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鲁科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476611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鲁科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鲁科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鲁科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与判断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正误判断 内容索引 三图解原电池正 负极的判断方法 四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律和方法 五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比较与判断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与判断 化学反应根据能量的变化 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 还是吸收热量 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任何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 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常温下能进行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 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3 熟悉一些常见的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是快速准确判断反应类型的基础 典例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B Ba OH 2 8H2O与NH4Cl的反应C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D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答案 解析 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具体判断的依据是要熟悉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类型及其实例 本题中 A C D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只有D是吸热反应 B反应为Ba OH 2 8H2O 2NH4Cl BaCl2 2NH3 10H2O 是吸热反应 但却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故正确答案为D 典例2已知 H2 g F2 g 2HF g H 270kJ 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 1molH2与1molF2的能量总和小于2molHF气体的能量D 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来表示 答案 解析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 H 0 H2和F2反应生成HF是放热反应 则HF分解生成H2和F2为吸热反应 A错误 HF g 转变为HF l 放热 则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F 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 B错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错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正确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正误判断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它不仅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而且也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书写方法要求 1 必须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标明反应热 H的符号 数值和单位 H与最后一种生成物之间留一空格 H 符号数值单位 2 H与测定条件 温度 压强等 有关 因此应注明 H的测定条件 绝大多数 H是在25 100kPa下测定的 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 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s l g 溶液中的溶质标明 aq 化学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除标明状态外还需标明其名称 如C 金刚石 s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标 和 不在等号或箭头上写 点燃 高温 催化剂 等条件 4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数或原子数 因此系数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分数 1 H是一个宏观量 它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方程式中的 H必须与系数相对应 如果系数加倍 则 H也随之加倍 当反应方向变化时 H的值也随之变号 2 根据燃烧热 中和热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 要符合燃烧热 中和热的定义 2 常见错误要回避 1 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 漏一种就全错 2 H的符号标示错误 3 H的值与各物质系数不对应 4 H后不带单位或单位写错 写成kJ kJ mol等 3 正误判断方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1 热化学方程式是否已配平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 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标明 3 反应热 H的数值与该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是否对应 4 反应热 H的符号是否正确 放热反应时 H为 吸热反应时 H为 常省略 典例3燃烧1g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kJ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50kJ mol 1B C2H2 g O2 g 2CO2 g H2O l H 1300kJC 2C2H2 5O2 4CO2 2H2O H 2600kJD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2600kJ mol 1 答案 解析 本题可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来具体分析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若为放热反应 则 H为 若为吸热反应 则 H为 常省略 其单位一般为kJ mol 1 故A B C项错误 并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 反应热的数值可能不同 因此必须在反应方程式中用括号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时的聚集状态 s l g H必须与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相对应 如果系数加倍 则 H也要加倍 典例4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 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2bkJ mol 1B C2H2 g O2 g 2CO2 g H2O l H 2bkJ mol 1C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4bkJ mol 1D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bkJ mol 1 答案 解析 放热反应中 H 0 所以B D错误 生成1molCO2时放出bkJ的热量 所以 生成4molCO2时放出的热量为4bkJ 所以C正确 三图解原电池正 负极的判断方法 原电池中电极的判断角度如下所示 判断一个原电池中的正 负极 最根本的方法是失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的一极是负极 得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的一极是正极 如果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判断正 负极 可以直接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A Mg比Al活泼 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 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 但可不必处理C 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 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D Al是电池负极 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 典例5将镁条 铝条平行插入盛有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 用导线和检流计连接成原电池 装置如图所示 此电池工作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本题是新情境下原电池的相关试题 解题的关键仍然是要明确原电池工作时所对应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在碱性条件下 金属镁不能发生反应 而单质Al则能与NaOH反应生成Na Al OH 4 和H2 则Al为还原剂 做原电池负极 A项 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 Al失电子 为负极 错误 B项 铝条表面的氧化膜为Al2O3 Al2O3能与NaOH反应 故不必处理 正确 C项 在内电路中电流是由阴 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错误 D项 电池工作时铝元素的反应为Al Al OH 4 所以无沉淀产生 错误 