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6 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7958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6 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6 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6 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6 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2.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背诵观书有感。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体会书的价值。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赞美书的名言警句。学生:课前查阅观书有感的资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读名言警句,谈话导入:(1)出示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从这些名言警句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书对人类的重要价值)2、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有关书的诗。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一首是(生)美国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书。(板书课题) (2)展示资料,介绍作者2、引导设疑师:你认为学习这两首诗主要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呢?生: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生:还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出示自探提示:1) 自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运用你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在旁边做好批注。3)从这两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学生自读探究。二、解疑合探:(一)整体感知:1、交流诗句中难读的字词或句子。抽读正音。注意“亩”“徘徊”“渠”“籍”“谛”“栅”的读音。2、通过自学,你初步明白了什么? (二)了解观书有感的意思。1、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鉴开: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比喻)徘徊:来回移动。(动作理解)渠:它,水塘。清如许:如此清澈。2、全班交流诗句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悟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你从中又有什么启示呢?(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的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趣高雅!)7、想象促朗读,寄情于诗间。1)师:让我们边想着这美丽的景象,边吟诵这首诗。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美的境界和读书融合,让我们再去感受书的神奇。(三)了解神奇的书大意。1、 指名读诗歌,评议、再读。2、 自主交流,体会书的神奇。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3、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仿写填空):书像_,_;书像_,_书像_,_4、 有感情地朗读。(四)再读这两首诗,说说书的价值。三、质疑再探1、快速浏览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预设:这两首都是写书的诗歌,其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第一首诗是古诗,以理入诗,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多读好书;第二首诗是现代诗,直接抒发了对书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四、运用拓展:1、生自编题。2、师补充:1)谈谈学了这两首诗的感受。2)背诵观书有感。3)积累有关书的名言警句。板书设计 古诗 16、诗两首 书的价值 现代诗课后反思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7 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信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记叙文。它向人们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以及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文章语言朴实,平中出奇,言简意赅,结构严谨,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感悟蒙生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教学重难点感受战士们对英雄母亲的关心、敬重,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情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不平常的信)2.破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师引导学生提问题。预设:是谁写的信?信里面写了什么?为什么不平常?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在黑板上板书。2、读通课文(1)大家课文自学得很认真,相信收获也很多。下面首先来看看大家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是否流利。先找位同学读读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随机纠正读音,理解新词,如“寡”的读音,用“寡”组词:寡不敌众郁郁寡欢沉默寡言。寡妇寡居守寡/清汤寡水/孤寡老人/薄情寡义/孤儿寡母)“敌众我寡”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我军是一个班的战士,那么敌军就可能是多少战士?军、师、旅、团、营、连、排)(2)请你身后的同学接着读课文。他读得怎样?谁来评一评?3、感知大意 读好了课文,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能用简练的语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谁能抓住重点内容概括得简练些?