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学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0337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讲生物的进化考试说明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项目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过度繁殖;遗传变异;评价贡献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形成不足对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变异是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不断淘汰的基因,积累的基因。实质:使种群的发生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隔离物种形成理性思维1.归纳与概括 果蝇的卷翅突变体不能飞行,若将它们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它们的生存能力一定比正常翅野生型个体差吗?请说出你的理由。2.归纳与概括 物种与种群有怎样的联系? 1.比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图7-22-12.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1)渐变式经长期地理隔离产生图7-22-2(2)骤变式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图7-22-3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比较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出现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二者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角度1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1.2017江苏三市三模 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越大进化越快B.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但许多变异不会导致进化C.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2.2017浙江嘉兴期中 如图7-22-4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7-22-4A.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B.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C.经过a阶段到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D.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易错提醒与生物进化有关的问题辨析(1)突变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进行了选择。(3)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4)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角度2考查对物种形成过程的理解3.2017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模 如图7-22-5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图7-22-5A.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本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受阻C.种群1、2基因库的差异是导致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种群1、2受不定向的选择,保留部分个体4.如图7-22-6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7-22-6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技法提炼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方法“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和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均不可称“新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新物种。判断方法: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为可育后代,那么就是同一物种;若不能进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为不可育后代就为不同物种。考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 1.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100%A=100%a=100%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如A=AA+1/2Aa;a=aa+1/2Aa。 3.X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Xb=;XB=(不涉及Y染色体,XB+Xb=1)。 4.利用哈代温伯格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1)成立前提: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基因的频率,q表示a基因的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Aa的频率为2pq,aa的频率为q2。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其基因型频率应符合:p2+2pq+q2=1。角度1种群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2017哈尔滨第三中学四模 现有一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无自然选择。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由于人类干扰使种群中AA个体30%死亡,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A.24% B.56% C.75.2% D.60.8%2.为了研究某地区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在该地区随机抽样调查了2000人,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则b的基因频率为()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人数852965293070A.9.6% B.3.4% C.7% D.9%3.2017山东济宁二模 经调查在某一种群内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基因型(致死)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的基因型频率占49/91B.Aa的基因型频率占42/100C.自然选择过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D.该种群未发生进化易错提醒(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2)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3)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4)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亲子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考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之间、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之间的相互影响。(3)共同进化的实例共同进化类型包含类型举例不同物种之间互利共生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捕食例如猎豹和斑马等寄生例如黏液病毒和兔子等竞争例如作物与杂草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最早是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气出现好氧生物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4)生物进化的方向:从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从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从无性生殖到;从低等到高等;从到陆生。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的逐渐积累,而不是。(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角度1共同进化的实例1.2017湖南永州一模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斗争等实现共同进化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2.2017合肥三中模拟 无花果具有隐头花序,其花托的顶端有一个很小的开孔,专有的、高度特化的榕小蜂雌蜂进入小孔后在花上产卵,雌蜂在花序上爬行时能进行传粉,无花果隐头花序是榕小蜂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决定了无花果的变异方向B.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花序的特化是无花果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两种生物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角度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2017郑州模拟 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历年真题明考向1.2017江苏卷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2.2014江苏卷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3.2014广东卷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7-22-7),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图7-22-7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4.2014北京卷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5.2015安徽卷 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6.2015全国卷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第22讲生物的进化考点一【知识梳理】1.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多样性遗传和变异个体渐变2.