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9 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5249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9 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9 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9 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9 上重大改革回眸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曾指出:“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郜行使司法权。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4分)(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11分)【知识点】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答案:(1)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2分)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官员的素质低下。(2分)(2)进步之处:使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2分)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3分)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2分)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2分)未能触动最根本的皇权专制问题,导致人心丧失,加速了清朝灭亡。(2分)解析:(1)提取材料信息“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分析得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2)材料二中清政府废科举广开学校;议会行使立法权、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可得政治上趋于近代化。但具体到实施阶段,却实行不利,存在弊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对清政府官制弊端及改革措施的理解、综合归纳。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在德国历史上,对路德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用优美的言辞来赞美他。胡腾说:“路德是日耳曼解放者。”海涅说:“路德在我们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人文主义的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日耳曼史上的奇峰”材料二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6分)(2)比较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指出二者的不同点?(9分)【知识点】近代世界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答案:(1)共同作用: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2)不同点:本质上,德意志是追求个人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反映各阶层民众的需要;英国是追求国家自由,反映的是王权的需要。矛盾上,德意志体现民族主义与教权主义的矛盾;英国体现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方式上,德意志自下而上从民间开始;英国自上而下从官方开始。(9分)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并结合马丁路德改革的相关史实,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2)根据材料信息,马丁路德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巨人”、“日耳曼史上的奇峰”,英国则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并结合相关史实从改革的性质、解决的矛盾和改革的方式等角度分析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15分)材料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路径。(6分)(2)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9分)【知识点】近代世界近代中国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答案:(1)西方:思想(精神)制度器物;(3分)中国:器物制度思想(精神)。(3分)(2)相同点: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2分)经济上的工业化;(2分)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2分)手段上: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法。(3分)(如果学生只答出“改革”或“革命”一种方法,给2分;如果学生答出“变法”、“暴力手段”或“武力”等,给1分)解析:(1)提炼材料一、二关键信息:“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大批日本开拓民迁入东北地区”,据此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答。(2)结合材料一、二得出移民受到受国际局势、政府导向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得出移民受到国家经济建设、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确立了盐铁专卖制度,齐国实行“官山海”,农闲时由农民制盐,官府包收储存,待盐价上涨至十倍时,再到不产盐地区销售。商鞅变法时期,在煮盐业发达地区,设置专门的官员和机构,负责盐业生产和销售。“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西汉初期,“驰山泽之禁,不与民争利”,出现了大量靠经商盐铁致富的商人。汉武帝中期,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以向富豪借贷,“富商大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办法。唐肃宗时期,创立就场征税的专卖制度,在产盐地设置盐官,负责收买盐户所煮之盐,再由商人转运到各地销售。除产盐地外,不再设置盐官。宋代的盐课有两种形式,一是禁榷法,二是通商法。禁榷法是国家控制盐的产销,实行全部专卖;通商法是国家将盐售与商人,寓税于盐,然后由商人在指定地区经销,实行局部专卖。清代盐课制度,主要有官督商办、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商运商销、民运民销等七种形式,主要形式为官督商销,系由官府特许的盐商向官府领取引票,按引购盐,在指定地区贩卖,即引岸制。 摘编自王芙蓉略论中国古代盐铁官营制度变化及启示(1)据材料,概括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特点。(7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专卖制度的影响。(8分)【知识点】古代中国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1)历史悠久、控制严格、持续性强、形式多样(7分)(2)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推动国家政治统一;打击地方势力,从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阻碍了民营工商业的发展。(8分)解析:(1)准确解读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材料“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确立了盐铁专卖制度”概括出历史悠久;结合齐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汉武帝时期、宋代、清代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的相关史实概括出持续性强、形式多样的特点。(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盐铁专卖制度的影响主要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积极性又主要从增加收入、稳定政治、巩固统一、打击地方等角度归纳;局限性主要从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阻碍方面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元朝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存在着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该民族,职务世袭,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土司在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的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土司常到州县地界抢掠,危害汉民生命财产,对属民任意役使,赋税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土司恣意虐杀土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的家属,还要征六十两、四十两、二十四两不等的银子,名之曰“玷刀钱”。为了争夺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间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使得当地以及附近的州县不得安宁。摘自王缨鄂尔泰与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材料二 清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从大土司集中地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设流官。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摘自吴永章论清代鄂西的改土归流等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9分)【知识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朝改土归流【答案】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土司在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的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常到州县地界抢掠,危害汉民生命财产;对属民任意役使,赋税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恣意虐杀土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的家属,还要征六十两、四十两、二十四两不等的银子,名之日玷刀钱。