(本文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和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随机板书:战士、母亲)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回顾课文,明确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预设:为什么这是不平常的信?2、提示引路,自主探究。请同学们潜心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是不平常的信?画出有关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批注在旁边。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二、解疑合探(一)同桌交流: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二)全班交流:过渡:课文共插叙了三封信的片断,那么哪一封信最不平常呢?(指2-3名同学说说)这封信又不平常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抓住表现这封信不平常的语句来体会体会。谁想说?1、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1)引导:一般来说,母亲失去骨肉,失去亲人,是什么的状态?(伤心、难过、无助、崩溃、悲痛、精神垮掉、心里像抽空一样)而蒙生的妈妈失去了儿子表现得怎样?(坚强)难道她就真的不伤心吗?(蒙生的妈妈认为儿子死为报效祖国而牺牲,死得有价值,死得光荣)(2)过渡:对这场让赵蒙生失去年轻生命的战斗,课文中只简单交代,请看-出示句子:1945年3月,为抢占一个小型机场,我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这次战斗,对我军的反击至关重要。尽管敌众我寡,战斗非常艰苦,非常惨烈,但最终,日军落荒而逃,我们取得了胜利。战斗中,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了。简短的语句,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那惨烈的战斗场面,那你从这段话的哪句话体会出蒙生的确牺牲的值呢?、重点体会:是蒙生和战友们的英勇善战、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才成功端掉了敌人的机场,蒙生死的其所,死的伟大。、有感情朗读:大家体会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送进句子中有感情地读出来,可长、可短、挑选一句话读也行、挑选一个词读也行。谁先来?小结:蒙生胸怀祖国,为战争的胜利壮烈牺牲,而一个普通的母亲失去了亲生儿子却以为牺牲得值,这分明就是以国家为重,以小家顾大家的不平常的革命情怀。 (板书:国家为重)谁还能抓住这封家乡来信的有关语句来谈谈它不平常的地方?2、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1)从蒙生和母亲的约定里可以看出母亲早已察觉战士们在欺骗他,而为什么母亲还说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封信想一想。(指明回答: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好在 好在 好在 。)(随机板书:模仿笔迹,予以安慰)感情朗读,体会“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 引读:这封信的称呼只有一个字:“娘”,但就是这一声深情“娘”正体现了战士们对英雄母亲的关心,读-“俺在部队挺好的”这种深情厚意里包含了对英雄母亲的敬重,读-“仗看来快要打完了”这更体现了一种比母子之间的感情更博大的胸怀,读-“我们排的同志们都挺好的”小结:战士们隐瞒真情代笔写信,母亲打心眼里理解、感激、钦佩战士,这一不平常的举动更体现了解放军与普通百姓间那深深的军民情意呀!(板书:军民情深)谁来接着抓住第三封信的其他语句来谈谈它不平常的地方?3.要我坚持给你们回信母亲为什要坚持一次次托人代笔回信呢?母亲坚持一次次托人代笔回信送去的是_送去的是_送去的是_.(板书:代笔回信 给以鼓励)(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出母亲对前线孩子的鼓励.肯定对战士们的信任和对战争胜利的期盼,还有自己的坚强。(板书:托人代笔,给以鼓励)(2)个性化朗读。随机指导最后一句的朗读:娘盼着胜利的那一天哪!(三)朗读感悟,升华情感:1.情绪渲染(播放课件):(画外音:1937年,卢沟桥上的枪声拉开了8年抗日战争的序幕。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他们对我同胞进行刺杀、刀砍、活埋并进行尸体焚烧,甚至还把同胞的心脏挖出来当下酒菜,就连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小孩也不放过。)2、教师配乐范读。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战士们接到这封不平常的家乡来信都哭了.此时此刻,老师也想读读这封信,同学们边听边体会这封家乡来信不平常在什么地方?下面请同学们推荐一个朗读高手来读读这封不平常的家乡来信,读读这不平常的军民情意和他们以国家为重的情感。(给学生配乐)3、总结升华:(出示课件)这家乡来信,不平常在-,不平常在-,不平常在-。(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边变成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谁来完善一下答案?)小结:同学们,战士们与英雄母亲的信不止一封两封,每一封都是不平常!三、质疑再探:1、课文读到这里,课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明白了吗?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是感兴趣的问题?预设:.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年代,战士们的信是怎样送到英雄母亲的手里?B、战士们写信“撒谎”对不对?、为什么在1946年的春天大叔才告诉事情的真相?D、课文中的信与平时的格式怎会不一样?.给其他牺牲的战友家人写信了吗?第二封信的结尾是感叹号,剩余两封信的结尾为何是省略号?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解决。四、运用拓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1)从内容上谈; (2)从写法上谈; (3)从情感的陶冶上谈等。2、学生自主编题学了这节课,你想出些什么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呢?请你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出一两道题考考你的学习伙伴!(可以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来设计,题型可以多样,如组词、造句、背诵、小练笔等。)(教师根据学生自编习题情况,展示典型试题在班级交流)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出的题很有价值,下一节的语文学习交流课上我们再来练习一下,看谁完成得最漂亮。老师在这里也设计了一份作业,请看-3、教师补充题:读了这些不平常的信,你最想说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4、总结谈话:大爱无私、大爱无畏、大爱无疆,孩子们,让我们铭记这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从此在心中播下一颗博爱的种子,因爱而生,为爱更强。 板书设计: 不平常的信? 战士 国家为重 母亲 军民情深 (说明:上弧线箭头由战士指向母亲,线外文字:模仿笔迹,予以安慰;下弧线箭头由母亲指向战士,线外文字:托人代笔,给以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