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婴儿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40039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婴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发展心理学婴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发展心理学婴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儿,1,婴儿,丘比特娃娃效应(Kewpie doll effect):认为娃娃脸是很可爱的,讨人喜欢的,会引发他人的关爱。,2,张小娴:过着婴儿一样的生活,常常有些小读者来信向我索取个人资料,例如出生地点、身高、最喜欢的人物、最喜欢到的地方、身体特征等等,我不是电视艺员,这些问题不便回答,但盛情难却,只好选择回答其中几条,这次之后,不要再问我了。 出生地点? 产房(有些人在的士和洗手间里)。 你最不满竟自己身上哪个地方? 荷包。 最难忘的时刻? 收到税单的一刻。 你身高多少? 一个女人只要不用踮高脚尖,才可以跟自己喜欢 的男人接吻,她就不算矮了。 你什么时候会结婚? 当我走在街上,再没有其他男人望我的时候。 你最喜欢到的地方? 银行。 你最喜欢做的事情? 看银行存款有多少。 你最喜欢的生活? 婴儿的生活-睡觉、吃东西、喝牛奶、被人抱着、被人迁就、不用减肥、不用工作,可以大笑和大哭,这是我曾经拥有而又永远不复返的生活。,3,社会性的发展,动作的发展,认知的发展,4,一、婴儿动作的发展,无助的婴儿新生儿的动作准备 重要动作发展的年龄常模 婴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 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有关动作发展的理论观点 早期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5,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一)新生儿的动作准备反射反射:有刺激引发的自发和自动的反应。新生儿反射:生存反射,原始反射。目前所知的新生儿反射大致有32种。,6,足月新生儿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反射(以欧裔、拉丁裔和非裔美国人为依据),7,8,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二)重要动作发展的年龄常模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同婴儿第一次出现这些技能的时间可能差别很大,但是那些较快掌握这些技能的婴儿并不一定比掌握这些技能速度一般或稍慢的婴儿更加聪明,实际上,动作发展的速度很少能准确预测孩子未来的发展。,9,重要动作发展的年龄常模(月数)(以欧裔、拉丁裔和非裔美国人为依据),10,从初生到6岁我国北方地区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年龄常模,11,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三)婴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儿童早几年的动作发展趋势与肌肉发展和神经髓鞘化过程的基本规律相似:头尾原则(从头部向下发展),即头、颈、上身的动作发展先于下肢的发展。婴儿动作的发展还遵循远近原则(从中心到四周),即躯干和肩膀动作的发展先于手和手指动作的发展。思考:既然是头尾原则,那么为什么婴儿在最初几个月会表现出踢腿动作?,12,一、婴儿动作的发展,(四)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自主够物 , 手的操控技能1、自主够物:先天的抓握反射消失后,随着无数次手臂的无意挥动(命中或没命中),本体信息不断在皮层和手臂间来回传递,在婴儿感知觉等发展的基础上,婴儿在3个月或更大的时候发展出了新的有意的伸臂够物的动作,并可以准确抓握物体。思考:婴儿早期的向前够物是否需要视觉来指引手和胳膊来定位目标?如何证明和检验?,13,一、婴儿动作的发展,(四)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2、手的操控技能:抓握反射 尺骨抓握 钳形抓握(1)婴儿在4-5个月时,当其可以独坐并向内侧 够物时,就开始用双手抓握感兴趣的物体:拍打、抓握、双手转换、一手抓握一手拨弄等。此时,手指动作是婴儿获得有关物体和外界知识的最主要手段。由于抓握反射已经消失,因此此时婴儿发展出尺骨抓握来满足需要。,是一种早期的手的操控技能,婴儿通过将手指向手掌摁压来抓握物体。,14,一、婴儿动作的发展,(四)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2、手的操控技能(2)钳形抓握:在6个月到一岁,婴儿的手指更为灵活,发展出了钳形抓握来探索外界。所谓钳形抓握是指用拇指和食指(或其他手指)对握的方式来抓握物体。钳形抓握是个体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许多首部协同活动的基础。有了钳形抓握方式,婴儿可以更加灵活自如第操控物体,甚至可以根据玩具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操控方式,例如挤压、推、敲击等。(3)16个月时,婴儿可以用啦笔涂鸦。24个月时,婴儿可以描画简单的直线,可以搭五层以上的积木。思考:2岁左右的婴儿是否能很好地抓球和扔球?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15,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五)有关动作发展的理论观点1、成熟论:动作发展是一种先天程序逐渐展开的过程,因此各种肤色的婴儿都以同样的顺序和大致相同的时间发展早期动作。