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人生知荣辱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9705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人生知荣辱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人生知荣辱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人生知荣辱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人生知荣辱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积累字词,把握字音、字形及重点词语的含义。2.了解相关的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3.掌握小说的文体知识。4.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5.体会小说的主题,学习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1.通过诵读文章,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通过交代写作背景,体会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3.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初步掌握赏析小说类文章的方法。1.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束缚和毒害,明白中国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2.在课文浓郁的民族气氛中,感受中华民族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3.理解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以“人物画廊”为主题的,选文体裁都是小说。其中孔乙己蒲柳人家是中国小说,变色龙热爱生命是外国小说。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塑造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哀痛,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要面子、怕人嘲笑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的封建社会末期的悲剧性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蒲柳人家一文塑造了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两位传奇人物,热情歌颂了他们的热情正直,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契诃夫的变色龙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他反人民的实质,具有极其深刻的讽刺意义。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通过描写人和病狼之间的生死搏斗,人最终咬死狼的故事,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抗争,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重点】1.回顾有关小说的文学知识,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及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掌握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3.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难点】1.体会蒲柳人家这篇文章所具有的民族性。2.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学习本单元,我们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孔乙己这篇课文距离今天的现实较远,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又由于文章篇幅较短,内容凝练,应引导学生从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及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蒲柳人家这篇课文的背景,学生比较难体会,在教学前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背景,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文章篇幅较长,可以采用比较、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人物的性格,体会小说的艺术特点。变色龙作为讽刺小说,应引导学生体味“由阅读文艺作品而引发的笑,是一种独特的审美现象”,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文章通过鲜明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学习时要注意品味。热爱生命整篇小说没有告诉我们主人公的名字,也没有一句对话,但却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涌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入手来分析,如何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第5课孔乙己2课时第6课蒲柳人家(节选)1课时第7课变色龙2课时第8课热爱生命(节选)1课时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5课孔 乙 己1.易错字阔绰(chu)羼水(chn)擦拭(sh)绽出(zhn)颓唐(tu)蘸酒(zhn)2.多音字夹折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恳求诚恳地请求。“恳求”侧重表现要求的态度。“恳求”,诚恳请求人同意。“哀求”,一再请求别人。哀求央告,苦苦请求。“哀求”侧重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解。“不屑置辩”侧重“辩解”。 “不屑置辩”,说话无理,不必争辩。“不屑一顾”,不重视,不想去顾及。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不屑一顾”侧重“看”。5.词语释义格局:布置的格式。大抵:大多。阔绰:阔气。营生:谋生。间或:偶然,有时候。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解。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文题解说】“孔乙己”是小说主人公的绰号。鲁迅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人物迂腐可笑性格的嘲弄,同时也是对封建教育的蔑视和讽刺。题目给作品定下了讽刺性的基调,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小说。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还很猖獗,对于封建复古主义的种种倒行逆施,鲁迅甚为愤懑。为拯救年青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艺术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深受孔孟之道毒害的贫苦读书人的形象,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思考当时教育的弊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小说通过叙述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预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孔乙己”是近代迂腐穷酸书生的形象代表。小说选取了与孔乙己相关的六个生活片段,概述了他的一生,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又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本课为2课时。1.了解小说相关的文体知识。2.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生动的人物形象。3.品味精练、生动、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语言。1.通过分析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3.通过叙述“孔乙己”悲惨的人生,理解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及这一悲剧的社会意义。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束缚与毒害,明白中国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小说主题。2.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难点】体会小说的表现手法,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第课时1.回顾小说相关的知识。2.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新课导入预习展示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导入一:激趣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啊?【生:想】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个人物,他就是孔乙己。”导入二:设疑型设计意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鲁迅先生曾说过,在他所有作品中的人物,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导入三:背景型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本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小说。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还很猖獗,对于封建复古主义的种种倒行逆施,鲁迅甚为愤懑。为拯救年青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疏通字词,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一)预习检测【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咸亨()砚()附和()羼()阔绰()绽()出蘸()打折了腿()舀()颓()唐答案hngynhchnchuzhnzhnshyotu(2)比一比,看谁想得快。阔气。()突露出来。()偶然,有时候。()(言语动作)追随别人。()认为不值得争辩。()精神萎靡,不振作。()答案阔绰绽出间或附和不屑置辩颓唐2.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选自散文诗集的作品:野草风筝;选自小说集呐喊的作品:故乡社戏。