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7169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1(xx广东佛山一模15)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这一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 B张之洞劝学篇 C胡适文集 D孙中山全集【考点】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张之洞劝学篇认为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与材料“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相符,故B项正确;胡适文集是胡适文章的合集,比较全面地反映胡适对社会和个人发展路径的理解,真实、客观地再现了胡适思想,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和科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孙中山全集是其著作和言论等的合集,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三民主义,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xx广东汕头二模15)清同治帝曾有谕令:“惟该院(同文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籍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这表明() A朝廷坚守中体西用的原则 B朝廷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传教 D同治皇帝反对洋务运动【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从“不准西人籍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可知当时的清政府严格控制西方文化的传播,体现出仍然坚持中学为根本,没有充分发挥西方文明的作用,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故B项错误;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洋务运动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3(xx广东惠州二模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中国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近代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西学东渐思潮【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的“古代中国”中的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鸟之音”,可以看出态度为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等来作答;第二小问根据表格“近代中国”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和“1904年,政府规定”,可以得出态度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结合近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等来作答。【答案】(1)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近代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4(xx广东肇庆二模39)(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1905年女子世界第2期(2)材料二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考点】(2)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择偶标准变革;维新思想;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古代婚姻要求“门当户对”,注重门第;今日“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宜以爱情结合”,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性情等综合素质。第二小问结合1905年中国的社会背景分析,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国内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维新派积极宣传西学,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婚姻更加追求自由。【答案】(2)变化:从注重门第、门当户对到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知识和性情等综合素质。(2分,若考生同时列出古今择偶标准,则给1分,只列一方面则不给分)原因: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6分,每点2分)5(xx广东韶关一模39)(26分)国家形象取决于国家实力,又与内政外交相关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人像蚂蚁一样没有个性,也像蚂蚁一样繁忙。男女的服装没有什么区别,一律都是蓝布衫、宽袍长裤,甚至连面貌表情都没有什么差别。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通商失败后(1)材料一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人的?请从材料一的某一角度,概述近代前期中国历史开始发生的变化。(8分)【考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找出材料一中马戛尔尼对中国人的评价:中国人像蚂蚁一样没有个性,也像蚂蚁一样繁忙,男女的服装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连面貌表情都没有什么差别,请注意材料的出处: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通商失败后,角度的提炼主要有思想、生活、经济三个方面,答案来自于材料:无个性、忙碌、生活单调、经济落后等。第二小问变化注意近代前期指18401919,角度可以是思想、生活、经济。思想上的变化,需要回答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变化;生活上的变化,如衣食住行社会生活变迁等;经济上的变化,如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等。【答案】(1)角度:思想麻木(无个性)、忙碌;(2分)生活(服饰)单调、经济落后。(2分)变化一:鸦片战争后,从林则徐、魏源到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3分)促进思想解放、个性自由。(1分)变化二:受西方工业文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西服、中山装、旗袍等服饰、近代报刊等开始在中国出现,(3分)社会生活逐渐变得丰富起来。(1分)(若答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可酌情给3分,但此点只能二选一,不能重复给分)(以上两种变化任答一种变化即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6(xx广东惠州四模38)(27分)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7分)【考点】(1)文史常识;维新思想梁启超史学观【解析】(1)第一小问旧文体,根据材料一“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梁启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代表人物,结合西方史学、进化论、救亡图存的思想来回答。【答案】(1)旧文体:传(列传)、年谱、行状。(3分,每点1分) 分析: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7(xx广东深圳二模38)(26分)“群”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个体集合成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群学”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此后几年,“群学”一词在进步思想界流行。梁启超曰:“善为群者,小而一地一事之法团,大而一国之议院,莫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之律。”请回答: (2)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4分)“群学”流行对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有何意义?(4分)【考点】(2)维新思想【解析】(2)第一小问有利条件,结合19世纪末严复、梁启超等人的活动背景,可知,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上西方政治思想传播;第二小问意义,首先思想上,维新派宣传“群学”,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思想,推动中国进入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其次政治上,推动了爱国救亡的戊戌变法,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2)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4分,任答2点给4分,答甲午战败,列强瓜分,民族危机严重也可酌情给分)意义:维新派宣传“群学”,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思想,推动中国进入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4分)8(xx广东肇庆三模39)(26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表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1)简要分析晚清官员探究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与张荫桓关于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8分)【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2)早期维新思想郑观应思想主张;维新思想张荫桓思想主张【解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政治上甲午战败,清政府内外交困,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改良政治;思想上资产阶级认识到制度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一“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信息可知,郑观应认为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院,上院权力更大,议案最后由君主审定;依据材料一“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信息可知,张荫桓认为各国章程不同,美国议院不分上下,下院权力更大,议案由下院民主决定。第二小问分歧,比较分析郑观应与张荫桓关于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可以得出:郑认为君权至上,张认为议会至上。【答案】(1)原因:政治:甲午战败,清政府内外交困,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改良政治;思想:资产阶级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6分)(2)不同:郑认为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院;张认为各国章程不同,美国议院不分上下。郑认为上院权力更大;张认为下院权力更大。郑认为议案最后由君主审定;张认为议案由下院民主决定。(4分,任答两点)分歧:君主权力的大小。(2分)郑认为君权至上;张认为议会至上。(2分)新文化运动1(xx广东汕头二模17)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 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 D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胡适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从“1920年”、“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可知新文化后期存在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提倡白话文,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行社会进步,故D项错误。