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579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1)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难点: (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相关链接: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伤仲永是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预习检测。1.填空。(1)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其字介甫,晚号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家、思想家。(2)本文是一篇 ,它是 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 。2.注音。 隶( ) 扳( ) 谒( ) 邑( ) 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3.点名朗读,师生评议。4.学生齐读课文。5.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三.合作探究。 翻译下面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5)余闻之也久。(6)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三、课堂测试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文书上“研讨与练习”二、三题。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贤于材人远矣2.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奇: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父利其然也。利: 3重点词语(1)世隶耕。隶: (2)未尝识书具。尝: (3)并自为其名。为: (4)指物作诗立就。就: (5)稍稍宾客其父。稍稍: (6)或以钱币求之。或: (7)环谒于邑人。环谒: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9)泯然众人矣。泯然: (10)受之于天。受: (11)贤于材人远矣。贤: (12)得为众人而已耶。得: 4.对文中的“之”“于”“其”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于: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三、合作探究。 1.讲述方仲永的故事,可加入自己的见解、评价。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用意何在?四、课堂检测与作业。 1.摘抄有关“天才”名言警句五条,并背诵。2.课外收集被人誉为天才的例子,探究他们的成长奥秘。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二、自主学习。用原文填空。1.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2.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3.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 ,其具体做法是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 。三.合作探究。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4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5.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