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月端阳 2教案 浙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87818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月端阳 2教案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月端阳 2教案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月端阳 2教案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月端阳 2教案 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对我国端午习俗的记叙,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 。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的情景。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本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训练“回答问题,把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应该比较放手,以学生自己尝试为主。二、 教学目标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2.学会8个生字,理解“流苏、流放、雕饰、比试、心灵、手巧、幽香”等20个词语的意思。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第2题,“细读课文填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有条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四、 教学准备:几枝草蒲、艾草,几只香袋,粽子、咸鸭蛋等。小黑板。五、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后第2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二) 教学过程1.出示实物:粽子、咸鸭蛋,这是菖蒲、艾草,看,还有漂亮的、有五彩流苏的香袋呢!看到这些东西,你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哪一个传统节日呢?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到五月的端阳节去看一看吧!2.学习生字词语。(1) 你仔细看看菖蒲和艾草,再细细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哩!它们都是草本植物,都有香气,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在端午节,人们常常用它们来驱邪呢!取粽子(未煮熟的生粽子),大家拿近了闻一闻,闻到竹叶的的清香了吗?“幽香”和“清香”是两种不同的香,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填一填: 香 香 香 香(2) 看插图,这龙舟酷游龙,非常逼真,请写出几个: 似 似 似(3) 这龙舟雕饰得果然精巧,我们还可以说: 饰 饰 饰(4) 自学其他词语,不懂的提出来讨论。3.初读课文,填表,尝试独立初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1) 出示表格:人物干什么姑娘们妇女们小伙子们老人们(2) 边读课文,边填表。要求语言简洁。(3) 尝试整理表格中的内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课文写端午节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情景和老人们讲述的为纪念屈原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4.完成作业本第1、5题。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细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2感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二) 教学过程1细读全文,理解课文(1) 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说说姑娘们怎样做香袋,做的香袋什么样?围绕“心灵手巧”说,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香袋的式样很多。出示句子:“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改写句子: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香袋的式样很多。 香袋的色彩鲜艳。朗读有关语句,划出词语:五颜六色,鲜艳夺目、五彩云霞。 香袋做工精,巧用零碎的彩色绸布,袋口一抽就成。(2)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妇妇们做的粽子是怎样的。 形状多样,用料丰富。出示句子,改写:“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是按形状来分的。”“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那是按用料分的。”改写成:按形状来分,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按用料来分,有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 做工讲究:糯米浸泡,竹叶手掌般宽,煮。有声有色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3) 齐读第5自然段,小伙子们又是怎样“一显身手”的呢? 船:精心雕饰,酷似游龙。 装:穿彩衣、扎彩由。 赛:整齐、坐、卧、划,箭一般驶去。(4) 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用深情的语气把故事讲给同桌听,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至今还纪念屈愿。把名说。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2小结: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动项目还有很多,课文只精选了最有特色的、最有中华民族文化代表性的内容写,写出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传统。4完成作业本第3、4题。第三课时(一)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说说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2.学习课文的写法,仿写一段话或几段话。(二) 教学过程1.(1) 听写词语。(2)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说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1)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轻声准备。(2) 不看课本,完成作业本第6题:按课文内容填空。(3) 交流并订正。(4) 依据填空练习,指名说说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3.课文写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写出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告诉我们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4.你还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里有些什么风俗,又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传说呢?说给大家听一听。除夕:放爆竹、发压岁钱、守岁元宵:做元宵、吃元宵、看灯会、做花灯中秋:团圆饭、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的故事清明、重阳5.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或几段话。(1) 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情景。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这是从内容这条思路整理的。我们还可以从时间这条思路来整理,除了课文第1、2自然段,课的后面几个自然段是按“早几天前一天这一天这一天”的时间顺序写的,非常有条理。(2) 选择仿写。6.全班交流,评选优秀的张贴出来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享受心安理得 1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逾”、“旬”、“憾”、“弥”4个生字,理解“年逾八旬”、“弥补”、“遗憾”等词语的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如果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带来的好处”这种享受心安理得的感受。教学重难点:体会“如果能作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带来的好处”这种享受心安理得的感受。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想象一种情形,每天回到家,看到父亲或母亲在厨房忙进忙出,张罗晚饭,等到晚饭时间,大家坐在一起吃饭的情形。这对大家来说太平常不过了,因为父母为孩子做这些事司空见惯,而作为我们,享用起来也理所当然,这种享受的感觉是心安理得。(板书:心安理得)可如果有一天你出门在外,有个陌生人帮助了你,我想,你的心里也许会心存感激,也许会忐忑不安,肯定不会认为这是自己心安理得享受的。那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同样享受别人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呢?我想,这篇文章会给大家一点启示。(板书:享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课题的意思?2.检查反馈(1)个别读课文(随机抽查词语)(2)课堂交流:你觉得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课题的意思?(3)齐读出示(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如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4)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解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速读课文。作者是通过哪几件体会到这一点的?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能用简单的话语来说说吗?2.课堂交流。3.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四、精读课文,升华中心1.交流这些事例是如何向我们展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主题的?请小组代表来交流。第一自然段(事例1):对这对年过80的老夫妇来说,他们有付出也有得到,而对于那些享受鲜花的美丽的人们来说,他们有付出也有得到,所以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那份心安理得。第二自然段(事例2):从这件事看,你觉得作者在享受心安理得了吗?对于前房客的雪中送炭,我却觉得遗憾,我在遗憾什么?对于遗憾,我又做了什么来弥补这份遗憾?作者已经从自己弥补遗憾的方式中渐渐接近享受心安理得。第三自然段(事例3):我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心安理得去接受别人为我带来的方便。2.总结从作者看到老夫妇和人们身上的享受心安理得到以弥补遗憾的方式接近享受心安理得,直至最后真正体会到享受心安理得。对于作者的变化,你的内心有什么想法或感悟或者说,这篇文章带给你怎么样的启示,能谈谈吗?3.再齐读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如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4.齐读全文五、联系实际,谈谈想法现实生活中,你会自己去做一些事让自己享受心安理得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