为了争夺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间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使得当地以及附近的州县不得安宁。”依据关键信息判定土司制度的弊端,进而从政治上维护统治的角度分析归纳。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设流官。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作用则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参考答案:(1)土司世袭,易造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妨碍国家的统一;土司破坏地方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土司与百姓矛盾尖锐,破坏司法,扰乱地方的治安,造成社会动荡。(6分)(2)特点:政治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反抗与归顺人员区别对待;政治改革与经济文化建设并举。(6分)作用:打击了土司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西南地区的封闭状态,促进了西南地区封建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边疆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以及把握能力。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材料一 “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押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司马光司马光奏议材料二 “盖制(管束)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贷不通”。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施效果之间有何差距?(4分)王安石、司马光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如何处理农商关系?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9分)【知识点】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 答案:(1)差距:青苗钱贷出的初衷本为抑制高利贷,并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2分)但实际效果是官贷利息太重,百姓反受其累。(2分)共性:都声称要维护平民百姓利益(救困济贫)(2分)(2)商业过度发展导致农业衰退,应以农业为本。(3分)实践:实行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官府干预商品交换,直接参与经营商业活动,调控商品价格。(6分)解析:(1)“差距”从材料一中“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可分析出青苗法设计的目标;“实施效果”则从材料中“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可分析出来。“共同之处”则根据司马光和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直接出发点进行分析。(2) “盖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就是说要采取两种手段去干预工商业的发展,当工商业发展过剩,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时,就用征收工商税的办法限制其发展;当商业发展过缓,影响商品正常流通时,就采取行政措施鼓励其发展,从而促进商业适度发展。体现了王安石的农本思想。“实践”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可分析出在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中,均输法和市易法就是国家控制豪商巨贾操纵物资、物价的专门法规。【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准确解读,并对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周武帝(宇文邕)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既非正教所以废之”;“佛图遍海内,士女为僧尼者十六七,縻费公私岁以巨万”;“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材料二 北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公元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遣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摘编自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北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指北齐),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宇文邕反对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理由。(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宇文邕灭佛产生的影响。(6分)【知识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周武帝反佛改革【答案】解析:(1)从材料“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佛图遍海内,士女为僧尼者十六七,縻费公私岁以巨万”中可以归纳出宇文邕反对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理由。(2)从材料“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就可以得出答案。参考答案:1)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广兴寺院会影响国家对兵权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2)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数,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北周的军事实力,为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损失。【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8.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大体经历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急剧发展和法西斯体制的完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最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惨败,法西斯政权也就彻底崩溃了。金相春日本法西斯化与侵华战争材料二 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化的原因。请结合史实论述“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的观点。(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的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应对?(3分) 【知识点】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答案:(1)原因:历史上,日本有军国主义的传统;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现实上,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打击严重,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扩军备战,为法西斯势力的上台提供机会。(6分)论述: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法西斯鼓吹对外扩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中国东北,法西斯势力在日本进一步膨胀;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大力推行法西斯主义,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综上所述,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6分)(2)现象:法西斯右翼势力抬头。(1分)应对:向世界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阴谋及其本质面貌;展开不妥协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解析:(1)“原因”结合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材料一中“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分析出与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侵华战争有关;“认证”结合1931年以来的日本侵略战争的史实进行分析认证。(2)“现象” 从材料二中“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可以分析出日本的右翼势力抬头。“中国应对”可从中国自身实力的发展和与右翼势力斗争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9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8分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4分)材料二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钱穆国史大纲(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4分)材料三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6分)材料四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4)依据材料四回答,商鞅是如何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2分)依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2分)材料五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5)材料五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七 改革开放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xx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6)依据材料六、七,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答案】解析:(1)从材料一中“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的信息从“抽签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的角度归纳答案。