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岩石的组成教案 教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9060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岩石的组成教案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岩石的组成教案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岩石的组成教案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岩石的组成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教学准备】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二、探究过程1.研究花岗岩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准备:放大镜)(2)汇报交流。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投影图片:云母、长石、石英标本(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2.常见的矿物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4)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5)交流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学生:名称、性状、用途)(6)教师提供矿物,学生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后,试着模仿描述。(7)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8)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三、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并能够确定一些矿物的特征。四、课外延伸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岩石的风化1教学反思 青岛版1. 成功方面(1)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入“矛盾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普通的岩石,了解这块岩石的基本特点:重,很硬,非常结实。然后给每组同学一块风化的岩石,让他们观察说出风化岩石的特点:很疏松,很轻、能浮在水面上,表面有泥沙,有植物。通过对两块岩石的比较,不用教师说一句话,许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岩石,风化后这么轻,且能浮在水面上?岩石怎么会这么疏松,手一碰,就会剥落下来?岩石怎么会有这么多小洞洞?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2) 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 “探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不是一个简单地验证某个事物或结论而是要从具体的客观事物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发现事实,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来。这个过程不是三、五分钟所能解决的。在常识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他们能从头到尾观察、实验几遍。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在本课中,我的教学设计如下:1、认识风化的岩石,提出研究的问题。2、自我探究风化原因。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根据课后录像统计:在整节课中,学生学习用时3648”, 教师讲解时间只用了236”。学生有两次独立观察和探究的时间。第一次是观察风化的岩石,用时447”,占总用时的11.6%。第二次是探究岩石风化的原因,用时13,占总用时的31.6%。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充裕的时间去感知,去探索。这也为探究结果的多样性提供了保证。(3) 探究形式的多样性。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然科学中实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以往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对话,当学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假设后,师:“这是不是结论?”生:“不是”。师:“怎么办?”生:“实验”。把验证假设的途径固定在单一的“实验”上。这是不正确的。在本课中,学生提出 了多种验证假设的方法:实验、查资料、问老师、上网。在学生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也呈现了这样的多样性。通过实验验证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有9组;查资料(包括看录像)的2组;上网的有3组。在实验的9个小组中,有用煤炉给岩石加热的,有用电炉加热,有用酒精灯加热,甚至有同学在石头上滴上了盐酸后再进行加热。课堂上有聚在电脑前小声讨论的,有不声不响查课外书做笔记的,有跑前跑后用不同种方法加热的,也有东瞧瞧西看看的同学。但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与喜悦。(4)应用探究成果。人们获取知识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累加知识,而是要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课在探究了岩石风化的原因后,有学生向老师和同学提出了“亿万年后的西山会有什么变化?”这样一个很开放的问题。(西山是我们海宁市的一个小山丘,海拔约有30米,内有徐志摩墓)。还有一个同学提了一个更有价值和更值得思考的问题:亿万年后,地球上是不是只有土壤而没有了岩石?这说明学生在解决了课堂中的问题后,把目光关注到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并能够试着用刚刚获得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我在欣喜之余,把这两个问题抛给了他们。让学生在解决了课堂中的问题后,带着更多更深的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外应用课堂中的方法进行自我探究。2.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 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水平。在上课前,自己的教案上标明的教师提问有15次,但在课后的统计中却有提问52次。那么这30多次提问是怎么多出来的呢?通过课堂实录发现:一是习惯性的教学语言:“是不是?”“好不好?”这样无意义的发问有6次,占总提问的115%。二是重复自己的问题,有3 次,占5.7%。三是追问,有8次,占15%。四是将一个主问题分解为多个辅助问题。如探究生物对岩石的风化作用时,教师把它分解为1、穿山甲有什么本领?2、哪些动物也有这样的本领?3、树为什么能长在悬崖峭壁上?这样3个小问题。提问主要集中在观察、实验结束后的研讨交流阶段。共提问题38个,占总提问的7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平时缺少这么长时间的探究经历,学生接受任务后不知所措,所以教师指导性的提问居多;二是我们的学生能够想得很多,但在汇报的过程中不能把想的内容充分的表述出来,教师引导性的提问较多。致使课堂上大问题内包含了为数不少的小问题。提问数量的增加,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后,没停顿或停顿不足3秒的有26次,占50%。按照章鼎儿老师的说法,提问后不需学生思考的问题都属于“无效提问”。提问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教师的语言频次。使教师的语言次数达到了71次。挤压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探究中教师的指导问题 受40分钟要达到教学目标的限制,教师一般只选择相对简单的探究方式,并进行相应的辅导,即实行“先指导,后探究”的方式。但指导后的探究有时呈现单一的思考方式。这与探究的本质是有一定距离的。在本课中,我想先不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究。在探究中碰到问题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的指导。争取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一是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带有危险性。如学生把滴上盐酸的岩石在酒精灯上加热。虽然加快了分解的速度,但刺鼻的气味使很多学生都捂住了鼻子,损害了他们的健康。二是影响了实验的成功率。“温度对岩石风化的影响”这个实验,为了创设一个真实的探究环境,我放弃了过去经常使用的玻璃,而选用了和风化的岩石来自同一座山丘的未经风化的石块。这增加了实验的难度。结果选择酒精灯加热的同学大多失败了,而选择煤炉加热的小组都获得了成功。如何处理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指导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思考。章鼎儿老师采用的给学生发小纸条等方法算不算干预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