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课件北师大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494222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单一的公有制 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 3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片面发展重工业 为支持工业 不惜损害 农民利益 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回顾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 若按人口平均计算 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 2千克 1940年才达429 7千克 1955年也才为524千克 肉类统计1913年为31 4千克 1940年为24 2千克 1955年为31 8千克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 农 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 差距十分悬殊 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 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 9 轻工业只有14 1 农业则为1 5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 措施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实行收购制 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 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玉米 农业 工业 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政治 批判个人崇拜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 有人说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问题探究一 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 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 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 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 又引起了思想的混乱 赫鲁晓夫对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缺乏科学地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农业改革 突破口正确经济正确工业改革 扩大地方权力政治 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随意 冒进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失误全盘否定斯大林 造成思想混乱个人崇拜 一 赫鲁晓夫改革 一定成效 后果 有一定成效 揭开了 对 产生冲击 但是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1 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 2 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3 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一 赫鲁晓夫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 1964 1982年在位 改革前期推行 新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 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 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 加大军费开支 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 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 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后期经济逐渐停滞70年代 为维持超级大国地位 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 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改革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进入僵化状态 苏联社会陷入因境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问题探究二 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结果 前期取得一些成果 但最终失败 1 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 只是修补性的改革 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 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影响了经济发展 一 赫鲁晓夫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结果 经济不断滑坡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原因 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仍未放弃苏联传统做法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 内容 以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 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提倡 民主化 公开性 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结果 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 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 各国签署 阿拉木图宣言 成立独立国家联和体 苏联完全解体 1991 8戈尔巴乔夫公布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统一的联邦制国家松散的邦联制 1991 8 19 八一九 事件爆发 结果 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 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有人说 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 如果不改革 苏联就不会解体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为什么 苏联解体的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改革 3 美苏争霸拖垮苏联经济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都在政治 农业 工业方面进行了调整 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结果都失败了 问题探究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 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然具有复杂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 4 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问题探究四 十月革命后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 复杂和曲折 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问题探究五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1 赫鲁晓夫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A 农业B 工业C 商业D 政治 2 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A 赫鲁晓夫时期B 勃烈日涅夫时期C 安德罗波夫时期D 戈尔巴乔夫时期 3 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进行的经济改革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A 力图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B 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的 加速战略 C 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了重大的成效D 促使了他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A B C 为改变苏联日益窘迫的经济政治状况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 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究其实质而言 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 没能彻底改变斯大林体制C 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比例不协调D 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 就苏联改革 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 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 斯大林模式 弊端的改革B 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 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 灵活的应对政策 个人独断专行 C 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是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二是都对 斯大林模式 进行过改革 3 中苏两国对 斯大林模式 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请回答 1 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的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2 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 斯大林模式 进行过改革 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施五年计划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不同结果中国成功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 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