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7160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di) 发酵(jio) 档案(dng) 片言只语(zh)B榫头(sn) 舌苔(ti) 攒射(cun) 宁缺毋滥(w)C咯血(k) 剽窃(pio)供销(gng) 浑身解数(xi)D忸怩(n) 打烊(yng)贮存(zh) 北门锁钥(yu)【答案】D【解析】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应该作为 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 ,警员到场维持秩序。A贯串 颠扑不破 聚积 B贯穿 牢不可破 聚积C贯穿 颠扑不破 聚集 D贯串 牢不可破 聚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主要看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适合语境、句间关系等等。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贯串的事物一般都比较抽象。如:这部作品各章节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 贯穿:穿过,连通。贯穿的事物一般都比较具体。如:这条公路贯穿十几个市县。颠扑不破和“牢不可破”;都有“很坚固;不能损坏”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区别明显。颠扑不破偏重在“绝对正确;无可辩驳”;多用于真理、学说、原则、原理、理论或事实等方面;“牢不可破”偏重在“极其坚固;无法摧毁”;多在友谊、团结、联盟等方面。聚集和聚积的区别,集乃集中之意,只是把同类的或者不同类的用某种手段方式放在一起,比如说“人群聚集起来”;积乃积累之意,有一个融合和叠加逐渐增多甚至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感觉,比如说“聚积财富”。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到则披草而坐。 披,披散。B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淹没。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C顾自民国肇造。 肇,初始。 余扃牖而居。 扃,关闭。D特以为智穷罪极。 特,特别。 列坐其次。 次,次序。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A项“到则披草而坐”中的“披”与“草”搭配,翻译为“分开,拨开”较合语境。B项“日月忽其不淹兮”中的“淹”为“停留”的意思。D项“特以为智穷罪极”的意思是“只是认为我智虑穷尽、罪大恶极”,“特”只。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B扣舷而歌之 源不深而望流之源C敛赀财以送其行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臣死且不避【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与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的词性有关。A项“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是“表修饰”和“表转折,翻译为却”。C项分别是“目的连词,来”和“介词,用”。D项分别是“将近”和“尚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A无乃尔是过与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吾属今为之虏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每一种句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例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语后置句,“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 B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也是定语后置句,“盛”修饰“丝竹管弦”。 A项,应为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应为“无乃过尔与”;C项,应为介宾短语后置句,“树之以桑”应为“以桑树之”;D项,被动句,“为”是“被”的意思。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也。作战曰: “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 “杀敌者,怒也。”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之不足信也,固矣。 (选自权书,有删改)【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 弭:消除 B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 交:交战C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祖:效法 D草略无所统纪 略:简略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 B兵家举以为师 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 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C其失一也 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杀敌者,怒也 书之不足信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4分)(2)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4分)9第段中,苏洵分条列出孙武的“三失”,表明了他对孙武怎样的看法?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答案】6B7C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评分建议:共4分。“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评分建议:共4分。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评分建议:共4分。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解析】6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与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的词性有关。C项都是表判断。A项分别是“表转折,却”和“表因果,因而”。B项分别是“介词,把”和“连词,来”。D项分别是“代词,这种情况”和“主谓之间,无意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暴师”, 出兵在外;“钝兵”, 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挫锐”, 使锐气受挫;“弊”, 疲惫。第二句中,前一个“以”, 凭借;“为”, 写;“自用”, 自己(熟练)运用;“败北”, 失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这些祸乱。假如依据孙武自己的书来指责他的过失,总共有三条。九地中说:“把威势加在敌人头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楚国大夫。吴兵入郢都,申包胥至秦求救,哭于秦廷七日七夜,秦终于出兵救楚,大败吴军)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惧之心,这就太没有威势了。这是孙武的第一条过失。