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 3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7992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 3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 3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 3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 3教案 长春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二、基础知识缘:左右结构,第四笔是竖折。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3.教学突破点:用简笔画来理解诗行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诗中哲理。四、教法设计(一)导入:齐背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它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大家对苏轼了解吗?(二)学习古诗:1知诗人,解诗题(1)请大家再来读一读题目,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2)师解释题目的意思。(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大家自己来读一读。(4)画节奏,朗读。2抓字眼,明大意(1)看看我们跟着苏轼游览庐山时都看到了些什么?自己再来读读,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2)读第一行,解释一下。(3)画连绵起伏的群山,高耸入云的山峰。画简笔画朗读(节奏、慢、气势,真有气势,我仿佛看到那直插云霄的高峰。)。庐山不仅横看侧看不同,接下来诗人又有发现。(4)第二行谁来读一读,并解释一下。诗人观察庐山的位置变了,看到的是各不相同的景色。(5)指导朗读。(6)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景色(所见)。为什么看到的庐山千姿百态?古诗的最后两行给了我们答案。指读,再读。3想意境,悟诗情(1)谁来说说后两行的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2)生读全诗,谈体会。诗人为什么说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结合这首诗说说。(3)看山如此,看事和看人也一样。所以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情,带着对诗句的理解,齐读全诗。五、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角度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察效果不同。六、资料索引与精华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颤抖的羽毛 1教案 冀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所干的一件淘气的事“捅马蜂窝”,这节课还有一群淘气的孩子在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又闯了什么?赶紧打开书,学习第三课。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读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几方面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23名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将内容概括为小标题并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三、 深入探究,重点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大公鸡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生可能回答: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池时很可怜、很无助“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等等。并读出相关语句。师随机板书。 2.指导朗读: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 生读找出的句子。 3.如果你是本文主人公,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吗? (学生一定会记住,他们不会忘记大公鸡落水后害怕、无助的样子,他们明白好不容易换回的信任不能再失去。) 4.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 5.你觉得大公鸡应该原谅“我”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宽容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 板书设计。 3.颤抖的羽毛 美好愿望 攀比 捉鸡拔翎 后悔 捞鸡上岸 愧疚 真诚弥补 原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