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2382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设计思想每当看到因火灾而造成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新闻时,总是倍感心痛、惋惜。倘若当事者懂得有关燃烧和灭火、火灾现场逃生等科普知识,有时就可能避免这些灾难,所以当我教授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时倍感责任重大。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火灾现场如何施救及科学逃生。明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就可以有意识的消除安全隐患;知道火灾现场如何施救、逃生,不仅能较好地保全自己,还能减少因火灾而引起的损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人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改进探究活动、观看视频、调查研究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从而实现本堂课的教学意义。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即: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PPT、视频等。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火场自救的常识,增强安全用火的意识及火场逃生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主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三、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安全用火意识的确立,火灾现场逃生的一般方法。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四、器材准备药品:白磷、红磷、蜡烛(3支)仪器:烧杯(1000ml)、导管、洗耳球、漏斗、铜片、酒精灯、火柴、滤纸、剪刀、开水等五、学情分析我校属城郊结合地区,学生素养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得当、两者兼顾。本课题的内容难度不大,涉及的知识比较实用,学生较感兴趣,只要铺垫到位、实验成功、启发得当,对知识的掌握两者差距不大。再说本教材在一、二单元已涉及了燃烧,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将教材的内容略加拓展,增加了火灾危害及自救常识的视频教学,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了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努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逃生技能,并且加深了他们的防火意识。六、教学过程分析导入: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展示利用燃烧的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见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燃烧这一现象。2、魔术烧不坏的手帕。设计意图 燃烧是一种学生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但他们却未必能够准确描述燃烧特征。通过魔术意在学生再次感受燃烧,引导后能归纳得出燃烧的定义;同时营造氛围,通过非学生心理预期的现象,从而强烈地吸引学生,意在课伊始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新课:一、燃烧的条件1【实验71】探究一: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教材:用滤纸把一小块白磷表面的水吸干,放在铜片的一侧,另一侧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如右图1所示。课堂:套有气球的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的白磷、红磷,同时放入80的水中,如右图2所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试管内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同为白磷,为什么试管内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却不能燃烧?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设计意图 教材上的探究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不利于师生的健康;实验过程中若白磷没有表面的水没有被吸干,燃烧时易溅出火星,引燃红磷,导致实验失败。改进装置不但能较好地体现实验目的,而且能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还能从化学课堂上力争做到环保,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探究二: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或空气)有关。教材:用导管对准烧杯内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如下图3所示。课堂:用漏斗扣住白磷,向漏斗管口通入空气(如下图4所示)。或用空试管扣住白磷(如下图5所示)。设计意图 按教材的设计,向水中通入空气,气流极易吹散白磷,不容易看到白磷在水下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若按图2操作,只要往水中鼓入空气,就会看到白磷燃烧,有火光,并产生大量白烟。图3操作更简单,效果相当明显。改进的好处是操作简单,实验现象容易观察,且能有效节约时间。图3与图2相比,更简洁,效果也不错,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填表:燃烧条件是否燃烧物质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试管中的白磷是试管中的红磷否水中的白磷否完成P125讨论。由上述实验中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由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燃烧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设计意图 设计表格,有利于帮助学生厘清燃烧的条件,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另外也培养学生怎样做就可以优化思维,从而可以更简洁、明了地解决问题。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出示右图6)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以上三个条件是同时满足,缺一不可。3概念解释: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4阅读表71 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讲解: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则会燃烧;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之下,则会熄灭。一句话,温度可以升高或降低,但着火点不可以。如日常生活中用水来灭火,是使其温度降低,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燃烧三条件的掌握。学生对着火点理解有偏差,误以为着火点跟温度一样,随外界温度改变而发生改变。