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角度讲,汉书则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 甲 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 乙 汉书作为一部“正史”,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从传记发展的历史上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益兴盛起来。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品格,我们所指的只是它们的“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第段中,“具体的艺术操作”指的是 。(2分)2第段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2分)A.而且所以 B.然而因此 C.尽管然而 D.不但而且3作者在第段中写到班固及其汉书的用意是 。(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小书店的微温汤世杰 总以为书店是坚硬的现代生活中最后的一点柔软,散发的虽只是一点微温,到底也能让人在风雪旅程中驻足小憩,打量打量来路去程,暖暖身子后重新上路。不料连书店也在悄悄变硬变冷了。至今还能秉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开一间小小书店不全为赚钱的,还有几人?据说在域外,开间小书店怎么都是一种浪漫:无论城市角落还是偏远小镇,一间摆满书籍的小书店,一个戴深度近视眼镜、学究味十足的男老板,或一个风韵犹存热情开朗的女店主,加一只躺在书架下的狗或蜷卧在书堆上的猫,走进去会顿生平和喜乐之心,翻翻书聊聊天,喝杯咖啡,即或不买,也能为日后留下些须念想。如今我们的城市里,是难看到那样的书店了。能去的书店总是大得惊人,小而微温的小书店,早成了绝世风景。大书店动不动就叫“城”啊“海”的,走进去像超市,书成摞成山成海,让人呼吸急迫心存恐惧,缺的恰是亲近的欲望。也难怪,阔绰的大书店彰显的是企业家的霸气和魄力,惟小店才处处透露着主人的志趣心性。一大一小间,流散的何止是那点优雅的微温!近日翻看杂志,得知外国电影里倒是常常出现书店的,当然是小书店。或作为故事背景,或情节都在书店里发生,无论人物多少,书才是那部电影的真正主角。国产电影里有的是深宫大院宾馆酒楼,倒很少见到书店。黄磊刘若英的似水年华算是有心了,青幽的小镇,老旧的乡村图书馆,虽不是书店,老少两代人默默照料着的,倒尽是些线装书。深深庭院里间间屋子都是书,工作间不算宽敞,人也只能在书架间的窄巷里穿行;早晨,木门在古典的吱呀声里打开,阳光便急急地涌进去,温暖那些躺在书里的伟大灵魂我就不明白,同是书山书海,现代大书店为什么总让人感到压迫,闻不到些许书香?读书人,谁没进过一两家小书店呢?大书店老板是从不露面的,雇请的卖书人也不会跟你聊书他们关心的是利润,不是书。小店就不同了,店主多爱书成癖,喜欢跟读书人称兄道弟,交朋友。上世纪80年代末,省图书馆门口有间小书店,年轻的店主原就在图书馆工作,执意在那里开书店,图的大约是到图书馆来的人,都进他的书店看看。我去买过几本书,就算相识了,路过时都会进去坐坐。日子一长,有时将近午夜,他会突然来家造访,不经意间说起还没吃晚饭,好歹煮碗面条,卧俩鸡蛋,他狼吞虎咽连称好香。有晚他又来了,说急需两千块钱周转。我虽收入有限,还是借给了他。他怕我不放心,坚持留下借条,发誓还我,最终没是没还也不知是忘了还是经营不好,囊中羞涩。小书店不久关门大吉,他也从此再没音信。不管是躲债逃亡,还是已另谋高就,发达了,想起来心里总有些惆怅,为他,也为他那间书店。另一间小书店开在图书馆斜对门,一来二去,跟店主也熟了。至今记得小伙子姓杨,人长得帅,怎么想起要开书店我没问过,只觉他温雅率性,开口就一脸的笑,和气。小店本来就窄,他还苦心挤出个角落,置上一几两椅,供爱书的人来了喝茶,看书,聊天。有时问起有什么书没有,他就到处去找。几年下来,也帮我找过好些书。这间小书店后来也歇业了,换了新店主,卖起了时装。问原来的店主哪去了,新店主说鬼晓得。从此再没见过他,倒怪想念的。小书店就这样一个个消失,店主人也再不见踪影,就像书籍的命运。偶尔想起,尽管不知眼下他们境况如何,倒始终对他们心怀一点敬意,毕竟留给我的是一点温婉的记忆。前不久听说闹市又开了一间小书店,很有特色,我远远跑去,心想说不定能碰到老朋友呢,一看却不是。书倒真有品味,一气买了二百多元钱的书,像还了一笔拖欠多年的旧帐,钱花得舒坦。店主也是个年轻人,矮矮胖胖,临走时说也没名片,手写了名字和电话给我,说要什么书尽管告诉他。我虽有些遗憾,倒也愿意权将新知当故交,惺惺而别。眼下市场风急浪大,有勇气开小书店的人,一如独自划一条小舢板跟狂风恶浪较量,毕竟越来越少了书出得越来越多,书却眼见着正在现代浮华中悄悄退场。谁知这间小书店能撑多久呢?矮胖的店主人会不会是我见过的最后一间小书店的主人? (文汇报)7.文中第一句话提到“坚硬的现代生活”,其中“坚硬”的含义是 。(2分)8.第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9.第段画线句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内容是 。(2分)10.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小书店让人留恋,是因为小书店的主人待人亲切,客人可以在小书店喝茶聊天。B.虽然大书店给客人提供了充分选书的自由,但人们却总感到压迫,闻不到“书香”。C.文中提到“我”“好歹煮碗面条,卧俩鸡蛋,我虽收入有限,还是借给了他。”表明我对小书店主的慷慨大方。D.大书店的老板都是只关心利润、不关心书的人,所以让人难以亲近。E.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小书店的主人不得不放弃对书的志趣心性,另谋出路。F. 文中提到和三位小书店主人的交往,除了那位借钱不还的,“我”对其他的小书店主人都始终“心怀一点敬意”。11.第段中画线句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12.面对图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电子商务的冲击,如果你要开一家实体“小书店”,你会怎么做?请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简述理由。(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6题。(8分)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14、辛弃疾的字是 。“代人赋”是这首词的 。(2分)1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过程。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16、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20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亦遂增胜 (2)墙往往而是 (3)而母立于兹 (4)大母过余曰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其制稍异于前B余稍为修葺 庭中通南北为一C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余扃牖而居D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1 (作者)擅长 写出感人文章。(2分)22明代王锡爵评价这篇散文“无言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请结合文章内容,就语言风格进行赏析。(4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10分)兴 贤王安石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作文70分)27.作文: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太多了,什么网络小报广播电视杂志书籍连风里都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视听已经被严重堵塞,五官负担大大超载。这一切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思考和判断,因为既没有时间也反应不及,各种参照实在太多。 因此,现在我们需要忧虑的不是知道得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月考二(答案)(一)(三)(6分)13.(1)青眼聊因美酒横 (2)今宵酒醒何处(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千里共婵娟(5)士不可以不弘毅(6)望其旗靡(7)曲径通幽处(8)甲光向日金鳞开(四)14(2分)幼安;题目15(2分) B16(4分)城中桃李,虽然绮丽耀眼,招人艳羡,但经不起风雨,而溪头荠菜虽然平平常常,毫不起眼,但能将春天留下,通过“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对朝廷荣华富贵的鄙弃。(能结合注释回答1分,指出对比1分,写出对农家生活态度1分,写出对城市、朝廷或官场态度1分)(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