3.追溯背景19世纪末期,清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仍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獗,革命成果被窃夺。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己。(二)回顾小说的文体常识(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自由发言,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3.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5.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也叫作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2)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6.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揭示人物心境(心情),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5)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二、整体感知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意在梳理文章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1.整体感知: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明确孔乙己讲述了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没落迂腐的旧式知识分子最终被黑暗的旧社会吞噬而又至死不悟的故事。2.梳理情节:小说写了孔乙己哪几个生活片段?明确(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3.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最后一段写了什么?明确介绍了咸亨酒店的格局及“我”在酒店的情况,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最后一段写孔乙己已经死了。4.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结构: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高潮(10、11段):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结局(12、13段):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三、合作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背景,明确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1.孔乙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中的人物有何特点?明确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由创作小说的1918年上溯二十多年,那是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故事发生的地点:咸亨酒店。(酒店是旧社会各阶层往来聚会的场所,是清末社会的一个缩影。)酒店的顾客有着不同的特征:“长衫”和“短衣”、“房里”和“柜外”、“坐吃”和“站喝”,贫富悬殊,对比鲜明。2.“踱”为何不能换成“走”?明确“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3.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明确酒店里等级森严,酒客和掌柜的势利冷漠正是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揭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这节课,我们回顾了小说的相关知识,梳理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与人物有关的社会环境和故事情节,这些都为我们下节课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打下了基础。1.积累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2.积累小说的文体知识,回忆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孔乙己-第课时1.通过品读描写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2.了解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炎凉。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束缚与毒害,明确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重点】品读有关描写孔乙己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难点】认识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新课导入寻找关键句探究内容分析原因对比阅读回顾总结导入:直接型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孔乙己一文创作的时代背景,明确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也熟悉了故事情节。今天我们着重分析人物形象,并试着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一、寻找关键句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寻找描写孔乙己的句子,以便于接下来分析人物形象。寻找有关描写孔乙己的关键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明确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身份、地位)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外貌描写)3.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语言描写、动作描写)4.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神态、语言描写)5.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神态描写、语言描写)6.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语言描写)7.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社会地位)8.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动作描写)二、探究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的性格,组内交流质疑,班内展示解惑。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2.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刻画了一个穷愁潦倒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3.衣着细节描写写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点。“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说明他很懒;只此一件长衫,说明孔乙己很穷;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4.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5.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既迂腐又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三、分析原因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理解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1.对孔乙己来说,是悲剧,为什么文章自始至终贯串的却是笑声呢?有几次笑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明确(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众人也都哄笑起来。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2)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写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麻木不仁,自私冷酷。(3)用众人的笑声贯串全文,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2.孔乙己死了,至死也没有脱下他身上的长衫,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孔乙己的悲剧呢?(学生讨论,交流答案,教师提示: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明确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1)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使他们鄙视劳动。在读书这条道路走不通的时候,孔乙己宁死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最终走向偷窃,直至死亡。(3)封建等级制度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受压迫者。(4)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残暴地摧残了孔乙己,把他推上了死路。四、对比阅读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巩固对文章主旨的认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篇目人物结局人物形象周围人的态度孔乙己死亡悲众人嘲笑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丑众人帮忙(中举后)明确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途同归”。范进中举写科举使人狂迷,孔乙己写封建科举吃人,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判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不同的批判力度。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是语文教材中的常青树。它在写法上有如下特点:1.抓住外形和动作、神态的特点来描写孔乙己。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的性格。3.运用侧面描写和对比描写的手法来描写孔乙己。4.