。从本节课的设计来看,我在力求帮助学生完成核心概念的建构同时,进行横向扩展概念的外延,不仅让学生知道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同时还增加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等内容。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另外,教师还有意的向学生渗透了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不是绝对的这一辩证思想。虽然仔细推敲起来,可能还有不足,例如不纯净的水本身就是导体,学生检测不出来只是因为电压太低。能不能以此来说明这个问题还值得讨论。但是这种尝试我认为是值得的。但是,由于增加了上述内容,在交流分享和归纳总结阶段,留给学生的时间就显得有些不够了,这样多少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提升。因此,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面对众多的相关知识如何取舍?我想,最终的原则还是应该回到本节课要让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上来!一切以此为中心。反思三、学生到底喜欢怎样设计实验? 执教科学屈指算来已有4年多了,4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与正确进行实验同等重要。而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就是一个明确实验目的的好方法。也正因有如此的认识,让我习惯于不分年级、不分实验内容的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但是在屡屡碰壁之后,让我体会到,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不仅要有不同形式,更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本节课中在学生明确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起初,我选择的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他们的实验方法,结果不是个别学生情不自禁的操作起实验材料来,就是浪费了很长时间结果画出来的什么也不像,其他学生根本看不懂,于是我便将要求放低,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想出了多种方案。由此可见,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