此处特意介绍清楚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举例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练习: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 ,说明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现象 ,说明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现象 ,说明 。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过渡 利用燃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若使用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请看视频(有关火灾事故)。设计意图 一让学生感受火灾是无情的和可怕的,它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小心用火。二是激发学生灭火的热情和想法。过渡 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怎么灭火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三:使点燃的蜡烛熄灭,你有哪些方法?学生讨论、实验验证后完成下表。灭火方法灭火原理例1、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隔绝空气(氧气)2、用水浇灭3、吹灭4、剪掉烛芯归纳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小结: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效果。完成P126的讨论。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破坏哪种燃烧条件熄灭蜡烛吹灭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油锅着火纸箱着火森林着火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灭火原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能运用化学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探究四: 探究灭火器原理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熄灭这支蜡烛?如右图7所示。观察现象: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很快熄灭。原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效果。联想:这种灭火原理是否可用来制造灭火器?2、简易灭火器的模拟灭火灭火器原理:教材:用吸滤瓶来模拟灭火器。课堂:用锥形瓶替代吸滤瓶来模拟灭火器。设计意图 通过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这个方法自然引出泡沫灭火器原理。实验时,由于吸滤瓶侧面的支口小,气流太大,操作时易造成瓶子炸飞而具有一定的危险。若用锥形瓶替代,则可以避免上述危险。为了增强简易灭火器的说服力,将一堆废纸点燃后放在铁皮簸箕里,用上述灭火器来灭火,让学生感受灭火器的灭火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五:火灾逃生时,人们应保持什么样的体位逃生?1、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图9),哪支先灭?为什么?原因: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受热上升,使烧杯上方充满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高蜡烛先灭。这就让我们明白:遇火灾逃生时,人们必须保持低位,以便呼吸到更多的氧气。2、视频:遇到火灾我们如何自救?(使本节课的知识在生活中更有指导意义)设计意图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上述实验中低的蜡烛先灭,因为在第六单元课题3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面的蜡烛先灭,上面的后灭。说明学生缺少思考和分析,意在告诫学生事似而非,要学会先分析后下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该实验,明确燃烧时接近地面氧气含量多,因此逃生时一定要保持低位。视频介绍了火灾的起因、火灾的控制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后如何灭火、如何自救、逃生。意在养成学生的安全意识,更在教会学生遇到火灾具有一定的逃生技能。课堂小结 (略)板书设计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 燃烧的条件1 可燃物2 氧气(或空气) 三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 隔绝氧气(或空气) 三者选其一 3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布置作业 1略2调查与研究:选择附近一处公共场所(如大卖场、医院)调查消防设施的品种、数量以及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对学校、住宅楼进行模拟火场的救火、逃生自救的设计;通过网络,学习一些常用的自救方法。设计意图 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有了实际体验,增强安全、消防意识。说明:1、本课题中图2、4、5、8、9的相应实验均为改进实验。本课题中的实验设计中存在不足之处,如图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会污染空气,进而危害师生健康,为此,设计了图2的相关实验,从而能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图2向水中的白磷通空气,白磷极易被吹散,实验现象不明显,为此,设计了如图4或图5的改进实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不但能有效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而且节约了大量课堂时间。图8的相关实验,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若展示或演示灭火装置,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演示灭火装置时加一把火,让学生直接感受灭火器的灭火效果,感性的实验能有效地点燃学生内在的需求。课本图7-8实验,学生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使之熄灭,表达的含义过于简单,结合第六单元倾倒二氧化碳实验以及火灾时逃生演练的要点,设计了图9实验,不但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掌握火灾现场逃生的要点,而且还能有效地区分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通过一系列的改进,能很好地避免教材实验中的不足,还能极大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尽管费尽心思使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并轨,在教学中通过两个视频和若干个实验,让学生懂得在火灾现场如何正确逃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让学生掌握逃生技能,还是需要实地演练,非常希望学校能每年都组织一次实地演练,使本堂课的教学意义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实现“学是为了更好的用”。3、本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容量较大,实验较多,除了精心备课,有机整合,还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导,精心设计导语,使导语精炼、充满魅力,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一句话,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想拥有这一技能,平时必须注重学习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