作战中说:“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使锐气受挫,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孙武在吴王阖庐九年冬季攻打楚国,到十年秋季才返回,可以说是长久出兵在外了。越国人怎能不乘虚攻入吴国呢?这是孙武的第二条过失。作战又说:“战士奋勇杀敌,是由于愤怒。”孙武纵容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奔吴,为大夫,终因直谏而死)、伯嚭(也是楚国人,后奔吴夫差为太宰。越灭吴,杀伯嚭)鞭打楚平王(姓毕,熊氏,初名叶疾,即位后改名居,在位十三年)的尸体,发泄一个人的私忿,来激怒敌人;这就是司马戍(即沈尹戌,楚国左司马)、子西(楚平王子,名申,时为令尹)、子期(亦楚平王子,子西之弟,名结,时为大司马)誓死向吴国报仇的原因。勾践(攻占吴国后)不去毁坏吴王的祖坟,因而吴国人民顺从他,田单(战国时齐国人。燕军攻齐,占领七十余城,仅莒、即墨二城未破。即墨守将战死,城中人民推田单为将军,田单用计大破燕军,收复所有被占城市,因功封安平君)欺诈燕军,使他们掘了齐人的坟墓,因而齐国人民奋起作战。他们的智谋远在孙武之上。孙武不能通晓这个道理,这是他的第三条过失。既然这样,那么,当初吴军能够攻入郢都,是借用了伍子胥、伯嚭、唐国(春秋时诸侯国,都城在今湖北省随县西北唐城镇)、蔡国(春秋时诸候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唐、蔡二国国君均曾被楚囚禁受辱)的愤怒,以及乘楚国不仁的时机,孙武的功绩大概也是很少的了。凭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而遭到失败。更何况几个只知学习孙武旧有的计谋和理论的人,怎么可以用他们来领兵打仗呢!吴起(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一书,属兵家)与孙武是一样的人,都著书谈论兵法,世人并称他们叫做“孙吴”。然而吴起谈论用兵,不注重法令制度,文字粗糙简略,没有统领全书的纲纪,不及孙武的书语言精练而意思详尽,天下所有的用兵理论都归于其中。但是,吴起开始被鲁国任用,就大破齐军;等到了魏国,又能制服秦国军队;到了楚国后,使楚国再次称霸诸侯。可是孙武的所作所为,反而造成了这种(失败的)结局,(可见)书上的理论不值得(完全)信赖,本来就是这样啊。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唐 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1)写了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和“我”(楚客)渺远的思绪。(评分建议:共2分,每点1分。)(2)虚实结合,实写汉口,虚写洞庭。用语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十分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想象丰富。(评分建议:共4分,虚实结合2分,炼字2分,意思对即可)(3)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以及对他的同情与思念之情。(评分建议:共4分,同情贾谊1分,不平、同情与思念之情各1分。答“隐含了作者自己曾遭贬的同病相怜之感”也可以得1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的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上句是诗人灵想独辟出来的晶莹洁净的水界,也是诗人思念源中丞的一个绝美的环境。下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势,一无挂碍。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解析: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感情绵邀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洽,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 _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 (荀子劝学)(3)乘骐骥以驰骋兮,_ _ ! (屈原离骚)(4)白头搔更短,_ _。(杜甫春望)(5)无边落木萧萧下,_ _ 。 (杜甫登高)(6)斯是陋室,_ _。 (刘禹锡陋室铭)(7)巴东三峡巫峡长, 。 (郦道元三峡)(8)三十功名尘与土,_ 。 (岳飞满江红)【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来吾道夫先路(4)浑欲不胜簪 (5)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惟吾德馨 (7)猿鸣三声泪沾裳(8)八千里路云和月【解析】试题分析: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要特别注意如下字词:“抟”、“知明”“道”“簪”“惟吾德馨”“沾裳”。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长冬麦语宋殿儒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选自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23日 08 版 有删改)12文中第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13文章第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6分)14简述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15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6分)【答案】12视听相结合;反衬,以菊花的死反衬麦子的坚守;比拟;表达了对麦子的赞美和喜爱。评分建议:共4分。每点1分13冬天:沮丧、不甘、无奈;(2分)。麦子:自豪、愉悦、蔑视。(2分)。叙述人称: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接、生动。(1分)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富有韵味。(1分)评分建议:共6分。按点给分。14内容上:插入了中国人和麦子结下的情缘,突出表现人与麦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2分)结构上:启下,引出下文人们对于麦子的情结。(2分)评分建议:共4分。每层2分。15赞美麦子坚守不屈的品格。赞美麦子给人以希望与幸福。赞美农民坚韧和对生活的信念与希望。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解析】12试题解析:题干中问“请简析其表达效果”,这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鉴赏角度有:修辞角度、描写角度、选材角度,遣词造句角度。“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这是视觉描写;“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这是听觉描写;“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这是比拟手法,把菊花拟人化;以菊花的死反衬麦子的坚守。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文章在描写冬天的时候用了“失败的泪滴”“无奈的冬天”,从“失败”“无奈”两个词上就可以概括出来了。在描写田野的时候用了“一竿子高、绿油油”“胜利微笑”“拜拜”,从而可以概括出田野是“自豪、愉悦、蔑视”的心理。叙述上的特点可从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的语言等角度上考虑。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中的某一段在文章段落结构上的作用。作用类题目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第五段在文章的中间部分,结构上主要是承上启下;通过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就可得出内容上的作用了。