【答案】B2(xx广东惠州三模16)右图是1919年一位学者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当时()A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B该学者支持五四运动C新潮杂志深受国人喜欢D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考点】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解析】由“白话文学”可知该学者谈论的对象是新文化运动,由“妄言”“文学益将堕落”可知他是反对该运动的,故A项正确;五四运动的主题是爱国主义,不是“白话文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潮杂志受到该学者的攻击,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一位学者的观点,无法判断当时是否形成“逆流”,而且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前袁世凯提倡的,故D项错误。【答案】A3(xx广东珠海一模15)“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据此材料推断,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它主要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是指政府滥发纸币,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D它出现的背景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材料中“辛亥革命后”“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指引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政府滥发纸币,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是国民政府统治后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是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推翻君主专制,并没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4(xx广东江门一模20)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相同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 C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D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考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共产党宣言;新文化运动 【解析】图一体现的是文艺复兴,其特点是借助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图四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图二体现的是启蒙运动,与图一文艺复兴都宣传了人文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故B项正确;图三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思潮,与图四新文化运动都是进步的思潮,故C项错误;四幅图中既有资本主义思想也有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5(xx广东惠州三模39)(24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8分)【考点】(2)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恋观变革;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据教材,民国时期开始于1912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国初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史实进行分析,政治上辛亥革命,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上开展新文化运动。【答案】(2)年份:1912年(2分)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xx广东惠州二模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9分)【考点】(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日本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问题中的“1862年前后”可以得出当时进行的改革为洋务运动;第二小问结合1904年左右的历史如民族危机加重,日俄战争,清末新政,以及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完全西化等主张来作答。【答案】(2)改革:洋务运动(3分)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7(xx广东梅州一模38)(26分)人们对历史的记录和解释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注:此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包括1915至1923年阃的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等。)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请回答:(2)材料二用来标识广义五四运动的三个概念中,其中一个明显与史实不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考点】(2)文艺复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判断,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和启蒙性质,但是和“文艺复兴”无关;第二小问理由,从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对待新文化的区别来回答。【答案】(2)判断:文艺复兴。(2分) 理由: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典文化),而广义五四运动是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广义五四运动除了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还传播了马克思主义。(4分)8(xx广东广州一模38)(25分)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据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8分)【考点】(2)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文学;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第二小问目的,可以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回答,“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思想上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判封建旧文化、旧道德”;也可以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来回答,“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只要表述完整即可。【答案】(2)特征: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目的:为了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戏剧;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传播西方生活方式;提倡个性解放。(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xx广东茂名一模39)(26分)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内容1912年11月5日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l921年8月13日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胡适认为历史学家需要哪两种能力?你对他的观点有何看法?(10分)【考点】(2)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可答出;第二小问,1921年的材料表明,胡适认为历史学家需要具备判断力和想象力;第三小问,可以赞成也可反对,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答案】(2)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分)能力:科学严谨的判断力;大胆高远的想象力。(4分) 看法:无论赞同还是反对,言之有理即可。(2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xx广东清远一模17)杨天石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中记录蒋介石日记的有关内容: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杂志;1923年9月6日下午看马克思经济学说;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从以上日记内容可以看出()A蒋介石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B蒋介石对新思潮感兴趣C蒋介石是马克思主义者D蒋介石想寻找证据屠杀共产党【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看新青年杂志不能说明蒋介石就是发动者,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故A项错误;19191923年间,蒋介石看了新青年、马克思经济学说、马克思学说概要,这是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流思想,属于当时的新思潮,故B项正确;看这一类书之后,蒋介石并未接受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蒋介石开始屠杀共产党是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故D项错误。【答案】B2(xx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10分)【考点】(3)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答案】(3)特征:学派众多;强调致用;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原因:马克思主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日本全而侵华;中国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民族意识的发展。(说明:特征答对任意1点2分,不超过4分。原因答对任意1点2分,不超过6分。其它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0分。)3(xx广东广州二模38)(26分)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1)据材料一“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可以从中看出作者是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作参照。根据材料一“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可以知道作者发现罗斯福初期的措施没什么显著效果,进而对新政不抱希望。结合所学知识,国际背景可以从经济危机的影响(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局势)、新政初期的效果、苏联建设成就的对比等角度归纳;国内背景可以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角度归纳。【答案】(1)国际: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20世纪30年代前期罗斯福新政效果不明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国内: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