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1644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卷类型:B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xx广东文综T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2.(xx东北三校二模)续文献通考中对中国某一朝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有这样一句评论:“天子之威福无下移,盖隐然周世六官(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后世分别作为吏都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的别称)之征,而独冢宰(冢宰也作为宰相的别称)不制国用,司徒不掌邦教,以此小异耳。”其评论的是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3.(xx保定二模)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B使各等级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C颁布“解负令”使雅典的奴隶获得解放D制定“陶片放逐法”以保障民主机制4(xx新课标全国卷T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5.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6.(xx宝鸡质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1年6月27日,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8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这表明美国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7. “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这说明 A中国老百姓文化水平低 B中国平民力量弱小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D辛亥革命没有对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8(xx烟台二模)下图是解放战争形势图(深色部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的区域),与这一形势直接相关的是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战略反攻揭开序幕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战略决战胜利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A B C D9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 “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二月革命10.(xx汕头质检)一封情书的开头写道:“(姑娘名字)同志:首先请接受守卫在反修(指苏联)前哨的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这封情书最有可能写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过渡时期 C“文革”时期 D21世纪初11.(xx皖南八校联考)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A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 B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C21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 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12(xx潍坊仿真)近年全国人大通过选举法修正案,取消了城乡选举的差别,实现了“同票同权”。这一举措体现的思想精髓是A人人平等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 D民族自决 13.(xx江苏单科T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14.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印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B标志着中国外交步入世界舞台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D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15(xx汕头质检)有学者认为:1969年的中苏边境冲突促使美国“毫不犹豫地走向极大地改变全球外交的变化”实行三角战略。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组建北约 B扶植日本 C尼克松访华 D从越南撤军16(xx淮北二模)右图是一幅反映中美关系的漫画,最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A互依共存 B互相对抗 C争夺霸权 D互相利用17.(xx上海单科T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18(xx天津文综T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A B C D19(xx邯郸二模)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在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A以经济先行、全面合作为特征 B是以中俄两国为主导的区域同盟C成员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 D是一个封闭性的军事合作组织20(xx青岛二模)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图4所示。该战略表明中国A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D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21.(xx上海单科T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22.一位西方的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23(xx郑州测试)“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应包括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A B C D24.(xx江苏单科T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25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应以“扩展战略”,取代“遏制战略”;布什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建立“一个政治和经济自由、人权和民主制度健康发展的稳定而安全的世界”,为此“美国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这说明A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布什否定了克林顿的对外战略C美国完全放弃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思维 D美国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 (xx皖南八校联考)(13分)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5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4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4分)27.(xx南京二模)(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xx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接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鉴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沉痛教训,鉴于核武器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美苏两国谁也不愿意再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导致两国的同归于尽乃至人类的毁灭,竭力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已经成为双方领导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就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因此,美国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把冷战称为“长和平”,也有人称之为“冷和平”,认为“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冷战为这个世界提供了缓和”“冷战体系为世界提供了和平和安全,尽管存在核均势威摄。”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评述材料中关于冷战的观点。(13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9.(xx海南单科T30)(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致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致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延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延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试卷类型:Bxx届高三月考试题一 20【解析】选D。“和平鸽”战略中头部是联合国,身体前部是未来由博鳌亚洲论坛和亚洲合作对话等为基础组建的亚洲国家联合会,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未来由亚欧会议升级和扩建而成的亚欧经济合作组织,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A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结盟是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B项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战略的内涵;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故选D。26.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今中外的民主政治。第(1)问考查学生概括历史观点和史论结合归纳、分析史学观点的能力。此问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基本观点,然后结合史实从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结合东西方古代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加以评析。第(2)问考查对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完善过程及其影响的理解。首先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律建设成果和政治制度建设加以展开说明;其次影响可以从自身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影响人类进程加以归纳即可。第(3)问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的借鉴西方合理成分的表现和认识:首先借鉴可以从制度沿革、基本组织方式、政党制度、政府管理形式等方面加以比较,认识可以从国情出发、借鉴创新等方面加以概括。【参考答案】(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1分) 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1分)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3分,学生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1分) 27.【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第(1)问,提取材料一信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回答“借口”,联系新中国外交方针回答“选择”,回忆新中国成立指出的国际形势回答“主要因素”。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回答“意图”,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史实和影响”。第(3)问,材料信息反映了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结合时政知识,联系影响中美国际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回答。28.【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时注意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评分标准】一等(13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示例】示例一:“冷战”威胁世界和平。(2分)导致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苏联则以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对抗,导致了柏林危机等对抗性事件。(4分)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在人类心理、文化方面造成巨大阴影,并造成难以消除的“冷战思维”。双方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4分)亚洲则出现了“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3分)示例二:“冷战”保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安全。(2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美苏之外的力量为了自身安全,努力寻求发展,欧洲共同体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复兴,这些都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5分)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相对安定的局势,大力调整发展经济,苏联则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2分)“冷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分)示例三:示例一、二的综合。(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2分;史实清楚,逻辑严密,表述条理11分)29.【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第(1)问注意看清题意,是“政治主张”,主要从君主立宪反对专制制度角度作答;历史背景从“新政”和“论战”两个角度根据基础知识作答。第(2)问既要看到其积极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积极性从宣传民主制度,推动民主运动及为推翻清朝统治创造有利政治条件角度作答,局限性从立宪派的妥协性角度作答。【参考答案】(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背景: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6分)(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