用笑声来加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突出主题。1.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2.搜集有关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生活的资料,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孔乙己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也至关重要。“大家都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就是孔乙己。”鲁迅先生曾说过,在他所有作品中的人物,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这种导入方法,既能从文章的内容,又能从作者及文化大家对作品的评价方面,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对内容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逐层递进分析。首先,让学生找到有关孔乙己的描写。引导学生分别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然后,通读全文,思考分析,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其自身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最后,理解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科举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另一说唐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一、参考答案四次。是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人很开心,可见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和同情心都被扼杀了,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酷。以笑衬悲,突出了浓浓的悲剧性。揭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突出了孔乙己地位的低下。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这样,作品的反封建意义就加深了。二、参考答案1.外貌、动作、语言是正面描写;听别人叙述为侧面描写。孔乙己:既贫困潦倒,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子,既善良又无能,既可怜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2.作者用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酷,可见当时世态的炎凉,比第三人称更加真实、亲切。三、参考答案1.“排”表现出他摆阔气,而“摸”是孔乙己穷困潦倒的表现。这些变化写出了孔乙己每况愈下,身残气微,已到了死亡的边缘。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精神,还摧残了他的肉体。2.“捞”显示了问话人的嘲弄。“笼”击中了他内心的深重要害,痛苦之至。3.承上启下,预示着孔乙己的悲惨结局。4.在这里并不矛盾,“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因为当时社会黑暗,孔乙己那样的人是没有活路的。四、参考答案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他站着喝酒,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他的说话方式,歪理谬论,见缝插针地卖弄“学识”的神态,都足见他对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近乎疯狂般地固守与痴迷。但他连个秀才都没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而且他又手无缚鸡之力,不会营生。他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都轻视与耻笑的对象,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绰号(chu)羼水(chn)颓唐(tu)B.荐头(jin)蘸水(zhn)伤疤(b)C.阔绰(chu)笼罩(lng)夹袄(ji)D.踱步(du)侍候(sh)哄笑(hng)2.下列字形有错的一项是()A.棉袄矜持涨红聚集B.荐头惋惜阔绰附合C.伤疤伤痕格局破绽D.失踪书籍荤菜颓唐3.选词填空。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出九文大钱。(排、摸、掏、拿)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住。(盖、捂、罩、笼)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走、踱、跨、迈)如是几次,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叫、请)4.指出下列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不正确的一项()A.“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表示因被别人抢白而话未说完)B.“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示为了掩饰内心的矛盾而吞吞吐吐)C.“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表示思维的跳跃)D.“跌断,跌,跌”(表示孔乙己说话含糊不清)5.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3)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4)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二、课内语段阅读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描写,其作用是。7.“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8.断腿后,孔乙己无论外貌还是神态语气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9.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三、课外类文阅读(一)一支金色的钢笔(黄石中考)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选文有删改)10.细读短文,从文中选择词语按要求填空:面对自己的学生,“我”经历了从“愤然()()()()”的情感变化。11.小说题目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13.你认为“我”和“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二)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坚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的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的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14.第段中透过长衫,作者看到了什么?其情感如何?15.“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这里的“长衫”是指什么?16.孔乙己不愿意脱下长衫是因为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现代的人为什么脱不下无形的“长衫”?17.请从第段中找出作者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的态度。18.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9.读完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与解析】1.D(hnghng。)2.B(附合附和。)3.排罩踱叫4.D(这里省略号的作用应该是表现孔乙己矛盾的内心活动。)5.(1)外貌描写(2)语言、动作描写(3)神态、语言描写(4)神态、语言描写6.环境交代时令,渲染阴冷气氛7.时隔20年之久,无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的消息,只能推测,所以说“大约”;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死亡是必然的,所以用“的确”。8.封建科举制度不但毒害了孔乙己的精神,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及黑暗。9.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尽而意无穷。10.心酸不安愤怒愧疚11.(1)线索。(2)一是颜色是金色,二是童真的友谊是珍贵的。12.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我”比作“秋风”,将“小女孩”比作“春花”,形象生动;娇嫩的“春花”被无情的“秋风”摧残。漫长的夏季比作“我”和“小女孩”之间的距离。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很远,进而深化主题。13.(1)“我”是主人公。小说以“我”的所闻所思为线索材料,表现了“我”对自身心态的愧疚和对“小男孩”的行为的赞赏。(2)小男孩是主人公。小说通过“小男孩”的行为,充分表现了童真友谊的珍贵。(3)“我”和“小男孩”都是主人公。小说通过“我”和“小男孩”的行为对比,表现了对珍贵的童真友谊的赞赏。14.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保守“清高”的心态。同情、怜悯、夹杂着困惑。15.“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16.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17.“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18.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19.示例: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第6课蒲柳人家(节选)1.易错字腌臜( za)捯气(do)唿哨(h)拗不过(ni)嘬(zu)到了儿(lio)隐匿(n)勒令(l)戏谑(xu)作揖(y)荣膺(yng)蓬蒿(ho)礼聘(pn)剜肉(wn)捎马子(sho)断壁残垣(yun)2.多音字捎嚼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戏谑用诙谐话开玩笑。“戏谑”侧重用幽默的话打趣。幽默打趣是“戏谑”。存心捉弄是“戏弄”。戏弄捉弄;开玩笑。“戏弄”侧重指捉弄。如坐针毡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如坐针毡”侧重“心神不定”。 心神不定像“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如“芒刺在背”。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的样子。“芒刺在背”侧重“坐立不安”。5.词语释义白瞪:翻白眼,表示轻蔑、厌恶。打尖:途中休息临时吃点东西。到了儿:到最后,最终。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产生某种影响。