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鲁教版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9383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鲁教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鲁教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鲁教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鲁教版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3、 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4、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内容:2、想像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指导朗读,背诵古诗。三、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四、教学方法、思路及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让诗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本节课力求采取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2、指名读,正音。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三、读文悟情1、生读诗,师巡视。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学生说不出时)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谈得出时)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4、欢度节日的场面总是欢乐的、高兴的,让我们再次感受下那欢乐的节日气氛吧!5、以前王维和兄弟们也是这样过重阳节的。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当诗人看到这欢乐的情景后,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如果谈不出:想想过节日,特别是像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这些团圆的大节日期间,假如你是在外地上学的人,或者是自己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回家与你们团圆,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遗憾,更加的思念亲人。)(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家乡在山的那头,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的思念家乡的亲人。)我们的诗人现在正是这样的心情,课文中哪一句可看得出诗人的这种心情?(课件出示:遍插茱萸少一人。“都插上了茱萸才发现少了我一个人”)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画面呀!“少一人”是诗人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来共同表达诗人心中那无奈的呐喊吧。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组接连重复“少一人”。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1、 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2、 配乐齐诵诗文。九、课外作业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附送: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鲁教版一、教学目标:5、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6、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7、 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8、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内容:2、想像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指导朗读,背诵古诗。三、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四、教学方法、思路及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让诗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本节课力求采取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2、指名读,正音。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三、读文悟情1、生读诗,师巡视。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学生说不出时)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谈得出时)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4、欢度节日的场面总是欢乐的、高兴的,让我们再次感受下那欢乐的节日气氛吧!5、以前王维和兄弟们也是这样过重阳节的。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当诗人看到这欢乐的情景后,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如果谈不出:想想过节日,特别是像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这些团圆的大节日期间,假如你是在外地上学的人,或者是自己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回家与你们团圆,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遗憾,更加的思念亲人。)(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家乡在山的那头,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的思念家乡的亲人。)我们的诗人现在正是这样的心情,课文中哪一句可看得出诗人的这种心情?(课件出示:遍插茱萸少一人。“都插上了茱萸才发现少了我一个人”)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画面呀!“少一人”是诗人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来共同表达诗人心中那无奈的呐喊吧。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组接连重复“少一人”。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1、 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2、 配乐齐诵诗文。九、课外作业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