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1692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高三一轮《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高三一轮《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轨道2、公转的方向3、公转的周期4、公转速度5、绕转平面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的方向,从天北极俯视,从天南极俯视,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公转方向规律,2.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近日点,地球,太阳,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道,3公转的周期,公转一周360,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4公转速度,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公转的速度,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远日点(较慢29.3km/s),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夏半年天数长于冬半年,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自西向东(南极顺时针,北极逆时针),自西向东,23小时56分4秒1恒星日,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赤道面,黄道面,角速度:15度/时线速度:赤道向两极递减,远日点速度慢近日点速度快,在下图中: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判断依据。,夏至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D,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5.黄赤交角,“一轴两面三角度”,黄赤交角:2326,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1.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变化一致:黄赤交角增大,回归线度数增大;反之.,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与五带范围的关系:,热带: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温带: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600,600,300,300,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交角增大:热带、寒带面积增大,温带面积减少,交角减小:热带、寒带面积减小,温带面积增大,6.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直射现象:(太阳高度=90)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两次(赤道:春分日,秋分日)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北回归线上:夏至日南回归线上: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无直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在0-2326N时段: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0-2326S时段:北半球的冬半年,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从国庆节开始到元旦放假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以下正确的是A.北半球,先南后北B.北半球,向南移C.南半球,先南后北D.南半球,向北移,请在图中标出今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是9月23日至次年1月初1月初到3月21日3月21日到7月初7月初到9月23日A.B.C.D.,若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则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课堂练习:,3、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端午节B、国庆节C、劳动节D、教师节,B,4、“十一”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D,(1)图中_时期直射点向北移动,_时期直射点向南移动。(2)当太阳直射_点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3)当太阳直射_点时,北京昼夜等长。(4)A、B、C、D四点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其公转速度较。,B,课堂练习:,较快,DAB,BCD,AC,D,A,一、太阳高度的概念,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一天中的最大值(各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角)。,同一纬度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等于0。,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例题:求北京(4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H=90(402326)7326,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H=90(40/0)50,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H=90(40+2326)2634,90,6634,2326,6634,2326,扬州在(32N),当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58,8126,58,3434,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春分日,(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90,45,0,二分日,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90,45,0,(2).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夏至日(6月22日),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3、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纬度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纬度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规律: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纬度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规律:南北回归线外各地介于最大值最小值之间,二分日,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B)。,.能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状况的是(),C,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楼间距问题,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过程如下:tanH=h/LL=hcotH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呈反比;与前一幢楼的楼高呈正比。,实际应用,楼间距问题,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某疗养院(北纬3634),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0,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x=20cot30=34.7m。黄赤交角变大为2334,则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2952),楼影变长,两楼间距应增大。,答案:(1)34.7m(2)楼距应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例题】下图是某城市冬、夏至日正午太阳照射情况示意图,该城市的名称可能是()A.巴西利亚B堪培拉C.渥太华D巴格达,【审题】图中只有2条代表二至日的两条太阳光线。我们无从证明哪一条是夏至日,哪一条是冬至日。说明知识考察的不是二至日太阳光线的特征。但全年的太阳光线均应该位于二至日之间。如果我们再将补画一条太阳光线(如下图中的红线),【解题】堪培拉是澳大利亚首都,在南归回线以南,渥太华是加拿大首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巴格达是伊拉克首都,也在北回归线以北。只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符合题意。【答案】A,2、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线与地理位置关系,3.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的倾角问题,地面(或楼顶),正午太阳高度角,热水器仰角,热水器集热板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互余,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1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23026B59026C66034D3602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增到最大时,可能发生的是A天山雪线的位置最高B松花江流域河水封冻C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罗马地区高温干燥,解析: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可以求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23026=30034),进一步计算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是59026。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最大时,是北半球冬至日。