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作品的意蕴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探究深刻意蕴就是看文本中选取了哪些不同材料,这些材料背后有无深刻的东西,它一般指向材料背后的时代、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做探究题选择从哪个角度切入探究很重要。是从主题角度,还是从表达技巧角度;是从作者角度,还是从“我”的角度;是作深层探究,还是作广度视角探究。这些,既要从题干中“读”出来,又要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切入角度。特别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进行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联系较为密切的方向作为探究视角。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长虫、草帽、细高挑王小波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我家乡有句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呜!阿靠!卡路来!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喂,大哥,上哪儿去呀?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吐温的幽默。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16当前对作家的文化批评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6分)17文章第三段末尾这段画线文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1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案】16(6分)错误地理解文学和写作(或:错误地认为文学是不存在的,写作就是各种丑恶心态的流露);对作家求全责备,要求作家必须全知全能;批评依据的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且缺乏善意(或:对文学事业或作家展开的是毫无帮助的欺压式的批评)。(每点2分)17(6分)用以方言唬人类比仅凭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批评作家的做法;揭露这一做法的居心险恶;形象阐述自己的文化批评主张。(每点2分)18(6分首先,肯定文化批评具有的正面意义;(2分)接着,呼吁作家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2分)最后,集中阐述作家应在“文体”和“想象力”两方面加强修炼。(2分)【解析】16试题解析:文章从第二段开始,介绍了几种对作家的批评现象。第二段:“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得出,批评家认为写作就是丑恶心态的流露;第三段:“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说明批评家用自己专长来批评作家;第四段:用“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类比,批评家是欺压式的批评。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7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关于“景颇话”的叙述是文章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问题。在段首“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说明在有知识的人也比不过有专门知识的人,“景颇话”是方言,听不懂就挨打,用此来证明批评者用专也只是来批评作家,表达不好,就要受批评。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试题分析:结合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说明长虫在冒充高挑,而本句不怕摘草帽,摘了草帽一样高挑,说明自己不是冒充的,结合“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说明自己文字功底硬,不惧批评。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七、作文(70 分)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周国平说: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答案】寻找身边的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静静走在山径上,听着小鸟们的歌唱,这是一种美;抬头看看那湛蓝的天空,那天空中的白云是那样的洁白,如同一块块的棉花糖,好像冲上去咬一口,尝尝它的味道,这是一种美;爬到山顶,从上往下看,下面的树郁郁葱葱,像一块绿地毯,这是一种美;秋天到了,落叶在空中翩然起舞,像黄蝴蝶一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这也是一种美。大自然有很多美丽,不是没有,而是我们不去发现。但,比起这些我更看重人情美。我记得是在我八岁的一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拿着零花钱去买课外书,在路上我遇到一名老人,他的穿着一件衣衫褴褛的衣服,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头发乱蓬蓬的,像个鸡窝,那位老人坐在地上,身旁放着一个缺了角的碗和一张纸,上面写着东倒西歪的字,我忍不住好奇心凑上前看去,上边写着:各位好心人啊,我和我的老伴被我的儿子儿媳赶出来了,我们无家可归,我们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我的老伴已经饿的走不动路了,现在在一个垃圾场呆着,各位好心人啊,行行好吧,给我们点钱吧,让我们吃点饭吧!看完了这些字,我的眉头不禁一皱,想:是哪个人这么狠心,把自己的亲生父母给抛弃,真是太不近人情了。真是个不孝子。“好可怜呀!”我的身旁有人发出感叹,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个姐姐,看她这样子应该是刚毕业吧。那位姐姐摇了摇头,从书包了拿出了二十块钱,投到老人的碗里,那位老人似乎很开心,急忙地对那位好心姐姐说了声谢谢。随着那位姐姐的带动,更多的人都纷纷的往碗里投钱,老人好像第一次有那么大的收获,不停地对那些好心人道谢,我受到那些人的感染,也把口袋里的钱也捐给了那个老人。我轻轻地把钱放到碗里,那位老人对我说了一声谢谢,一声谢谢原本很普通,但我却感觉得到莫大的快乐,也许这就是帮助别人的快乐吧!虽然没有买到课外书,但帮助到别人比买课外书更重要。毕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世界的人的心灵也真的很美,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其实世界上不仅有大自然的美,其实还有人的人情美,这种美其实比任何美都美!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他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是啊!一个人的美,他不仅要美在外表,更要美在内心。一个内心的美比任何都重要!【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话材料中的概括事实,在生活、工作中比比皆是,仅仅罗列事实毫无意义,关键在于提炼。可提炼的题旨很多,可以是知足常乐或水不满足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的思想方法等等,考生可选一小口切入,畅谈感悟与体验。若写记叙文,特别要注意立意,不能写个寻找遗失的钱包的故事敷衍成篇。下面提供几种立意供参考:(1)永不满足,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寻的过程。(2)珍惜拥有。(3)知足者常乐。(4)我们应当在物质上容易知足,精神上永不知足。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