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U各专科病人的管理,ICU 的收治范围,。,ICU是收治各种危重病症患者的临床部门。 其主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呼吸、循环等全身重要器官病理生理过程的监护和救治。 虽然收治对象病情危重,常表现为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志等生命体征不稳定,但经过ICU综合救治后有希望恢复。 一般不收治晚期恶性肿瘤、传染病、精神病、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伤残(如高位截瘫)和各种终末期疾病患者。,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心脏病人的术后护理腹部疾病病人的护理骨科病人的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颅内压增高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由于脑脊液介于颅腔壁与脑组织之间,一般以脑脊液的静水压代表颅内压力,成人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2O,儿童正常颅内压为50100mmH2O,各种病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相应症状的临床病理综合症称为颅内压增高。病因:1、脑血流量增多,如颅内动静脉畸形 2、脑容积增加,如颅脑损伤、颅脑术后脑水肿 3、颅脑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临床表现: 1头痛 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早晨或晚间较重 2恶心、呕吐 呕吐多为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 3 视乳头水肿及视力下降 由于颅内压增高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发生眼底出血 脑疝形成 颅内压增高明显时,常引起呼吸、脉搏、血压的改变,“两慢一高”即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保持合理的头位和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密切观察病情控制脑水肿、预防感染维持合理营养、保持大便通畅脑室引流病人的护理,保持合理的头位和体位,头位和体位对于颅内压变动有相当影响,合理的头位和体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和脑部供血,因此有利于脑水肿的消退和颅内压降低。最合理的体位是头部比躯体高1530。,可将床头抬高呈斜坡位,昏迷患者应注意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的可能。给病人翻身时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以防发生意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的气体交换,脑组织对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十分敏感,颅内压将因此升高,因而需给予氧气吸入,增加脑组织供氧。深昏迷者放置口咽通气导管,发生误吸或短时不能清醒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病执行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通气量显著下降者,应采用人工或机械辅助通气,依据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各项指标,密切观察病情,1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传统的意识分法:意识清醒:正确回答问题,判断力和定向力正确意识模糊:为最早出现的意识障碍,因而也是最需要关注的,能简单回答问题,但不确切,判断力和定向力差,呈嗜睡状浅昏迷:意识丧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角膜、吞咽反射和病理反射尚存在。重的意识模糊与浅昏迷的区别仅在于前者尚能保持呼之能应或户只能正沿着中最低限度的合作昏迷:指痛觉反应迟钝。随意运动已完全丧失的意识障碍阶段,可有鼾声、尿潴留等表现,瞳孔对光反应与角膜反射尚存在深昏迷:对其他刺激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呈去脑强直状态Glasgow评分法 从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及运动反应三个方面分别定出具体评分标准,最高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为3分。评分越低意识障碍越严重。,2 瞳孔 正常人两侧瞳孔对称 等大 等圆 直径为3-4mm 瞳孔对称性缩小并有颈项强直、头痛剧烈等脑膜刺激征,常为伤后出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光反应迟钝,伴有中枢性高热,深昏迷则多为脑桥损害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和颈项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伤后伤侧瞳孔先短暂缩小继之散大,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提示伤侧颅内血肿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逐渐消失,伴意识障碍加重、生命体征紊乱和对侧肢体瘫痪,是脑疝的典型改变瞳孔对称性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病人濒临死亡,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颅内疾病可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可有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低于正常,注意脉率、脉律及脉压的变化,注意呼吸节律、节率及呼吸形态的变化.观察血压变化,颅内压增高时血压升高,发生休克时血压下降。,高热,常见原因为下丘脑、脑干及紧随病变或损害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以及呼吸道、泌尿系或颅内感染等,临床以高热多见。中枢性高热多于手术后1248小时内发生,高热造成脑组织相对性缺氧,加重脑的损害,故须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常用物理降温有冰帽、或头、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冰毛巾冷敷,体温过高物理降温无效或引起寒战时须采用冬眠疗法,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冬眠药物(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及哌替啶)待自主神经充分阻滞、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C为宜。保持肛温3334。C,腋温3133。C较为理想,体温过低容易诱发心律紊乱、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体温高于35。C则疗效不佳缓慢复温 冬眠低温治疗一般为35天,复温应先停物理降温,在逐步减少药物剂量,加盖被毯,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控制脑水肿、预防感染,严重脑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引发脑疝,常常是致命因素。遵医嘱采取有效措施,如应用甘露醇、利尿剂、激素等控制脑水肿,采取头高足低位,防治颅内压增高。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发生,已发生感染的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维持合理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严重脑损伤可导致代谢中枢受损,代谢改变严重而持久。应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基本营养素的摄取以补充能量的消耗。病人不能用力排便,不可作高位灌肠以防止颅内压骤然增高,必要时可使用轻泻剂。,脑室引流病人的护理,脑室引流: 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 脑室引流液的观察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每日分泌400500 ml。如突然出现引流液为鲜红色或引流量突然增大,则提示有新鲜出血,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如引流液混浊并有絮状物时,应考虑脑室内感染,留取脑脊液培养,选敏感抗生素。,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出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出是所有引流管护理的共同之处,脑室引流也不例外。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脑室引流的高度,必须严格注意脑室引流管不同于其他引流管的是:脑室引流管必须高于侧脑室也就是它的出口1015 cm(平卧位), 即外耳道水平;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引流袋过高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流受阻就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快,可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因此每班必须加强巡视及严格床头交按班。