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结果说明练习对婴儿的动作发展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是成熟决定了动作的发展,练习只能在成熟允许的范围内使婴儿对动作掌握得更好一些。,16,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五)有关动作发展的理论观点2、经验论:虽然成熟对动作发展有重要作用,但练习机会也非常重要。丹尼斯(Wayne Dennis,1960)研究了两组被送到专门机构的伊朗孤儿,这些孤儿在出生后的前两年都是在婴儿床上躺着度过的。他们从来没有做立过,也很少跟人玩耍,甚至连喂食也是通过放在枕边的奶瓶来完成的,那么这些孩子的动作发展是否会受到这些早期剥夺性经验的影响呢?,17,答案是:这些孤儿中,1-2岁的婴儿没有一个会走路,只有不到一半的婴儿可以独坐。3-4岁的婴儿中只有15%可以很好的独立行走。因此,丹尼斯等经验论学者认为成熟条件对动作技能发展而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而且跨文化研究表明各种丰富的经验可以推动动作技能的发展。成熟和经验对婴儿动作技能的发展都很重要,成熟确实给婴儿最初获得坐、站立、行走能力的时间设立了一个限制,但是经验(例如直立的经验)以及各种练习可能会影响婴儿重要能力的成熟及转化成动作的时间。,18,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五)有关动作发展的理论观点3、动力系统假说:不否认成熟和经验在婴儿动作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动作技能不是在成熟和练习的支配下逐步运行的先天程序。每一种新技能都是一种建构,当婴儿主动把已有的动作技能重组成为更加复杂的新动作系统时,这种建构就出现了。最初的建构常是低效和不协调的,但随着练习和调整,流畅和谐的动作就会形成。婴儿之所以希望建构并完善这些动作技能,是因为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接触到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或借以完成他们头脑中的某些想法。,19,一、婴儿动作的发展,(六)早期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1、教养方式的挑战和调整当婴儿可以够物、抓握、爬行、行走后,父母开始在房间里采取安全措施,划定安全区域,还可能因为限定孩子的活动而造成亲子间的冲突和意志较量。2、使婴儿可以提供娱乐功能动作技能使得婴儿可以拍手、追逐,等,使得父母更加喜爱婴儿,增进亲子关系。,20,一、婴儿动作的发展,(六)早期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3、促进感、知觉的完善和发展爬行和行走使得婴儿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物体,有利于形成知觉的恒常性以及深度知觉等。大量研究表明,动作技能的发展对个体其他技能的发展有非常显著的影响。,21,婴儿的准备(初始)状态 婴儿的感觉 婴儿的知觉 婴儿的学习方式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之感知运动阶段,二、婴儿认知的发展,22,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一)婴儿的准备(初始)状态动作、睡眠、啼哭1、睡眠新生儿大多时间都是处于睡眠状态。在出生第2-6周时,婴儿的睡眠时间缩短到每天14-16小时。在第3-7个月的某个时间,许多婴儿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开始整晚睡觉,白天只小睡2-3次。思考:从出生的2周到1、2个月,婴儿的睡眠有一半以上为REM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什么意义吗?,23,婴儿睡眠障碍婴儿猝死综合症 SIDS:婴儿在睡眠过程中突然停止呼吸而死亡。 下面是一些可以降低SIDS的办法: 不要把婴儿放到水床、软沙发、软垫和其他松软的物体上睡觉。 一些松软的材料可能会妨碍婴儿呼吸,例如枕头、毛绒玩具和羊毛围巾等,因此不应该让这样的物品出现在婴儿的睡眠环境中。 婴儿睡眠时的室内温度应该以舒适为标准,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婴儿过热。 无烟的睡眠环境。 母乳喂养。 仰卧睡眠。,24,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一)婴儿的准备(初始)状态动作、睡眠、啼哭2、啼哭 新生儿最初的啼哭是一种对身体不适的非习得的无意识反应。思考:婴儿一哭,父母立即作出反应是否会惯坏孩子?Mary Ainsworth等人1972年发现父母对婴儿啼哭的敏感的,高反应性的教养方式会使婴儿啼哭的频率降低。Lewis & Ramsay 1999年发现母亲的敏感的高反应性的教养方式能够防止婴儿变得高度焦虑。,25,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新生儿是否能听见、看见、嗅到等?新生儿真的像旧时的作家描述的那样是“无助的”吗? 在具体了解婴儿的感知觉之前,先让我了解下有哪些好方法能够帮我们研究婴儿的感知觉,26,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1、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思考:你能想出好办法来研究新生儿是否能辨别深绿和浅绿两种颜色吗?