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政治试题(实验班)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0675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政治试题(实验班)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政治试题(实验班)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政治试题(实验班)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政治试题(实验班) 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友善的“友”,古代指志趣相同、彼此交好的人,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体现了( )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 传统文化的作用需要辩证地看待A B C D2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 )。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 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A B C D3传统年俗具有凝聚亲情、敦睦人伦的功能。建设传统年节文化,需要挖掘其精神核心,重视年节礼俗仪式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年俗中物质产品传承与当代设计,让年节真的有味儿、真正融入人们生活,成为民众享受的传统节日。这表明( )重建传统年俗应传承其合理精神内核及物质载体文化建设须关注时代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A B C D4央视网持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 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 B C D5“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佛桂花香”,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留下许多关于赏花的诗文。大多以诗寓情,以花喻人,通过对牡丹、梅花、桂花、菊花等的描写,赞誉人格的高尚、感情的深厚。这表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花与人有着相同的本质 以花喻人可以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历代文人的审美观是相同的A B C D6.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BCD7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BCD8“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一档“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在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ABCD9. 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BCD10. 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 以“椿萱”代表父母, 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 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11. 为了让艺术更加深入地走进百姓生活,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提出了“让大众走进艺术让艺术走进生活艺术8小时”公益计划。为落实这一计划,该中心推出了“惠民票价政策”,降低观看“门槛”,吸引普通老百姓走进剧场,感受表演艺术的精彩与魅力。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利于(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扩大高雅文化的影响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ABCD12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 )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领导权A B C D 1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 B C D14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 B C D15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有( )善与恶相互对立 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ABCD16“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成长亦是如此,既要承受外在压力,更需具有内在动力。”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前进和上升 两点论与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A B C D17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xx年武汉市政府将在该市农村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乡镇)运转、市及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形成村湾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分类后就地减量,果皮、枝叶、厨余等可腐烂垃圾就近堆肥。该体系( )合理有序地发挥了户、组、村、街等在环境整治系统中的作用根据实践的需要建立了新联系,实现了各类垃圾向资源的转化在具体分析各类垃圾不同价值基础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积极促进量的积累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质的飞跃A B C D18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A B C D19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耗费。最近,环保部启动了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的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 B C D20xx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A B C D二、非选择题(四大题,共40分)21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8分)(2)结合上述材料,为该校“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2分)22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 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 乡土中国” 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 城市中国” 。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 大批村庄被合并, 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 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 十里果香” 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10分)23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合理性。(8分)24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经历如下阶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压力,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此后,国家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到xx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xx年10月30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xx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12分)xx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六次周考(实验班)参考答案12345678910ACCBCBBCBC11121314151617181920DCCCCDABDB21(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3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2分)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2)答案示例:自省、自律从我做起;自省修身,以德律己;加强自律,追求高尚道德情操。评分标准:要求在主题里包含自省自律和思想道德修养两个方面的内容,全部包含并表达正确,给2分。答案与自省、自律、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毫无关系或否定自律自省和道德修养给0分。答案只包含自律自省,没有提到道德修养或提到道德修养,给1分22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分)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3分)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 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2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具体分析学校的情况、学生成长的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是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前提。(2分)各校根据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2分)24(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人口政策也要作相应调整。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口政策的调整,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人口政策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对人口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变化。 (4)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我国人口政策的每一次演变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人口政策的适时调整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