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三、运动的快慢名师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概念及速度的计算。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课课件展放草原上,猎豹追捕鹿。提问: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猎豹和鹿的运动有何不同?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学生观察、回答:快慢不同。课件展放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有时还关系到生死的角逐。提出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学生观察实例,引起学生兴趣。二、新课讲授:(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课件展放刘翔比赛过程,在比赛过程中某一时刻暂停,出示问题: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的快的?继续课件展放刘翔比赛过程,第一个冲到终点,出示问题:裁判员是如何判断谁跑的快的?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比较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二)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1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用符号表示为。4.单位: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1=36km/h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创设情境: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比较,说出比较方法,不管对错,都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得出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这种方法不方便。接着讲述:在物理学中,采用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路程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v表示。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公式:,用符号表示为。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引导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得出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同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计算两人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路程还可以比较理解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尝试写出公式。明确速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例题1:出示例题: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两位同学的速度分别是多大?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步骤:写出公式、代人数值、计算结果,写上单位,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讨论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列式计算速度。(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提问:你能将运动分分类吗?对于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阅读想想议议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提问:你能画出匀速直线的s-t、v-t图像吗?引导学生结合图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学生分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两种运动的特点。小组讨论图像的画法。利用图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例题2:提问: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总结: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出示例题:刘翔在xx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是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规范计算步骤: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要统一单位。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肯定学生合理的说法。(设计意图:通过比对加深学生对两种运动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课文该部分,然后回答问题。学生自主解答。明确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议议并回答。反馈练习 见附件1师巡视检查完成反馈练习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程序。见附件2学生讨论梳理学习活动的一般程序,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四、课堂检测 见附件3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解答五、布置作业出示思考题题目 见附件4课后完成【板书设计】第二节: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二、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4单位: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36km/h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这节课是该章的重点内容,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自主合作学习,结合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了重视知识的认知过程和注重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运动的分类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合作,自主进行,对于学生合理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有利于促进科学探究整体教学目标的落实。2、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得出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能领会速度概念的建立方法,并能记住公式,既要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又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并介绍m/s和km/h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达到了预期目的。3. 教案设计的每一环节明确、具体,细化了要求,对课堂的指导意义强。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增强了可操作性。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此环节要注重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大胆进行比较,说出比较方法,不管对错,都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作好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速度单位学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所以换算要想讲透,然后再让学生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去换算,及时巩固。3、本节课是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首次解决计算题,解题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写公式、单位不统一、必要的文字说明没有写出来、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没有写上正确的单位等。为了减少错误,进行解题前可以让学生集体交流解题中的注意事项,在解题中,师生和谐互动,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在解题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4、练习题的设计易出现偏难现象,打击了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设计的练习题要既能实现知识的落实,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适当的选择个别有层次有梯度的题目,便于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但是要避免出现过难题、怪题,题目的难度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加深。附件1:【反馈练习】1. 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2.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_m/s,合_km/h。3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4森林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认为跑在前面的兔_子跑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物理学中用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附件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环节: 教学流程图教学程序:设置情景研究问题形成理论应用拓展具体操作:情景引入师生互动总结归纳达标练习附件3:【课堂检测】1. 一个运动物体,在第一次10秒内走4米,在第二次5秒内走2米,在第三次15秒内走6米,则可以肯定此物体一定是作了(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C、既有匀速直线运动,又有变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新龟兔赛跑: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快接近终点,于是兔子撒腿就追,结果乌龟和兔子同时到达终点,在龟兔赛跑地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B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 乌龟的平均速度等于兔子的平均速度3. 甲车的速度V1=36km/h,乙车的速度V2=15m/s,则V1_V2,2小时内甲车行驶_米,乙车行驶30km需要_小时.4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2甲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2)如图乙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5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23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6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2.2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2min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附件4:【作业思考题】1.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长96cm长的导火索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为0.8cm/s点火者点燃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m的安全区?2.小高上山的速度是1m/s,到山顶后又沿原路返回,速度是1.5 m/s,则小高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_ m/s.3.有些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牌。如何利用里程牌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