(1)视觉偏好法:即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这种方法的创始人罗伯特.范兹发现新生儿能够觉察视觉图案的不同,相较于没有图案的盘子,婴儿注视画着同心圆或面孔的盘子的时间更长。思考:视觉偏好法有什么缺陷?,27,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1、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1)视觉偏好法缺陷:当婴儿对某一对刺激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时,无法判断是不喜欢还是无法区别所呈现刺激之间的差异。(2)习惯化方法习惯化指的是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个体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头、眼的运动,呼吸和心跳的变化等),28,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1、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2)习惯化方法使用习惯化法时,先反复呈现一个刺激,使婴儿对其形成习惯化,然后同时呈现习惯化的刺激和一个新刺激,如果婴儿能够辨别两种刺激,就会对新刺激表现出密切关注。思考:如何使用习惯化方法辨别出婴儿对刺激的偏好呢?,29,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1、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3)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的脑电波的变化。这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观测的是更为敏感的指标而已。(4)高振福吮吸法除了婴儿的注视、心跳等指标,婴儿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指标吮吸。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儿,通过分析婴儿吮吸动作来分析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30,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1、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4)高振福吮吸法首先记录婴儿吮吸的基线值,然后以此为准,每当婴儿的吸吮频率加快(达到某个值)时,就会触动奶嘴里的电路,并启动来提供感觉刺激的幻灯机或录音机。如果婴儿能够感觉到这种刺激并对它感兴趣,就会保持高频或高强度吸吮。而一旦婴儿对刺激的兴趣减弱,吸吮的频率和强度就会降下来,刺激就会消失。这时,再呈现第二个刺激,如果婴儿表现出显著的吸吮增加,就可以推断出婴儿可以分辨这两个刺激。,31,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1、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4)高振福吮吸法思考:用高振福吸吮法如何判断婴儿对刺激的偏好?2、婴儿的听觉(1)刚出生时的听力:相当于成人感冒时的水平。除了对较弱的声音不敏感外,新生儿 能够分辨声音的音量、持续时间、方向和频率。,32,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2、婴儿的听觉(2)对声音的反应4-6个月:婴儿:相当于成人感冒时的水平。除了对较弱的声音不敏感外,新生儿能够分辨声音的音量、持续时间、方向和频率。多项研究表明婴儿对声音尤其是声调较高的女性声音感兴趣。事实上,对声音的学习在出生前就开始了,因此母亲应多与胎儿和婴儿讲话,为其感知觉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3,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2、婴儿的听觉(2)对语言的反应婴儿很早就能分辨基本的语言单位语素。艾玛斯1985年发现2-3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区分非常相似的发音,例如ba和pa。4个半月的婴儿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会准确地将头转向声音的方向,如果是其他人的名字,则不会有这种反应。,34,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3、婴儿的味觉与嗅觉(1)味觉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确的味觉偏爱。相对于苦、酸、咸和中性液体,婴儿更偏爱甜味液体,吸吮的速度更快。不同的味道还会引发新生儿不同的面部表情。(2)味觉新生儿能够觉察各种气味,对于不喜欢的气味会做出强烈的反应,例如扭头或露出厌恶的表情婴儿还可以通过气味辨别亲生母亲。,35,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4、触觉、温度和痛觉新生儿对触觉、温度和痛觉都非常敏感。触觉是婴儿获得外部环境知识的主要方式,对于婴儿早期认知发展起关键作用。5、视觉在生命的早期,视觉的发展水平是婴儿各种感觉能力中最低的。,36,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 5、视觉(1)亮度的改变能引起皮层下的瞳孔反射,说明婴儿能感觉到光线。(Pratt,1954)(2)新生儿能够觉察视野中移动的物体,当移动速度较慢时,还能用视线追随物体的运动。