,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例题一位居住在北半球的中学生,在某一天观测太阳高度的变化,当他在P点测到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时,刚好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此时太阳高度角h为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正确标出南、北方向注记;(2)若当天为冬至日,这位中学生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_(3)若当天为夏至日,这位中学生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_(4)若当天为春分日,这位中学生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_,北,南,2334N110E,7026N110E,47N110E,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1)根据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加以判断,直射点无影子,影子较长,影子更长,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高度角是900,太阳高度角更小,6、影子问题,(2)能根据正午影判断南北方向,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3)南北极圈和南北极点的物体影子朝向情况,北极圈:6月22日影子朝北,12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北极点:6月22日影子朝南,12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南极圈:12月22日影子朝南,6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南极点:12月22日影子朝北,6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4)全球各地的影子长短和朝向规律,下图是某天文研究小组绘制的a、b、c、d、e等五个地方的正午物体影子情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各地的可能位置。,答案:a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b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c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d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e位于赤道上。,3.太阳方位,此地正午太阳方位:“南方”天空3月21日9月23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9月23日3月21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太阳方位:“北方”天空(与北半球相反)太阳“东升西落“(与北半球相同)夏季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冬季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太阳直射赤道,由此可得出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可得出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由此可得出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图中表示正南方向的是。2.该地的经度是。3.图中X、Y的时间应当是:A.8:00,17:00B.8:10,17:10C.8:20,17:00D.7:50,17:10,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是北是南是东是西。,1100E,计算20:10-5:10=15(昼长),当地中午时的北京时间=5:10+(152)=12:40,推算出当地经度为1100E。春秋分与夏至的日出时间差等于春秋分与冬至日的时间差。则:X=6:40+1:30=8:10Y=18:40-1:30=17:10,试题拓展:下图曲线是某地某日一天的旗杆影子轨迹图。甲处为旗杆矗立点,虚线为旗杆影子。据此完成:(1).代表当地日出时旗杆影子的是(数字)。(2).该地可能是:A.新加坡B.悉尼C.巴黎D.南非(3).旗杆影子位于“4”位置时,北京时间是13时40分。甲地经度是。(4).此时可能发生的是A.尼罗河畔晚霞满天B.我国江南阴雨绵绵C.北京地区沙尘频频D.南非高原草木枯黄,解析:早晨日出时,旗杆影子朝西;北半球夏季白天长、日出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相差1经度,时间相差4分钟。,1,950E,例题:读某地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73026),完成下面的问题:1.该地可能位于A.美国附近B.日本附近C.英国附近D.澳大利亚附近2.该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3.关于该地、该日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昼长15小时B.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C.无太阳直射现象D.与北京气候类型相同,解析:当地夏至日中午太阳位于“北”方,可知当地在南半球。该地中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1点,比北京早1小时。再求出当地经纬度(1350E,400S),澳大利亚南部沿海是地中海气候。,D,4:3019:30,常考点归纳:,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正南升,正北/正南落。,7、室内光照面积大小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室内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室内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大,例我国某地(21.5N)一住户欲在距大门一米的上方修一雨棚(见右),为使冬至日阳光能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该雨棚的宽度最大不应超过:A1米B2米C1.4米D1.7米,8、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同一自然带在阴、阳坡的分布高度。,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2.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定位,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实际应用,5.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度越高,楼距越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及影长、有前檐的窗户与房顶之间距离L的设定:L=前檐长度tanH。.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9、室内光照面积大小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室内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小,反之,较小。,太阳高度等值线问题,30S,30N,2.特点: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式向四周递减。“中心点”的太阳高度为900,最大圆圈的太阳高度是00。图示范围全部位于昼半球。,1.定义:太阳高度相等的所有地方,连成的一条曲线(圆)。同一条圆圈上的太阳高度相等。,太阳高度等值线判读问题,30,60,0,答案:ACEBD,答案:B;在晨线上,答案:C;极点是不动的,例题:(1)把图中各点此时的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2)其中太阳高度为0的是哪个点,为什么?(3)其中太阳高度在一天中不变的是哪个点,为什么?,N,判读方法和规律1.根据图中的标注情况,具体判断:如果图中最大圆圈是0,则最大圆圈为“晨昏线”;左侧的半圆为晨线,右侧的半圆为昏线。如果图中最大圆圈不是0,则最大的圆圈不是晨昏线,此图仅仅是昼半球的一部分(太阳高度相对较大的一部分)。,2.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o。根据太阳直射的纬线,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季节,进而判断此时的相关地理现象。,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5.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可以看见(图中看不见南极点),北极点与最北点的“纬差”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6.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可以看见(图上看不到北极点),南极点与最南点的“纬差”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例1:右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1此时北京时间是()A12时B0时C12时16分D11时44分2M、N两地的经度差()A大于10B小于10C等于10D可能大于10,也有可能小于10,答案:1、C2、A,解析:从北京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20度,可知MN纬线是200N,MN经度差大于20,(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2)该图的节气是。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例2右图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据图回答:,答案:(1)从直射点向四周降低;(2)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此时北京时间是。(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5)B点有一旗杆,此时影子指向。(6)C地的经度(大于、小于、等于)23026,该地气候类型是。,答案:(3)6月22日20时(4)180(5)甲(东北)(6)大于,热带沙漠气候。,三.昼夜长短的变化,比较图中昼夜弧的长短,昼弧,夜弧,N,S,夜半球,昼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秋分日,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短夜长,越往南白昼越短,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短,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夏半年,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各纬度昼长夜,昼渐长,极昼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南半球:昼夜,昼渐短,极昼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南半球:昼夜,昼渐短,极昼从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北半球:昼夜,昼渐长,极夜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2、昼夜长短时间变化规律:同一纬度地区随季节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