(2)从材料二中“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省六部制下运作程序、设政事堂由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以及实质的角度来分析说明即可。(3)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的信息从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权力监督的形式多样、相关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效果有限等角度思考作答。(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的信息来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商鞅,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的角度组织答案。(5)第一小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末清初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角度分析原因。(6)依据材料六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及材料七中“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关键信息来概括民主政治的特点。参考答案:(1)抽签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4分,任答2点即可)(2)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4分)(3)特点: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权力监督的形式多样;相关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或一脉相承);效果有限。(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4)商鞅:讲求诚信,政令必行。(2分)形式: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1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1分)(5)政治设计: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2分)主要原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的衰亡,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4分,任答2点即可)(6)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4分,每个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中古今中外民主政治制度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10.(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材料二 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7分) 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知识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羁縻政策、改土归流内容、影响【答案】:(1)依据材料“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可知羁縻政策的目的是用当地首领来更好的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其意义在于维护边疆安全、国家的统一,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内地、边疆的经济文化的交流。(2)依据材料“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可以得出西南地区土司统治残暴、战争频繁、阻断交流、不服中央、势力强大,依据材料“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可以得出国家实力强大。改土归流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改由流官管理地方,其实质是将西南地区的管理权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参考答案:(1)实质:以土官治土民 (或者回答:笼络控制)(3分)意义:维护边疆安全、国家的统一,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内地、边疆的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2)原因:国家实力强大、西南地区土司统治残暴、战争频繁、阻断交流、不服中央、势力强大。( 5分)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3分)【思路点拨】从命题角度看,近年全国课标卷等以新材料为依托,利用改革的有关理论考查教材未涉及的其他改革,如xx年全国课标卷第45题对王莽改革的考查等,xx年仍要重视这一考向。11.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座,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材料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6分)【知识点】现代中国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答案:(1)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9分)(2)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6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可以直接得出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即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二本身并未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影响,需要联系所学知识领会具体举措所产生的影响即可,即解放农衬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蓉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1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此次吾党改组,志在将本党势力在中国内地各省尽力扩充。向来本党势力多在海外,故吾党在海外有地盘、有同志,而中国内地势力甚为薄弱。所以吾党历年在国内的奋斗,专用兵力以兵力奋斗而胜利者,已有三次。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达革命之目的。是兵力虽成功,而革命仍未成功,因为吾党尚欠缺力量之故o所欠缺者是何种力量?就是人民心力。当时中国人民不赞成革命,多数人民不为革命而奋斗。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故此次吾党改组唯一之目的,在乎不单独倚靠兵力,要倚靠吾党本身力量,就是人民的心力。材料二吾党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人民的心力与兵力,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两者之间,究竟应以何者为基础?应以何者为最足靠?自然当以人民的心力做基础,为最足靠。若单独倚靠兵力,是不足靠的,因为兵力胜敗无常。吾党必要先有一种基本力量做基础,然后兵力有足靠之希望。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以兵力奋斗而胜利者,巳有三次。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达革命之目的”请以第一次为例加以说明。(6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如何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9分)【知识点】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答案】答案:(1)第一次:武昌起义,推翻满清,建设共和。但由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6分)(2)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9分)解析:(1)根据辛亥革命的史实,孙中山“以兵力奋斗而胜利者,巳有三次。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达革命之目的”,其中的第一次实际上指的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即武昌起义,结合其结果即可说明。(2)依据材料二“自然当以人民 的心力做基础,为最足靠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 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即可概括出孙中山如何发展自己的思想,新三民主义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1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我们认为这是不可争辩的。理智的范围是真理与智慧,神学的范围是虔敬与服从。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民无须再予服从,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约翰洛克政府论(1)斯宾诺莎处理神学与理智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斯宾诺莎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8分)(2)概括材料中洛克的民主思想,简析其影响。(7分)【知识点】近代世界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答案:(1)目的(2分)把神学与理智分开,将信仰的重心引向真理与智慧。打破神学对理智的控制,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背景(6分)政治上:新成立的荷兰面临来自国内外封建势力的威胁;经济上:荷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思想上:基督教神学还统治人们的头脑。