(banks & salapatek,1983)(3)新生儿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虽然他们辨别蓝、绿、黄、白等色还有困难。 (Adams&Courage,1998),37,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的感觉 5、视觉(4)虽然婴儿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能力,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细节差异(Kellman & Banks ,1998)。视敏度研究表明婴儿早期,任何距离的事物看起来都是模糊的,因为小婴儿还不能很好地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及对视觉刺激聚焦。与成人相比,小婴儿只能觉察到强烈的视觉对比,而无法觉察很多图案和形状(Kellman & Banks ,1998) 。,38,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三)婴儿的视知觉 具备了一定视觉能力的婴儿在注视刺激时,看到的究竟是什么?1、图形与形状知觉(1)0-2个月的图形知觉前面提到的范兹的研究表明婴儿偏好人的面孔,这个结果是否意味着新生儿已经明白了面孔的意义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范兹又做了后续研究,一起来看看结果,39,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三)婴儿的视知觉 1、图形与形状知觉(1)0-2个月的图形知觉范兹的研究,40,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三)婴儿的视知觉 1、图形与形状知觉(1)0-2个月的图形知觉范兹的后续研究表明相对于同样复杂程度的似面孔,婴儿并么有特别偏爱真面孔。Martin Banks1985年总结新生儿的视觉偏爱:婴儿更喜欢看他们看得清楚的东西,而他们看得最清楚的东西便是那些中等复杂、对比度高的视觉图形,尤其是那些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运动着的图形。,41,42,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三)婴儿的视知觉 1、图形与形状知觉(2)2-12个月的图形知觉婴儿在此阶段视觉系统迅速发展,视力越来越好,逐渐能够辨别越来越复杂的图形,并能将看到的东西进行整合以知觉到完整的视觉形状。,43,凯尔曼和斯皮克1983、1986年用习惯化法探讨了婴儿的形状知觉能 力。他们让4个月的婴儿看A图(静止的)或B图(木棍是运动的),直 到形成习惯化。再给婴儿呈现C图和D图,记录他们的视觉偏好。结果 表明,当初对A图形成习惯化的婴儿,在C图和D图之间没有明显的视觉 偏好。当初对B图形成习惯化的婴儿,对D图比对C图更感兴趣。这一结 果说明此时婴儿可能主要根据运动线索来确认不同的形状。,44,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三)婴儿的视知觉 2、大小恒常性a 双眼线索:研究者最近发现,直到3-5个月,双眼视觉有了较好的发展,从而能进行准确的空间关系推论,婴儿才开始具有了大小恒常性。b 单眼线索:婴儿在6-7个月开始能够利用单眼线索。思考:婴儿7个月时具备了利用双眼和单眼线索的能力,这能否说明婴儿有了深度知觉?,45,Yonas,Cleaves&Petterson 1978年让婴儿看一副倾斜的窗户 的图画。对于成人来说,窗户的 右侧看起来比左侧离人们更近。 如果婴儿能够直觉到图示线索, 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右侧窗 户离得近而伸手去摸。但如果他 们没有知觉到图示线索,那么他 伸手摸左、右侧窗户的概率便应 该是一样的。杨纳斯发现7个月的婴儿伸手 摸右侧窗户的频率更高,而5个月 的婴儿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性反应。,46,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三)婴儿的视知觉 3、深度知觉(1)视崖研究坎普斯和他的同事1970年进行了一项视崖研究,他们把2个月的婴儿脸朝下放在视崖深、浅两区,并记录心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月的婴儿在深区时心率下降,在浅区心率没有变化。怎么解释这个结果?2个月的婴儿为什么在深区心率不上升反而下降?(2)运动发展与深度知觉坎普斯和同事1992年发现有几个星期爬行经验的婴儿比那些同龄但不会爬的婴儿更害怕悬崖。运动经验对婴儿发展深度知觉有重要意义。,47,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三)婴儿的视知觉 4、跨通道感觉与知觉跨通道知觉:能够通过一种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推断出另一种感觉通道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思考:前面,我们介绍了婴儿一出生就具备了一些感觉、知觉能力,那么不同感觉、知觉之间的联合是出生就有的吗?,48,研究者们通常采用感觉1-感觉2-不一致模式来探讨 跨通道感觉/知觉,例如:Aronson和Rosenbloom1971年让婴儿看到妈妈 在隔音屏后说话,却从相反方向的扬声器听到妈妈 的声音,这样听觉-视觉-不一致让1-2个月的婴儿 显得焦躁不安。类似的研究表明感觉通道在生命的 早期就是相互关联的。大约在4个月时,婴儿可以形成视觉和听觉的 跨通道知觉能力。在某些情况下,1岁的婴儿会对多感觉通道共 同感受到的刺激更感兴趣。这样的刺激能够吸引婴 儿的注意力,促进其知觉能力的分化。