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教案(2) 浙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酸的涵义和酸的电离产物2、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3、了解盐酸和硫酸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的用途4、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索酸的性质重点难点:酸的性质药品器材: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生锈的铁钉、鸡蛋壳、氧化铜、氯化钡、硝酸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第1课时引入:出示一个青桔子,让学生说出看到它的即时感受酸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的?那么酸是怎样的一类物质呢?一、什么是酸学生:书写盐酸、硫酸和硝酸三大强酸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强调:酸的涵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电离通式:酸H酸根阴离子思考:NaHSO4=NaHSO42NaHSO4是不是一种酸?二、酸碱指示剂强调:在实验室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简单而快速地知道哪一种溶液是酸性的呢?使用酸碱指示剂看课本第7页,了解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演示:分别用pH试纸和紫色石蕊试液测试水、酸果汁、白醋、盐酸。将显示的颜色填入课本第8页的表中。结论: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指示剂则只能指示剂溶液是否显酸性三、酸有哪些性质演示:用紫色石蕊试液指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结论:酸可以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盐水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演示:1、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2、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学生:根据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结论: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金属氧化物盐水思考:上述演示2中,除了铁锈消失外,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铁钉表面产生气泡那么产生的气体是否是盐酸和金属铁反应生成的?(探究实验)学生:针对该问题建立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最后交流实验的情况结论:酸可以和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金属盐氢气演示:1、把鸡蛋壳投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要求写出以上两个反应方程式结论:酸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酸盐新酸新盐 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小结: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练习:课后练习第1题第2课时演示:稀硫酸酸性的实验分别与锌、氧化铁、氧化铜、氢氧化铜、氯化钡溶液反应学生:观察现象,并结合盐酸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老师:对照课本第12页的图,向学生介绍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四、酸的个性过渡:盐酸和稀硫酸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共性,是因为它们都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同的酸由于酸根离子不同,也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盐酸的个性演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并用手扇动,闻一下气味瓶口出现白雾,为盐酸小液滴;并有刺激性气味结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演示:往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结论: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ClAgNO3AgClHNO3Cl的检验:用硝酸银和稀硝酸进行检验,能产生白色沉淀硫酸的个性演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感受烧杯的外壁,并注意观察实验操作细节结论: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溶解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演示: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火柴杆和滤纸上,过会儿观察变化火柴杆和滤纸上涂有硫酸部分都变成了黑色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使木村、纸张脱水碳化介绍:浓硫酸还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用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总结:酸的个性作业:课后练习作业本第3课时一、自制指示剂实验原理: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稀NaOH溶液。 实验步骤:1、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5mL酒精溶液,搅拌。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在3支试管中。 2、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液、蒸馏水,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观察现象。 3、用植物叶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萝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用自制的指示剂演示实验。二、作业讲评,知识点复习、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