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7春季北京学业水平测试)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解析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故选A项。答案A2.(2017年6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上述评论针对的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解析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故选C项。答案C3.(2017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条文出自()A.北大西洋公约B.华沙条约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联合国宪章解析从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大西洋公约的规定,即如果美国和其盟国遭到苏联及其盟国的攻击,美国和盟国将要一起行动,故选 A项。答案A4.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解析“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突出的是“共产主义”,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故A项正确;从杜鲁门的立场看,强调的是“扩张”,而不是苏联保障安全,故B项不正确;杜鲁门强调的是“回答”,是一种“被动”的反映,故C项不正确;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答案A5.(2017年12月贵州学业水平测试)在某同学所写的论文中有“三八线”“柏林墙”“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名词,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是()A.美苏两极对峙B.经济一体化C.两极格局瓦解D.政治多极化解析“三八线”“柏林墙”“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是美苏两极对峙的表现,故选A项。答案A6.“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这一冲突是()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解析“一方自称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可知是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对峙下的局部“热战”,故D项正确。答案D7.(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掌握政权后,美国不顾该国已是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事实,单方面中止了捷克斯洛伐克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权利,对它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并极力鼓动其追随国撤回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减税义务。这一史实说明()A.国际贸易受美苏“冷战”局势影响B.经济对抗是美苏“冷战”唯一形式C.关贸总协定原则从此完全废弃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形成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掌握政权,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对捷克斯洛伐克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1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2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分别概括两幅漫画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以上两幅漫画所体现的观点迥异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主题:图1体现出“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复兴;图2揭示“马歇尔计划”旨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国际时局的因素: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属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敌视状态。国家立场的因素:美国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国,通常会肯定自己的做法;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三方,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时间的因素:1947年“马歇尔计划”刚提出,1949年计划实施了一年,时间的推移会导致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产生改变。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联)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在此,丘吉尔认为()A.全面“冷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A2.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解析1946年,“冷战”还没全面开始,排除A项。B项表述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日益扩大。由“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可知,C项表述错误。答案D3.美国某位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有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一政策通常被称为()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解析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体现了题干主旨,故B项正确。答案B4.我国史学界曾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的经济援助计划,实际上是对欧洲的控制,它是“冷战”的具体表现,故选D项。答案D5.1947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说明:“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执行长期计划”是指()A.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B.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C.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D.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47年”和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是指“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冷战”遏制苏联,因此美国援助欧洲从长远来看,是为了利用西欧遏制苏联,故B项正确。答案B6.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解析1948年开始,美国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美国举办的巡展与“马歇尔计划”有关,故A项正确。答案A7.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推行马歇尔计划时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伴随着经济合作的运动又出现了一个共同自卫的运动。”由此可知,美国倡导的共同自卫运动是()A.加入联合国B.组建欧共体C.成立反法西斯同盟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共同的自卫运动,故D项正确。联合国并非一个共同自卫的运动,A项错误;组建欧共体是20世纪60年代,其并非抵御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B项错误;成立反法西斯联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C项错误答案D8.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柏林危机B.柏林墙的建成C.北约组织的建立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解析19481949年美国对西柏林进行空运,此举的背景主要是柏林危机,即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和禁运,A项正确。“柏林墙的建成”干扰性很大,柏林墙的修筑始于1961年,时间不符,B项错误;北约建立于1949年,是一个军事联盟,不是经济援助,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9.冷战风云中写道:“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和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下列事件中“充满了火药味”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朝鲜战争的爆发解析亚洲充满了火药味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故选D项。答案D10.罗伯特奥本海默将美苏两国“比作困于瓶中的两只蝎子,彼此可将对方置于死地,但自身也性命难保”。他形象地说明了()A.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B.“冷战”与“热战”相互交织C.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D.“冷战”关系居于主导地位解析“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符合历史事实,但与题干材料的基本含义不符。答案C11.杜鲁门刚刚把美军送上战场,就立即在白宫接见了记者。当有记者问美国是否实际上已经处于交战状态时,他断然否定。于是,又有一名记者问道:“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将其称之为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杜鲁门答道:“是的,这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说法。”以上材料涉及的战争指()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美苏“冷战”D.海湾战争解析根据“将其称之为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可以判断是朝鲜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对朝鲜进行的战争。答案A12.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D.中东战争解析不“值得大书特书”肯定是美国外交史中的失败案例,在四个选项中,越南战争是以美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的,是美国外交史中不光彩的一笔。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样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的演说材料二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希特勒干他的发动战争的勾当,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说什么只有讲德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丘吉尔先生干他的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负有决定世界命运的使命英国的种族理论使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讲英语的民族是唯一的最优秀的民族,应当统治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记者的谈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丘吉尔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对“铁幕”演说的主要反应。(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与事实不符的现象。(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参考答案(1)中欧和东欧各国均被苏联的高压所控制。(2)斯大林认为丘吉尔等同于希特勒,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3)材料一过分夸大了苏联对中欧和东欧各国的控制,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二过分夸大了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危害,因为丘吉尔的演讲没有直接引发侵略战争。(4)每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服从于各国自身利益;过分夸大一些国际言论会引起国际动荡和国际关系恶化等。14.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摘编自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材料二1948年普利策奖获奖漫画今天的和平材料三战争不需要浪漫的情绪,只需要睿智的思想。正像杜黑近百年前预言所云:“胜利总是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美国还会继续尽可能地利用战争,来实现其战略目标。战略演讲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依据。美国推行这一“战争”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的漫画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该奖。(3)从经济运行模式的角度看,“冷战”的实质是什么?(4)“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面对美国继续威胁的新挑战,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实现材料三中杜黑所说的“胜利总是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参考答案(1)依据: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2)漫画揭示了美苏“冷战”对抗下的核恐怖使世界和平岌岌可危。(3)实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对立。(4)对内: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对外: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