,49,Vanish和Strian2004年在一项视崖研究中发现妈妈在悬崖对面同时发出视觉和听觉讯号时,12个月的婴儿能够更快爬过视崖;当只接受听觉信号时,婴儿爬过视崖的速度会稍慢;当只有视觉信号时,速度是最慢的。,50,思考:文化对婴儿的知觉有没有影响,尤其是那些一出生就具备的知觉能力有没有影响?你能想到要用什么样的材料来探讨这样的问题吗?,51,二、婴儿认知的发展,(四)婴儿的学习方式 1、习惯化(1)习惯化的发展趋向4个月之前的婴儿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对刺激的习惯化。5-10个月,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形成习惯化。10-14个月,婴儿可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习惯化。(2)习惯化的个体差异速度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预测婴儿以后的智力和认知表现。,52,二、婴儿认知的发展,(四)婴儿的学习方式 2、经典条件反射Lewis Lispsitt等人1964年的研究表明刚出生2-3天的新生儿可以形成经典条件反射。由于新生儿信息加工速度较慢,因此形成反射所需时间较长。3、操作性条件反射由于新生儿信息加工速度较慢,因此Papousek1967年发现出生2天的新生儿学习朝右转头这个动作,平均需要200次尝试才能成功。3个月大的婴儿需要40次尝试就能学会。,53,二、婴儿认知的发展,(四)婴儿的学习方式 4、模仿或观察学习(1)新生儿的模仿Field等人1982年发现婴儿出生7天就可以模仿成年人的吐舌头、张嘴、闭嘴等表情。但也有学者批评如果早期的这种模仿是自主的,那么应该随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增强这种能力,而不是在出生3-4个月销声匿迹。,54,二、婴儿认知的发展,(四)婴儿的学习方式 4、模仿或观察学习(2)模仿的发展8-12个月:自主模仿开始稳定的出现,但仍需要旁样反复示范。9个月:延迟模仿出现。2岁:能对观察到的动作进行更为合理高效的编排。Meltzoff1988年让14个月的婴儿观察一 个冷得打寒战的人用头按开关开动的动作,1周后婴儿仍能模仿这个动作,只是不适用 头按开关,而是用手按开关。,55,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五)皮亚杰之感知运动阶段0-2岁:反射性的有机体 反应性有机体感知运动阶段的三个重要方面:问题解决技能(手段-目的活动)、模仿、客体概念的发展。1、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反射活动(出生到1个月)练习先天反射活动,将新物体同化到已有的反射性图式中(例如婴儿像吸奶头一样吸吮毯子和玩具)。,56,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五)皮亚杰之感知运动阶段1、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2)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婴儿最早出现非反射性图式是在出生后的1-4个月。婴儿偶然发现自己能做出和控制某种反应,例如吸吮手指,发出喔、啊声等。他们对此感到很满意,因此会重复这些行为。,57,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五)皮亚杰之感知运动阶段1、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3)二级循环反应(4-8个月)4-8个月的婴儿偶然发现除了自己的身体外,还可以用物体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挤压一只橡胶鸭子,让它发出嘎嘎声。由于这些行为会给婴儿带来乐趣,因此婴儿会不断重复。二级循环反应表明婴儿已经开始把自己和外界环境中的可控物体区分开来了。,58,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五)皮亚杰之感知运动阶段1、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4)二级循环反应间的协调(8-12个月)真正有计划的反应出现在这一阶段。婴儿为了达到简单目的,可以协调2种或2种以上的动作。例如,把一个有趣的玩具放在坐垫下面,9个月大的婴儿会用一只手提起坐垫,另一只手抓取玩具。(5)三级循环反应间的协调(12-18个月)婴儿积极探索客体,并试图创造新的问题解决办法,或再现有趣的结果,例如除了用手捏橡胶鸭,还会用扔、踩、枕头压等不同方式去挤压鸭子,以观察这些行为能产生什么相同或不同的结果。,59,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五)皮亚杰之感知运动阶段1、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6)符号问题解决(18-24个月)当婴儿将行为图式内化为心理符号或表象,并以此指导以后的行为,就达到了感知运动阶段的最高水平。此时婴儿可以完成类似格式塔学派顿悟研究中的任务。2、模仿的发展符号的应用使模仿尤其是延迟模仿成为可能。,60,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五)皮亚杰之感知运动阶段3、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婴儿在感知运动阶段最显著的进步之一就是客体永久性的发展。1-4个月:无客体永久性4-8个月:能找回部分隐藏或藏在半透明盖子下的物体。8-12个月:更清晰的客体概念开始出现,但仍不具备客体永久性概念。,61,10个月的杰奎琳坐在床垫上,没有任何吸引她的玩具。我把她的鹦鹉玩具从她手中拿走,并两次把它藏在左侧的床垫下(位置A),杰奎琳每次都能立即找到并抓住鹦鹉玩具。