(1)同种生物全部基因等位基因基因频率(2)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存环境不定向原材料方向 (3)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基因频率定向(4)生殖隔离自由交流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理性思维1.不一定,若将果蝇放在风大的海岛上,那么卷翅突变体由于不能飞行,受大风的影响小,反而能够生存下来,而野生型存活率低。2.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命题角度】1.A解析 种群越大,基因频率的变化越不明显,进化越慢,A项错误;变异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导致进化,B项正确;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项正确;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D项正确。2.D解析 细菌的抗药性在青霉素使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A项错误;b阶段的细菌是a阶段抗药细菌的后代,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不一定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B项错误;经过a阶段到b阶段的自然选择(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C项错误;从a阶段到b阶段,细菌不断繁殖,在繁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因此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D项正确。3.D解析 种群1、2出现的突变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正确;隔离的本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正确;生殖隔离的本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正确;自然环境对不定向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D错误。4.D解析 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A正确;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B正确;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考点二【命题角度】1.C解析 依题意可知,在人类干扰之前,该种群中的基因型AA的频率=80%80%=64%,基因型Aa的频率=220%80%=32%,基因型aa的频率=20%20%=4%;在人类干扰之后,该种群中的基因型比例为AAAaaa=64%(1-30%)32%4%=11.281,所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75.2%,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2.D解析 b的基因频率=100%=9%。3.A解析 因种群内AA=40%,Aa=60%,可求出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即49/100,aa基因型频率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即9/100,Aa基因型频率为42/100,又由于aa基因型是致死的,因此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占49/91,Aa的基因型频率占42/91,A项正确,B项错误。自然选择过程是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C项错误。后代中A基因频率为49/91+1/242/91=70/91,亲代A基因频率为70%,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项错误。考点三【知识梳理】1.(1)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2)生物无机环境2.(1)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化石(4)原核生物异养生物需氧生物有性生殖水生3.(1)中性突变自然选择【命题角度】1.B解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黑色桦尺蠖和灰色桦尺蠖为同一个物种,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非洲野牛与狮子为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C正确;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2.B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只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榕小蜂和无花果之间互利共生,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花序的特化并未产生生殖隔离,故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3.B解析 长期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消费者的出现,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植物的进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消费者对具有某些性状的某种生产者的捕食可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使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正确。4.C解析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B正确;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历年真题明考向1.A解析 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D项正确。2.B解析 抗生素能杀菌,所以食用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后,抗生素对孕妇体内的耐药性细菌进行了选择,A项抗生素引发突变的表述错误。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有遗传和变异,可能产生抗药性的变异,B项正确。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故免疫力差,更容易感染致病菌而生病,并非引发或增强致病菌的耐药性,C项和D项都错误。3.C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项错误。蛾口器与兰花细长的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项正确。蛾的口器细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D项错误。4.C解析 通过初期和几年后存活病毒的种类比例不同,同时引起的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说明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A项正确。强毒性病毒感染兔后,兔很快死亡,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也会导致病毒的数量下降,因而不利于维持病毒和兔的寄生关系, B项正确。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病毒和兔的选择作用的结果,不能说是兔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C项错误。蚊子可以传播兔的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5.C解析 种群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80%80%=64%,Aa的基因型频率为280%20%=3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种群2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0%40%=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40%=16%。两个一样大的种群合并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64%+36%)=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32%+48%)=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4%+16%)=10%,合并后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50%+1/240%=70%,a基因的频率为30%,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6.(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解析 (1)由于该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因此A、a基因的频率均为50%,比例为11。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50%50%=25%,Aa=250%50%=50%,aa=50%50%=25%,三者数量比为121。随机交配过程中,各基因的频率保持不变。(2)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应该是121,若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说明存在A基因纯合致死现象。由于Aa和aa的比例为21,所以A基因的频率为1/3,a基因的频率为2/3,故Aa基因型频率为21/32/3=4/9,aa基因型频率为2/32/3=4/9,二者比例为11。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变异总是存在的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一般来说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的变异总是存在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更适应环境。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解析 C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和生物,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由于有地理隔离的两个地区环境不同,突变又是不定向和随机的,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基因也有区别,可能会使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基因频率改变是进化的标志,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3.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30%,21% B.30%,42%C.70%,21% D.70%,42%解析 D根据题意可知,Aa个体占30%,A的基因频率=55%+30%1/2=70%,a的基因频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F1中基因频率不变,Aa基因型的频率为42%。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解析 A自然选择是通过对表现型的直接作用,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