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暖雨》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33621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暖雨》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暖雨》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暖雨》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暖雨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通过对景物描写的朗读品味,结合想象,感受作者创设的“暖”的意境。2研读品味文中凝练雅致的词语,学习准确理解词语并运用。说明:岛崎藤村的这篇散文基调较为含蓄低沉,要引起预初年级学生的情感共鸣有一定难度。且作者用词典雅内敛,在阅读理解上增加了障碍。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词、句的朗读、品味,使其正确理解词句含义,感受作者创设的“暖”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难点通过对词句的朗读品味,感受充溢通篇的“暖”意是重点也是难点。说明:作者意在借春雨滋润万物的景色描写,体现出春天即将来临时洋溢的盈盈暖意。由于作者本身沉潜忧郁的性格导致其作品深沉、内敛,整体基调显得朴实暗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有一定距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朗读品味文中词句,把握住全文的基调,感受到“暖”是作者刻意营造的氛围,从“雨”中的景色描写入手,通过景物在春雨中的变化预示了“春暖”,更抒发了作者心目中对于春天到来无比喜悦的“暖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调动积累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临,你们觉得春天来临的标志是什么?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柔风春雨等等。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积累出发,描述的基本是美好明快的事物,与岛崎藤村笔下的基调不同,教师由此差异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了解不同的文学风格。扫除障碍初步了解要求学生:借助词典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字词的正确含义。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景色。利用词典正确朗读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查阅部分字词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作者的用词产生疑惑,有待教师在下一环节中加以引导、释疑)小组交流对文中景物描写展开的合理想象。由于作者的个性特点使文本用词典雅凝练,需要学生借助工具书正确理解,同时运用合理的想象帮助对文中描写的较为直观的感受,也为后面了解文本意境、作者风格打下基础。突破障碍感受意境引导一:课文题目为暖雨,请大家找找文中写“雨”的语句,并细细地朗读,感受作者笔下的“雨”。(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在雨前、雨后的变化,从而感受到雨是春天来临的重要预示)引导二:作者既然是写美好的春鱼,为什么在文中用了那么多显得阴暗沉重的字眼呢?卷画出写“雨”的语句,在朗读品味中发现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雨,而是借助万物在雨中变化的描写间接体现出雨的润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带来“暖”意。通过个人感受、小组讨论等形式: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春天的“暖”,而是细腻地描绘了残冬的颓败,并以春雨的到来引起读者对春的无限遐想。笔下的残冬与想象的早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出人们心灵深处满怀希望与喜悦的“暖”意。作者写“暖雨”,但既不直接写“雨”,也不直接写“暖”,把握住描写景物雨前雨后的变化的语句,朗读品味,结合广阔的想象空间,感受作者笔下的春雨带来的春天的“温暖”,及其营造的直指人心的喜悦温暖的意境,在情感上达成与作者的共鸣。感受风格增添积累教师小结:由于作者个人的性格特征、心情感受不同,因此描绘同样的事物往往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岛崎藤村的暖雨飘落得典雅,润泽得含蓄,喜悦得深沉。请大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感受这样的雨中风情。通过缓慢、温柔,满怀希望、喜悦的感情基调来朗读,再次感受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在圈画、朗读、想象、品味的基础上再一次朗读全文,使学生沉浸到文本中,整体感受全文的意境,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积累另一种深沉内敛的生活感受。布置作业拓展积累回忆、收集写春雨的文章,比较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从而体会作者写作风格上的差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比较文学风格的差异对预初学生有点难度,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能广泛收集资料,又能相互讨论启发,降低难度。至于文学作品风格上的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做不同要求。思路点拨从作者情感入手,第二段中作者说“这样的雨,不接连下上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体现“饥渴感情”的语句,朗读感受。文中还有一些词句似乎并不能体现“饥渴感情”,如“单调”、“鸟雀聒噪”、“天上烟雨空濛,我看到行人们打着伞,湿漉漉的马儿从眼前走过。”、“残雪都被雨水溶化了,露出了暗灰色的土地。”你能体会这些词句中的情感吗?这些词句的基调乍看与作者渴望春天的喜悦心情不符,看联系上下文,在沉闷冬天的背景下,春雨的到来,哪怕是带来的些许变化都是预示着美好春天的来临,美的序幕由二月的春雨掀开,更让人充满期待,从心中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暖意”。练习举隅1 课文中运用了一些大家平时不太熟悉的词,通过学习你一定了解了这些词的含义,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词各造一句句子。2 课文虽然短小,但作者在其中提到了十几种雨中景物,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景物,结合平时的观察,描写它在雨中的景致,150字左右。34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了解“螳螂捕蝉”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创造性的复述课文。2.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3.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1.课文开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吴王想攻打楚国,大臣劝阻吴王不听。2.为了阻止吴王攻打楚国,侍奉吴王的少年做了什么一件什么事?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被吴王发现后,给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3.少年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4.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大臣们直接劝阻过,没有效果,而且吴王说过,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听到这个命令后,少年认识到直谏不行,但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想出这个办法。5.“螳螂捕蝉”和吴王伐楚这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呢?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着放的祸患。6.少年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用原文回答。达到了。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7.文中的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个聪明、机智、勇敢、忠心爱国的人。【小结】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的特点就是借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侍奉吴王的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他还懂得一个好的主意要成功,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恰当的时机,他可算得上是一个充满智慧又勇敢的人。现在人们常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比喻那些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人或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