接着我又从她手中拿走玩具,并在她眼前将玩具玩玩移到右边,藏在了床垫下面(位置B),杰奎琳看到了这种移动,但当玩具消失时(位置B),她却转向最初藏玩具的地方(位置A)(皮亚杰,1954)。皮亚杰把杰奎琳的这种错误成为A非B错误,他认为杰奎琳这样做是因为她还不能将她的行为与外界物体区分开来,好像她的行为可以决定在哪发现物体。,62,二、婴儿认知的发展,(五)皮亚杰之感知运动阶段3、客体永久性的发展12-18个月:婴儿客体概念逐渐提高,已经能追踪物体的移动并到最后见到的地方去寻找,但课题永久性概念仍不完善。18-24个月:能对看不到的位移进行心里表征,并用这些心里表征指导自己去寻找物体,形成客体永久性。,63,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婴儿的情绪 婴儿的气质 婴儿的依恋,64,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一)婴儿的情绪出生时,婴儿会表现好奇、痛苦、厌恶和满足等基本情绪。2个月时,婴儿开始展露针对照料者的社会性微笑。2-7个月,出现其他的基本情绪包括愤怒、悲伤、快乐、惊讶和恐惧等。2岁时,出现复杂情绪,例如害羞、尴尬、内疚、嫉妒、骄傲等。这些情绪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自我意识的萌芽再认自己的镜像。,65,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二)婴儿的气质1、婴儿气质的类型托马斯和查斯的在纽约的追踪报告表明,婴儿的气质可以归入下列3类:(1)容易型(约40%):随和,脾气平和,情绪积极,对新事物较为开放和适应,生活有规律,可预测。(2)困难型(约10%):活跃,易怒,生活没有规律。对改变生活常规有过度反应,对新事物和人适应较慢。(3)迟缓型(约15%):不怎么活跃,有点抑郁,对新的人或事物适应较慢。但与困难型不同,他们对新异刺激较为温和,不会过激和消极,例如他们不要人抱时不会又踢又叫,而是会望向别处。,66,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二)婴儿的气质2、影响婴儿气质的因素(1)遗传(2)环境与文化(3)教养方式,67,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1、依恋的界定在生命的头一年,婴儿和与自己密切接触的人形成了情感纽带,即依恋,依恋是一种双向的关系。2、日常同步性的建立最佳舞伴所谓日常同步性,是指两个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在互动中,双方都积极根据对方的感受或行为调整自己的回应。,68,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2、日常同步性最佳舞伴在出生头几个月,婴儿和日常照料者之间形成的日常同步性对依恋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正常的婴儿在4-9周时开始注意母亲的面孔并产生兴趣(Lavelli Legerstee&Varghee,2001),69,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2、日常同步性最佳舞伴当父母表情阴沉时,2-6个月的婴儿的笑容很快就会消失,然后因为缺乏反应而变得情绪低迷(Moore,Cohn&Campbell,2001)tips:当婴儿处于觉醒和注意状态时应当提供有趣的刺激,当婴儿过于兴奋和倦怠时,应避免提供过多的刺激。,70,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3、婴儿基本依恋的形成依恋是一种双向的关系,父母对婴儿的依恋大多数是在婴儿出生之间就产生的,而婴儿对另外一个人形成真正的社会性情感联结还需要一段时间。施卡福和埃莫森1964年研究发现婴儿的依恋形成要经历四个连续的阶段:(1) 非社会性阶段(0-6周)婴儿处于非社会性阶段,很多社会性和非社会性刺激都能引发婴儿的偏好反应,很少表现出抗拒行为。在这个阶段末,婴儿能够表现出对社会性刺激(微笑)的偏好。,71,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3、婴儿基本依恋的形成(2) 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6、7个月)婴儿对人类更为偏好,这种偏好是相对于非人类刺激(例如会说话的木偶)而言。尽管3-6个月大的婴儿只对熟悉的人有开怀大笑,但他们似乎对任何人的关注都感到快乐(Waston,1979)。(3) 分化的依恋阶段(大约7-9个月)婴儿在某个特定个体(一般是母亲)离开时会表现抗拒行为。他们常常试图追随妈妈,缠着妈妈,妈妈回来时会热情的欢迎妈妈,对陌生人产生警觉。施卡福等人认为此时婴儿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依恋。,72,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3、婴儿基本依恋的形成(4) 多重依恋阶段(大约9-18个月)一些婴儿在形成最初的依恋的基础上,和其他人,例如父亲、兄弟姐妹、祖父母等也会建立起依恋关系。4、婴儿依恋质量的个体差异依恋类型对1-2岁的婴儿与其照料者之间的依恋安全性的检测,目前通用的技术是安斯沃斯提出的陌生情境测验(Ainsworth,1978),73,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注释:除了第一个场景外,每个场景的时间为3分钟。如果婴儿极端不安,分离场景和重聚场景的时间会相应缩短或延长。,74,概念链接:安全基地:将照料者当作探索环境的基地,并能从中获得情感和安全支持。陌生人焦虑:婴幼儿与陌生人接近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和戒备反应。分离焦虑:婴幼儿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和戒备反应。