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8 马说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4077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8 马说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8 马说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8 马说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8 马说教案 语文版【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祗:只是。一食:吃一顿。虽:即使。且:尚且,况且。等:等同,一样。道:规律,方法。安:哪里。材:才华,现在写作“才”。通:通晓。外见:表现在外面。策之:鞭打它。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3背景链接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尺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韩愈早年,怀才不遇,三次上书宰相而志不得通,尔后入朝为官,“有见辄言”,为除弊政又两次遭贬。深感当时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能。出于愤世不遇之情,遂有马说一文面世。马说一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埋没和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委之以重任,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文章从这一见解出发,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深刻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抨击。二、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提出见解、指出原因。第1自然段:文章一开篇就奇峰突起,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论证的前提。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实际上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但这里的“伯乐”是个普遍概念,指的是特别善于相马的人,因此,下面接着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论断,突出了“常有和“不常有”之间的尖锐矛盾,说明千里马的被埋没简直具有必然性,然后趁势而下,说到千里马的命运上来,用“柢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引人深思。这一段从全篇来看,目的是提出问题,它之所以要强调知马者惟伯乐这个意思,则是为下文揭露“食马者”的“不知马”张本。第二部分(2):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第2自然段:千里马被埋没,在一般人看来,大概要归咎于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本段一开头就用“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点出问题要害。“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常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是说“食马者”只是按照常马的食量来喂养它,说明这种人的无知。接着,先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再用一组排比句揭示这“才美不外现”,正是“食不饱,力不足”所造成的恶果;最后又用反诘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第三部分(3):归纳全文中心,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第3自然段: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句紧承上文,全面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执策而临之”写他们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之”指代千里马,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竟然宣称“天下无马”,这是十足的妄说,两相对照,生动地揭露了这种人的愚蠢、荒唐。然后用“呜呼”领出作者的感慨:“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用来为下文蓄势,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束全文。三、写作方法托物寓意的特点。题目马说和全篇的说马。本文通篇说马,而意在论人,这里以物作喻,用“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这种写法称为托物寓意。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这种寓深刻的哲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的写法,使文章不仅行文生动活泼,而且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应加以运用。写作方法技巧及借鉴:脉络清晰,中心突出。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从而造成千里马“没世而名不称”之悲,说明千里马之所以被埋没,其原因就在于封建统治者“不知马”,接着从千里马的特点这一角度,进一步把千里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归于“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其真不知马”这个结论,点明主旨。四、参考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练习解答】一、作者(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长安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道”足及三门,而阍人辞焉”。经此挫折后,他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宜武节度使董晋。董晋死后又去依附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在这种心情下,他写了马说一文,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二、1奴隶:受奴隶主役使、地位低贱的人。槽枥:马厩。2等:等同,一样。3策:这里是“挥动马鞭驱使”的意思。材:这里指“才华,才能。”意:意思。三、略【类文品析】龙说韩愈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大,汩陵谷。云亦是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注释此篇又名杂说一。嘘气:吹气。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茫洋:此处通“徜徉”,自由自在往来。穷:达到尽头。乎:于,到。玄间:青天。薄:通“迫”,靠近。水:降雨,滋润。下大:大地。汩:水奔流的样子。凭依:凭借依靠的东西。易乾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1理解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云固弗灵于龙也(于: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是: )(乎: )云亦是灵怪矣哉(亦: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若: )(则: )2理解加点文言实词的含义。云固弗灵于龙也(灵: )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薄: )(伏: )(感: )(神: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神: )水下大,汩陵谷(水: )(汩: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4用简洁语言概括三段的写作中心。一段:二段:三段: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中分别打上“”或“”。A第一段末尾句“云亦是灵怪矣哉!”表达的是感叹语气;第三段末尾句“云从之矣”表达的是陈述语气。()B第二段末尾句“信不可欤!”表达的是反问语气;第三段开头的“异哉!”表达的是感叹语气。()C如果给本文找一个中心句,可以定格为:“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D学习本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条件并不会从天而降,而要靠个人自己去创造。()6从个人读后的感想这一角度自拟出一道题目,并作出解答或提示。题目:解答或提示:(答案参考:1比这种;于、在也至于;就是2动词,显灵(有灵异)靠近;遮盖;感应;产生神妙使神妙降雨滋润;使水奔流3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真正不行呢!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东西却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4一段:龙凭借云能变化无穷。二段:龙失去云则毫无神异。三段: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5、AB(提示:“信不可欤”表达的是感叹语气)CD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