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8)(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766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8)(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8)(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8)(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8)(含解析)考纲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xx课标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析:本题考查周代“雅言”(通用语)的起源地。由材料中的“学说统一的雅言”,可推知“雅言”应该是周代的通用语。周代的“雅言”自然应该是以周朝发源地的地方方言为基础而形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陕西省,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2(xx广东文综)“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甲骨文为商代文字,因此甲骨文宗字出现之时还没有皇帝制度和铁农具,所以排除B、D两项;宗字跟青铜兵器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与宗法、血缘有关系,跟祖先有关,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3(xx山东文综)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解析:这段文字的出处是周礼,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敬天法祖”的思想,排除C项;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D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看,王城的建设“九里见方”“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四周的布局也比较固定有序。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周代城市的建设体现了中正有序的特点,选B项。答案:B4(xx浙江文综)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C D解析: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宗法制(大宗是天子,小宗是诸侯),分封制(诸侯、卿大夫),故正确;西周各级贵族世袭其职务和待遇,实行世卿世禄制,故正确。答案:D5(xx课标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墓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材料信息看,秦国除君主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这说明分封制在秦国基本被废除,出现了国君独大和集权统治,C项说法正确。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实力增强,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分封制逐步瓦解,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不强,随着诸侯国力量的增强,王室日益衰微,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项说法错误。答案:C考纲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6(xx天津文综)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国古代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一直推行君主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与中央内部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君主受制于不同人物,D项只是对这一现象的表述,没有揭示出实质,故排除D项。中国古代制约君主的人物往往通过利用君主的权威来控制国家权力,这正是中国古代君权至上的后果,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7(xx北京文综)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C汉 D唐解析:“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答案:B8(xx课标全国文综)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维系国家统一的主要条件是经济联系的加强,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或基础是小农经济的出现,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的。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看,专制程度是不断加强的,故选C项。答案:C切入点从饮食文化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舌尖上的中国(下图)介绍到:“我们拍了食物的差异性,也拍到了它们的共通之处。比如像桂林米粉的出现,可能来自于秦始皇命军队修筑灵渠,北方的面条于是在桂林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米粉。”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这反映出()A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B中国美食文化历史悠久C自古中国南北方食物存在较大差异D中国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能力,切入点是南北方食物。解题从材料中南方米粉可能是北方面条的“一种新的形式”可知,食物虽因地域辽阔而具有差异性,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主要原因是中国从秦朝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是国家的大一统造成了食物的共同性,故D符合题意。选项A材料未体现。B、C是从中国饮食角度说明,明显错误。答案:D切入点主干知识:认识宗法制度的特点2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A BC D解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周王室范围内,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其中只有嫡长子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答案:C切入点主干知识:比较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3秦代全面推行的郡县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它与分封制的最大不同是()A郡县长官的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B以什伍为基层单位C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D保证贵族的特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地方官员与中央的关系方面,分封制体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等级秩序,郡县制下的郡县长官则由皇帝任免,不世袭。答案:A切入点核心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下面是某校高三(1)班历史课上,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展示的一个卡片,老师要求学生把卡片补充完整,如果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回答,你认为正确的是()(小明的回答)政治作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评价: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小红的回答)政治作为:建立皇帝制度;评价:使皇权至高无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但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小亮的回答)政治作为:建立三公九卿制度;评价:有利于辅佐皇帝处理中央事务,强化了皇权。(小军的回答)政治作为:率先开创郡县制;评价: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使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A BC D解析:考查了学生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的叙述均符合史实,中“率先开创郡县制”的说法错误,因为郡县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应选A。答案:A切入点新史观: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新的社会阶层兴起宗法制被彻底破坏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A BC D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分析各选择肢,错在“全面”;正确,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力量不断壮大;错在“彻底”,宗法制延及整个封建社会;正确,分封制不仅仅指分封诸侯,也包括分封后形成的统治秩序。答案:B切入点新史观:运用多种史观看问题6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两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之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两千余年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开创了用现代化史观研究的新视角C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解析:材料表明秦国之所以开创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是因为秦国开创了两千多年的地主经济制度,同时认为秦国建立的政治、经济制度促使中国过渡到封建社会,并使中国官僚政治形态和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这说明作者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和结果有完整、全面的认识,从而体现了作者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也没有涉及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而且肯定的是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B、D项说法均错误。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