,75,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适用于2岁以下婴儿。而依恋Q分类卡(AQS)适用于1-5岁的儿童。AQS需要一个观察者一般是父母或经过训练的人员对90种与依恋有关的行为按“很符合”到“很不符合”对儿童在家庭的表现加以分类。测量结果代表了儿童与其照料者所建立的依恋的安全性(Waters,1995)。此外,发展心理学家发现用成人依恋安全性的个体差异为指标研究成人的人际关系及抚养行为具有一定价值(Adam,Gunnar& Tanaka,2004)。用“成人依恋问卷”测量成人当前和过去的关系质量可以确定成人的依恋类型(George,Kaplan&Main,1985)。对成人依恋风格的研究发现,属于安全型依恋的已婚夫妇相对于那些属于非安全型依恋的夫妇对婚姻更为满意,也更自信,感觉到的冲突也更少(Treboux,Crowell&waters,2004)。另外,安全型依恋的母亲要比非安全型依恋的母亲在教养方式上更为积极。,76,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 4、婴儿依恋质量的个体差异依恋类型(1)安全型依恋:大约有65%的1岁北美婴儿属于这一类型。由母亲在时,这类婴儿会独自探索,母亲的离开会引起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他们对母亲有温暖的回应,如果他们感到很压抑,往往会寻求身体接触来缓解压力。由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对陌生人很随和大方。安全型依恋可以促进婴儿的探索行为。有安全基地(依恋对象)在,婴儿可以自由自在的大胆探索。,77,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 4、婴儿依恋质量的个体差异依恋类型(2)抗拒型依恋:大约有10%的1岁北美婴儿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婴儿紧紧地靠在妈妈身边,很少有探索行为。当母亲离开时,他们会相当压抑,但当母亲返回时,他们的表现又很矛盾:他们会靠近母亲,但看上去对母亲的离去还很生气,他们甚至会抗拒母亲主动的身体接触。抗拒型婴儿对陌生人保持相当的戒备,即使母亲在场也是如此。,78,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 4、婴儿依恋质量的个体差异依恋类型(3)回避型依恋:大约有20%的1岁北美婴儿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婴儿在母亲离开时很少表现出抑郁,甚至当母亲想主动引起他们的注意时,他们仍然表现得很冷漠。回避型婴儿对陌生人很友善,但有时会像忽视母亲那样回避和忽略这些陌生人。,79,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 4、婴儿依恋质量的个体差异依恋类型(4)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最近的研究发现有5%的美国婴儿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极度的压抑,这种类型可能是最不安全的,它奇怪的融合了抗拒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模式,这类婴儿似乎对于是接近还是回避照料者犹豫不决(Main&Solomon,1990)。当母亲回来时,这些婴儿看起来不知所措,或者他们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他们也有可能在不同的重聚场景中同时表现出抗拒和回避的模式。,80,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5、婴儿依恋理论喂养的重要性(1)精神分析理论:我依恋你,因为你喂养我弗洛伊德:口唇期本能的满足依赖于母亲的喂养。埃里克森:母亲对子女需求的总体反应比喂养行为本身更重要对世界基本的信任。(2)学习理论我依恋你,因为你奖赏我喂养能够引发婴儿的积极反应(微笑),进而增进照料者对婴儿的进一步喜爱,带来更多舒适的照顾;此外,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母亲总是与舒适温暖、事物、温柔的抚摸、干净的尿布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母亲等照料者成为舒适的条件刺激。那么喂养到底有多重要呢?,81,1959年,哈洛和齐默曼在一项研究中比较了喂养和触觉刺激对婴猴依恋形成的影响和重要性。小猴子一出生就被从母亲身边带走,接下来的165天他们接受了两个代理母亲的抚养。那么婴猴会对谁形成依恋呢?是一直喂养他们的铁母,还是温暖的绒布母亲?结果表明,那些由铁母喂养的婴猴只在进食时才和母亲呆在一起,一旦受到惊吓就会直奔绒布母亲。所有的婴猴都对绒布母亲形成了依恋,因此,接触舒适对于猴子形成依恋比喂养或减轻饥饿更为重要。,82,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5、婴儿依恋理论喂养的重要性(3)认知发展理论:我依恋你,但我必须先知道你的存在依恋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婴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在产生依恋之前,因而首先要能区分熟人和陌生人,并且还能够意识到熟悉的陪伴者的客体永久性。(4)当代依恋理论习性学理论丘比特娃娃效应、抓握反射、觅食反射等是遗传而来的预设程序,这些都有利于获得成人对婴儿的喜爱,即婴儿做好了与照料者建立安全依恋的准备。但如果婴儿发出的信号无法从反应迟缓的照料者那里获得积极反馈,婴儿本能发出的信号就会停止。,83,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6、婴儿与依恋相关的恐惧(1)陌生人焦虑(2)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6-8个月,14-18个月达到顶峰,而后其频率和强度会逐渐下降。