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短文两篇课件 苏教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44969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短文两篇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短文两篇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短文两篇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2、朗读、翻译、背诵全文。3、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一)陋室铭,走进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本文选自全唐文。,(772842),背景介绍,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字词积累,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xn,hn,r,d,sh,整体感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用为动词,出名,灵验,神奇,指示代词,此,这,只是我的品德好,大儒,博学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课文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细节感悟,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为了与陋室作类比。,山-水-陋室仙-龙-吾名-灵-德馨,是为了与陋室作类比;将三者用“名”-“灵”-“德馨”;“仙”-“龙”-“吾”贯穿起来,点明文章主旨。说明“陋室”并不陋,因为主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陋室真的很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交往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生活: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高雅之士,谈笑风生,怡然自得,高雅脱俗,你觉得陋室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人。,“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形成了类比,他们的主人都是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作者提起他们,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与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表明作者要立志效仿古人,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这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既然“陋室不陋”,甚至应当称“雅室”,那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表现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写法归纳,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陋室,物,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主旨探究,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联系现实,发表见解:你觉得下面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二)诫子书,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走进作者,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背景介绍,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字词积累,夫(f)澹泊(dn)(b)淫(yn)慢遂(su)庐(l),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整体感知,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证明论点,治学:静、学、志,修身:淫慢、险躁,(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