四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律和方法 1 根据装置书写电极反应式 1 先分析题目给定的图示装置 确定原电池正 负极上的反应物 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 2 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3 正极反应式的书写 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 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地发生化学反应时 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 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自发地发生化学反应时 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 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 在书写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 若参与反应也要书写叠加式 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电解质是碱性或中性溶液 O2 2H2O 4e 4OH 电解质是酸性溶液 O2 4H 4e 2H2O 4 正 负电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 2 根据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如果题目给定的是总反应式 可分析此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即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 再选择一个简单变化情况写电极反应式 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出或将各反应式看作数学中的代数式 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结果 以2H2 O2 2H2O为例 当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如下 1 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分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确定2molH2失掉4mol电子 初步确定负极反应式为2H2 4e 4H 2 根据电解质溶液为碱性 与H 不能共存 反应生成水 推出OH 应写入负极反应式中 故负极反应式为2H2 4OH 4e 4H2O 3 用总反应式2H2 O2 2H2O减去负极反应式得正极反应式 2H2O O2 4e 4OH 3 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书写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时 要明确电池和电极 放电为原电池 充电为电解池 1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对应元素化合价升高 2 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对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典例6将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通常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 当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时 和碱式 当电解质溶液为NaOH aq 或KOH aq 时 两种 试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解析 1 酸式电池的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电池总反应 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变大 2H2 4e 4H O2 4e 4H 2H2O 2H2 O2 2H2O 燃料电池所用的介质 电解质溶液或相当于电解质溶液 不同 相应的电极反应就不同 但无论如何书写 两电极反应相叠加始终等于燃料的燃烧反应 这也是验证电极反应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正极上 O2得电子变为O2 溶液中O2 不能单独存在 酸性条件下与H 结合生成H2O 负极上 H2失电子变为H H 进入电解质溶液 电池总反应为H2在O2中燃烧的反应 由于有水生成 溶液将逐渐变稀 故pH增大 2 碱式电池的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电池总反应 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答案 解析 变小 2H2 4e 4OH 4H2O O2 4e 2H2O 4OH 2H2 O2 2H2O 正极上 O2得电子变为O2 溶液中O2 不能单独存在 碱性条件下与H2O分子结合生成OH 负极上 H2失电子变为H 碱性条件下H 不能大量存在 与OH 结合生成水 电池总反应也是H2在O2中的燃烧反应 同样 由于有水生成 c OH 变小 pH变小 在镁电池放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典例7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 或低毒 无污染 镁电池放电时电压高且平稳 因此镁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电池的焦点 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 答案 解析 A Mg2 向正极迁移B 正极反应 Mo3S4 2xe C Mo3S4发生氧化反应D 负极反应 xMg 2xe xMg2 可充电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 从电池反应分析可知 Mg为电池的负极 放电时被氧化 负极反应 xMg 2xe xMg2 Mo3S4为电池的正极 放电时将被还原 正极反应 Mo3S4 2xe 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在电池内部负极产生阳离子 并向正极迁移 所以A B D项正确 C项错误 五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比较与判断 1 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原理比较 2 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判断 1 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 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 然后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判断确定 2 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 其中 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时 则为电镀池 其余情况为电解池 原电池 电解池都有两个电极 原电池两个电极的名称是正极和负极 为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此时负极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中为惰性电极 两极反应的物质为可燃性气体和氧气 电解池两个电极的名称是阴极和阳极 可以是惰性电极也可以是活泼性电极 电极本身和电解质溶液没有反应关系 典例8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Y为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B X为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C 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D 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色 答案 解析 分析题给图示可知 Zn片为负极 Cu片为正极 故右侧装置为电解池 X为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 选项B错误 阴极为H2O电离出的H 放电 生成H2 选项C错误 X为活性电极 电极反应为Cu 2e Cu2 选项D错误 典例9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 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 以Al做阳极 Pb做阴极 电解稀硫酸 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 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 Pb s PbO2 s 2H2SO4 aq 2PbSO4 s 2H2O l 电解池 2Al 3H2O Al2O3 3H2 通电 答案 解析 电解过程中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原电池中 Pb为负极 Pb 2e PbSO4 PbO2为正极 PbO2 2e 4H PbSO4 2H2O 所以H 向PbO2极移动 电解池中 Pb为阴极 2H 2e H2 Al为阳极 3H2O 2Al 6e Al2O3 6H 所以H 向Pb电极移动 A错 每消耗3molPb时转移6mole 每生成2molAl2O3时 转移12mole B错 根据A项分析 可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书写错误 C错 原电池中随时间增长 Pb变为PbSO4 质量增加 电解池中Pb极产生H2 Pb电极质量不变 D正确 A 燃料电池工作时 正极反应为O2 4H 4e 2H2OB a极是铁 b极是铜时 b极逐渐溶解 a极上有铜析出C a极是含锌 铁的粗铜 b极是纯铜 a极溶解铜的质量与b极析出铜的质量相等D a b两极均是石墨时 在相同条件下 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相等 答案 解析 典例10如图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该燃料电池电解质呈酸性 故正极反应为O2 4H 4e 2H2O A项正确 a极连接燃料电池的正极 为阳极 则b极为阴极 b极发生反应Cu2 2e Cu 有铜析出 B项错误 若a极是含锌 铁的粗铜 b极是纯铜 a极比铜活泼的金属锌 铁先失电子溶解 因而溶解铜的质量小于b极析出铜的质量 C项错误 a b两极均是石墨时 a极产生O2 体积为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的 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