,预防感染 脑室引流是引起脑室感染的途径,所以必须注意每个环节,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量 方法:先夹管用碘伏消毒引流管外壁,长度3,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拔管 正常情况下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 34天,有时延长至7天。拔管前一天夹闭引流管或试行抬高引流管,如患者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可拔管。反之则推迟拔管。拔管后注意引流管是否完整,并严格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及局部有无脑脊液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1.脑内压低于1.181.47kpa 证实办法:降低引流袋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想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注射器轻轻外抽 5.必要时更换引流管,硝普钠:是一种常见速效、短时作用的血管扩张药。 见光降解生产氰化物,输入体内增加对人体的毒性。对光敏感,溶液稳定性较差,滴注溶液应注意避光。溶液应新鲜配制,用剩部分应弃去,新配溶液为淡棕色,如变为暗棕色、橙色或蓝色、应弃去。溶液的保存与应用不应超过24小时。溶液内不宜加入其他药品,如颜色变蓝、绿或暗红色,指示已与其他物质起反应,即应弃去重换。,心脏病人的术后护理,心脏病人手术分类,心脏手术的类型根据手术方法: 心脏瓣膜、血管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移植根据是否停循环: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 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是一种用特殊装置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肺脏的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技术。其装置包括人工心,人工肺,附加装置有变温器,超滤器等,统称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心脏手术后监护和护理目标,维持循环稳定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证气体交换维持正常体温维持身体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手术切口无感染疼痛得到控制 活动耐力逐渐增强,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护:术后通过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及心肌缺血情况,必要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正常婴幼儿在100160次/min, 儿童在80140次/min。如心率0.5ml/Kg/h 小儿尿量在心肾功能良好时为12ml/kg.h,当血容量稳定而尿量偏少时或疑有肾功能不全时,及时应用利尿剂,可自小剂量开始直至达到满意的利尿效果监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浓度,每日一次 保留尿管的病人应预防泌尿系感染,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 体位:半卧位,床头高度大于30度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鼓励患者咳嗽,以利肺复张 维持负压状态 观察水封瓶的水柱波动,2、每小时记录引流量、颜色与性质的变化3、术后34h内,若10岁以下的小儿血性引流量50ml/h,成人如每小时引流量大于4mL/kg,连续3小时以上,引流液呈鲜红色,又较多血凝块,伴有低血容量的表现,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4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病情稳定后可减少挤压次数,应用止血药物后尤其要注意挤压,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心脏压塞征象,一旦确定有心脏压塞、心包或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均应做好立即开胸止血的准备。,挤压引流管的方法,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引流管多因术中缝合不牢固、术后皮肤组织水肿缓解造成缝线松动、术后牵拉、病人的不配合躁动以及引流管外接管过短而造成引流管脱出,因此术后应密切注意引流管的位置,尤其是婴幼儿及躁动的病人,一旦发现引流管侧孔脱出或引流管完全脱出,要及时处理,用油纱堵住引流口防止气体进入,根据临床情况考虑是否重新安放引流管。,脱管处理,拔管,如无胸腔积液或积气、且引流液逐渐转为淡红色或黄色液体,每日引流量50ml即可拔管拔管时,首先让病人深吸一口气,用力屏气,然后一首将管拔除,另一只手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口,体液、电解质平衡,输液量:原则上应严格控制总输液量应包括所有为输入各种药物和冲洗各种管道所需的液量体外循环术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应根据胸液及尿量,量出为入,出入平衡钾:术后低血钾很常见,可诱发心律失常。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早期(术后24h内)要求血钾浓度处于正常偏高水平(4045mmolL) 。K4.5mmol/L,应停止补钾钙:小儿低钙发生率高,当血清离子钙15 mmHg20 mmHg、心率加快10/min),提示血容量不足,是紧急输血的指证5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观察尿量很重要,正确记录24 h出入量。,6、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继续观察有无再出血,如病人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血红蛋白不断下降等皆提示再出血。,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吸入窒息或误吸,给予持续低流量(2 L/min)吸氧。加强基础护理体位: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误吸或窒息;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治疗护理立即建立多条静脉通路,积极补充血容量。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配血、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准确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输液开始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原有心脏病或老年病人必要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入量。宜输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量高,易诱发肝性脑病,准备好急救用品、药物及三腔二囊管等。,饮食护理活动性出血时应禁食,止血后1 d或2 d渐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温流质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进食粗糙、坚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等。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熟练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输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腹痛、心律失常和诱发心肌梗死等,遵医嘱补钾、输血及其他血液制品。,插管前检查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病人面色、意识,有无嘴唇发绀、胸闷、气促等。置管24 h后宜气囊放气,避免压迫过久导致黏膜坏死,近年由于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该方法已不推荐作为首选止血措施。,三腔二囊管护理,介入治疗,操作方法 根据临床及其他检查判断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穿刺股动脉,将导管送入相应的动脉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一般不需超选择插管,开始用微量泵,以0.2 IU/min速度灌注血管加压素,20 min后再行血管造影复查,如仍见造影剂外溢将药量增加至0.4 IU/min如出血停止,用原剂量维持灌注,1216 h在将药物减至0.1 IU/min,24 h后如出现血管造影及临床显示出血已被控制,留管继续观察1216 h,临床出血确已停止拔管,如再次出血,重复灌注或栓塞治疗。,82,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