7、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1)抚养质量安斯沃斯认为婴儿与母亲的依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关注。这种观点也被称为抚养方式假说,这种观点认为安全型依恋婴儿的母亲从一开始就是敏感的,有回应的照料者。,84,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7、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1)抚养质量a:De wolff&VanIjzendoorn1997年在对66项研究的综述中称能和婴儿形成安全型依恋的母亲具有如下特点:,85,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7、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1)抚养质量b:与安全型依恋宝宝相比,抗拒型依恋婴儿的父母在抚养过程中常常表现不一致,他们依自己的心境好坏对婴儿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又极为冷漠,很多时候没有反应。婴儿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应付照料者,如纠缠、哭闹等,以获得情感支持和抚慰,如果努力不能奏效就会变得愤怒和怨恨。(Ainsworth,1979;Isbella&Belsky 1993)。c:回避型依恋的婴儿与两类抚养方式有关,其一是母亲对婴儿缺乏耐心,对他们的信号没有回应,常对婴儿表现出消极情绪情感,很少能从与子女的亲密接触中获得快乐。另一种情况是父母过于热心,总是喋喋不休,甚至在婴儿感到厌倦时仍然提供过多的刺激(Isbella&Belsky 1991)。,86,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7、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1)抚养质量当抗拒型婴儿竭尽全力以获得情感支持时,回避型婴儿 似乎已经学会放弃(Isabella,1993)。d:Main1990年认为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婴儿在重聚时表 现出的接近-回避行为是因为他们既经历过照料者的接纳,也受过他们的虐待(或忽视),所以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接近照料者以寻求安慰还是该远离以求自身安全。尽管这类婴儿在所有研究中数量都很少,但在受虐待的婴儿中却很常见。此外,这类婴儿的接近和回避的奇怪组合加上重聚时的忧郁也是母亲严重抑郁的婴儿的典型特征,这类母亲倾向于虐待和忽视孩子。,87,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7、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1)抚养质量谁最有可能成为不敏感的照料者呢?照料者如果是临床抑郁症患者,其婴儿的依恋类型往往是这种或那种典型的非安全型依恋(Teti,1995)。照料者自己在小时候被忽视、受虐待、不曾感受到爱。这样的照料者初始愿望很好,发誓不让子女受到自己曾受到的待遇,但是他们会常常希望子女非常完美并且会立即爱上自己,一定拿子女表现不如自己意愿时,这类照料者就会感到自己再次被拒绝了,进而就会减少和收回自己的情感,有时可能忽视甚至虐待子女(Crowell&Feldman,1991)。,88,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7、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1)抚养质量谁最有可能成为不敏感的照料者呢?那些意外怀孕、孩子并不是他们原本想要的母亲,很可能成为不敏感的照料者。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关系不好,则在孩子出生后父母较可能成为不敏感的照料者。(2)婴儿气质特点卡根的气质假说认为婴儿而非照料者,是他们所形成依恋类型的缔造者,婴儿所形成的依恋类型反映出了他们自己的气质特点。,89,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8、安全型依恋和非安全型依恋的长期相关研究(1)现有数据表明安全型依恋婴儿很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例如,Englund等2000年的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者有更好的社会技能、更好的同伴关系,更有可能获得秦末的朋友。(2)依恋质量对儿童有长期影响,部分原因是因为依恋质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为什么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以后的发展?婴儿在同主要照料者不断交往中形成了一种内部工作模式自我工作模式和与他人的工作模式,我是可爱的还是令人讨厌的,90,三、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依恋9、依恋史是无法改变的吗?(1)与他人(父亲、祖父母等)形成安全型依恋会减轻与母亲之间的非安全型依恋带来的后果。(2)安全型依恋在下列情形下可能会转变为非安全型依恋:a:母亲重新开始工作b: 母亲又有了一个孩子需要照顾c:母亲经历婚姻危机、抑郁、重病或经济困难等生活压力。,91,The end,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