勒令: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某事。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荣膺:光荣地获得。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治好。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刘绍棠,北京人,当代作家。1952年发表的红花青枝绿叶摆渡口等小说使他一举成名。1957年因两篇针砭时弊的小说而遭到批判,并被错划为“右派”,被迫离开文坛。1978年重返文坛,创作甚勤,代表作:蛾眉鱼菱风景瓜棚柳巷小荷才露尖尖角烟村四五家等。其中蒲柳人家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也是刘绍棠“乡土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文题解说】“蒲柳”本是指水杨,一种秋天很早就凋零的树木。蒲柳人家,用蒲草和柳枝搭起房屋的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本文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居住在京东北运河边的乡亲父老。那里满是翠绿的瓜田,旺盛的草木,以及蒲柳垂下的小屋,那里的乡亲更是热情正直、扶危济困,课文正是通过这一幅幅风情画热情地赞颂了他们美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创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80年,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周檎与望日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两节的篇幅,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蒲柳人家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外貌等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三位传奇人物,热情地歌颂了他们的热情、正直,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蒲柳人家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一个叫作何满子的六岁男孩,这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可爱男孩的独特视角为全文带来了乐观活泼的喜剧色彩。奶奶一丈青大娘大个儿大脚,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鱼、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性格豪爽,心直口快,爱憎分明,侠肝义胆,粗中有细,柔中有刚。爷爷何大学问也是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但是在奶奶雄霸一方的巾帼豪气的衬托下,爷爷的活动舞台不得已转移到了“外边”。他是个赶马跑生意的能人。他有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特征。本课为1课时。1.积累字词,把握字音、字形及重点词语的含义。2.体会乡土文学的写作特点和艺术手段。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1.通过赏析人物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2.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领略小说中蕴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风俗。1.理解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朴实的农民,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有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2.在课文浓郁的民族风味中,感受中华民族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重点】1.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的肖像、动作、语言、外貌来刻画人物性格。2.体会这篇课文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洋溢着的民族精神。【难点】由人物的外号出发,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新课导入整体感知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课堂小结导入一:激趣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准备相关的图片,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引导:让我们想象着北运河两岸恬美秀丽的风光,呼吸着瓜棚豆地泥土的气息,在运河淙淙流水的指引下,走进别具乡土风味的“蒲柳人家”。导入二:设疑型设计意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谁知道水浒传中外号叫一丈青的是谁?【生:扈三娘】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对日月双刀,更有阵前用绳套捉人的绝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人物:一丈青大娘。【生:哈哈,大娘也能叫一丈青?】是啊,这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能不能和梁山上的扈三娘相媲美呢?我们抓紧时间来学习吧!”导入三:背景型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周檎与望日莲顺利完婚。一、整体感知,走近人物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文章,了解小说中的三个人物。1.本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明确本文主要人物: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2.“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明确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传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3.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明确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4.“何大学问”爷爷的外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他“何大学问”?明确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5.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学生初读文章,大致了解文中人物,分析问题,得出答案。)(教师巡视指导,明确答案。)明确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二、再读文章,分析性格【问题的设置,意在梳理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1.何满子是个怎样的形象?明确“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利用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顽皮孩子的形象。2.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运用了:A.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B.动作描写(“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C.语言描写(“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D.神态描写(“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E.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性格。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3.文中写了何大学问哪些情况?他有怎样的性格?(学生跳读文章,找出有关描写三个人物的语段,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适时点拨。)明确A.介绍了何大学问的性格特点:十分傲慢、自负自大。B.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有大侠风范。C.介绍了“何大学问”爱讲排场、摆阔气,爱吹牛。D.何大学问好听书、爱学习,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品味人物语言,感受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民族风格。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大声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明确学生A:我喜欢这段文字:“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我喜欢这几句话,因为写得非常生动,“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儿”“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生E:我喜欢这段文字:“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刻画何满子的形象时,写得生动形象,语言也非常有意思。读完了这几句话,我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何满子的画面。(教师过渡:刚才这位同学说,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有意思,还不是很准确。那么到底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何特色,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2.你觉得这篇小说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色?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明确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的语言特色,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如: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第二,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3.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风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