(2)思想(2分):立法权属于人民(属于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影响(5分):为英国的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作出理论论证。其分权制衡为孟德斯鸠所发展。成为资产阶级确立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原则。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二者各有其领域”、“理智的范围是真理与智慧,神学的范围是虔敬与服从”,据此回答出斯宾诺莎处理神学与理智关系的目的是把神学与理智分开,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利。斯宾诺莎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可概括出洛克的民主思想是立法权属于人民;其影响主要从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对启蒙思想的影响、对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概括。【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1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光荣革命”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材料二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8分)【知识点】近代世界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答案:(1)意义:王权受到限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3分)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发展;政治上,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4分)(2)启蒙思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理由: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而在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4分)解析:(1)意义:由材料一中的“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可以得到权利法案的意义。原因:由于1689年通过的宽容法,所以其颁布的原因应该结合1689年之前英国的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发展;政治上,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2)启蒙思想: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需要结合所学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和启蒙思想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理由:这一题实际是需要将美洲大陆的美国与旧大陆的欧洲进行比较,将美国所做到的优于欧洲的民主制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即可,即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而在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15(1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情况: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高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外部原因。(12分)【知识点】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答案:变化趋势: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2分)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2分)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2分)(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亦可) 外部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中外交流日益加强;列强侵华不断加剧;西方近代文明显示出其先进性。(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第一阶段厉行闭关政策”“第二阶段提倡师夷”“第三阶段西学逐渐被人们所接收”“第四阶段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作答;第二小问注意设问的要求:“外部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在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材料三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1)据材料二、三,概括国民集会应遵循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6分)(2)根据上述规则,概括民主的内涵。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的原因。(9分)【知识点】近代中国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1)会长的职责是维持会场秩序:会长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会员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议的结果要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6分)(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规则办事;尊重合法的权威。(答三点即可6分)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会;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实施自己的权力。(3分)解析:(1)本问的答案从材料所给信息中提取,但要注意答题要求:不得摘抄原文。可分别从会长的职责及应坚持的原则、会员的义务、会议的进程及结果的达成等角度说明。(2)“内涵”的解答依据(1)的答案:即开会应该遵循的规则出发,可从平等的角度、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对规则、权威的遵守和尊重等角度回答。“原因”可从中国人对民权的认识层次分析回答;其产生背景可从国内、国外两角度回答。【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17(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图片材料。(1)图一、图二来自哪国哪部文献?图三所示的文献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2)简述图片所示的三部历史文献的地位及关联性?(9分)【知识点】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 答案:(1)图一:美国的独立宣言;图二:法国的人权宣言。(4分)目的:巩固新生政权;限制袁世凯,保护革命成果。(2分)(2)美国的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基本原则的文献,对近代世界的民主化进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直接影响到后来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3分)法国的人权宣言是由独立宣言催生的,但它所规定的资产阶级基本原则更加具体、更为广泛,也是更具普适性,因此法国的人权宣言是对美国独立宣言的继承和发展。(3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中国当时的历史特色,它是借鉴了上述二部文献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3分)解析:(1)从图一中的“DECLARTION”“AMERICA”可分析出是美国的独立宣言;图二的画面可分析出法国的人权宣言;图三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进行分析即可。(2)“地位”则是根据三幅图片的作用和历史意义进行分析作答;“关联性”则是强调三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准确解读,并对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作用的准确把握。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同盟会成立后,在军政府宣言中,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继承了太平天国英雄们的“遗烈”。针对洪秀全不注意团结、不重用知识分子的失误,指出:“历朝成功,谋士功业在战士之上。读书人不赞成,虽太平天国奄有中国大半,终于亡于曾国藩等儒生之领兵”。材料二 洪秀全把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改造提高为“推翻清朝,开创新朝”的革命纲领,含有强烈的反满兴汉民族观念。孙中山也以光复汉族河山自命,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就要排斥他”,“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均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洪秀全革命思想与实践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9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洪秀全与孙中山在民族观方面存在的异同点。(6分)【知识点】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答案:(1)注意团结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中的革命分子,组成统一的民主革命组织进行反清武装斗争;探讨太平天国的失败教训,指出洪秀全等人的帝王思想是天京内讧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坚持民权主义和建设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纲领;借鉴太平天国平均主义理想和政策制定了民生主义政策,如平均地权政策就与天朝田亩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继承了洪秀全的反清思想,并将它发展为民族主义;主张仿效西方国家,孙中山进一步提出提倡民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9分)(2)不同点:洪秀全的民族观具有强烈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