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491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 戊戌变法班级:座号:姓名 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3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4(xx年海南高考历史15题)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5 “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A B C D6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A设立议院B发展工商业C改革科举制度 D改革政府机构123456二非选择题7(xx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三次模拟42题)(15分)【人类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是两个语词结构相近的概念,它们表明中日两国在早期近代化的路径选择中拥有着类似的文化处境,即必须处理好强势文化的引入与本土传统文化的保存问题。 人教版历史选修1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材料二 昔彼得(彼得大帝)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的主要观点,(3分,不得照抄原文。)并指出其观点产生的主要背景。(6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xx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练习(18)(0414) 戊戌变法班级:座号:姓名 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8分) (3)变法必从设学堂开始,设学堂必从废科举开始。(或废科举,设新式学堂)(2分)2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6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xx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练习(19)(0417) 戊戌变法班级:座号:姓名 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3分)材料二 右图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6分)(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作为中国维新派的著名领袖,康有为亲自编撰了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法国革命记等书,并在1898年陆续送呈光绪御览。材料二 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翁,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洄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中国近代史料选辑(1)康有为编撰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等书并送呈光绪帝的意图是什么?(2分)与其在材料二中阐发的观点是否矛盾?(1分)为什么?(4分)(2)康有为在材料二中引述的历史史实是否完全准确?请做出你的判断,(1分)并说明理由。(2分)高二文科历史戊戌变法参考答案练习171C解析: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新派、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分别提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的主张。B项是在新文化运动,D项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A项在甲午战争之前。2B解析: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是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日、中三国分别进行了学习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故正确的论文问题目因该是B.3B解析: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4D解析: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排除A,材料中撑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 “变局论”是王韬在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5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与题干要求不符。6A解析:考查百日维新的内容,BCD在改革措施中都有体现。7(1)含义:“和魂洋才”指:日本明治维新在教育改革方面以本土传统文化为灵魂(或答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的思想),同时培养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3分)“中体西用”指:以中国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为补充,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或答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分)(2)观点:俄、日改革,由弱变强;(1分)日本改革成效更明显;(1分)中日是近邻,很多情况(政俗)更相似,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1分)背景: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6分,每点2分。如有其它言之有理答案,皆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总分不能超过6分。)练习(18)1.(1)内涵:“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4分) 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6分)(2)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公平公正。(8分)(3)变法必从设学堂开始,设学堂必从废科举开始。(或废科举,设新式学堂)(2分)原因:科举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6分)2(1)主张全民教育;重视女学。(4分) (2)措施: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兴办女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3分) 意义:培养了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3分,任答三点即可)练习(19) 1(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3分)(2)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6分)(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3分)第二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3分) 评分说明:第卷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得分。2(1)阐述变法的重要性,推动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实行君主立宪。(2分不矛盾(1分)。在他看来,法国革命造成长期流血斗争;而且中国不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社会现象,实行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是唯一正确的选择。(4分) (2)不准确。(1分)因为法国“革变频仍,迄无安息”之说明显夸大;(1分)而中国虽废除封建(分封制),但仍长期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现象(君主专制统治强化)。两说均不符合法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