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A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9363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历史知识理论一书的序言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了历史的过去性特点 B历史研究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C历史对现实具有借鉴作用 D强调了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 2.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3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4.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5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6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后,清政府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材料一定程度说明清政府A继续坚持腐朽卖国立场 B对列强条约要求全面回绝C外交已与国际社会接轨 D具有摆脱条约约束的意图7据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自然经济占主导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ABCD8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9.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东耽。处四强邻之中者,岌岌哉!”危局之下,中国民众展开的将爱国救亡与追求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10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伪善)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于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这反映出谭嗣同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封建伦理纲常彻底地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A BCD111893年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1896年康有为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该运动A.因受清政府大力压制而收效甚微B.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未能延续下去C.有利于启发民智促进社会进步D.彻底杜绝了全国范围内的缠足陋习121908年中国政府颁布结社集会律规定:(集会、结社)“与政治及公事无关者,皆可照常设立,毋庸呈报”;有关政治者“非呈报有案,不得设立”。此规定A形式上承认结社集会的合法性 B成为中国近代最早涉及民权的法案 C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 D使人民完全获得了政治自由13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14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 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1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16“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D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17.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所说的“新观念”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18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19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 B.C. D.20.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211919年5月执教予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 “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泱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B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D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22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23毛泽东曾说:“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他们)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中国当时正处于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4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杰出理论贡献是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5. 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中国相符的是二非选择题: 26(30分)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回答下列问题:(1)请依据材料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15分)(2)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15分)27(20分)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破产,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51931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土布产量(百万匹)土布用纱量(百万磅)1875 1905 1919 1931 40.93 49.53 44.95 45.38 644.7 780.1 780.0 714.7材料二: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在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材料三: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材料四: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 以上材料摘自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请回答:(1)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证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破产?(10分)(2)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手工业并没有破产的原因?(10分)A卷历史答案12345678910111213CBDACCCBBACA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CACCCCDBACC26(1)从贵族、使节等少数人享用,变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护照的形式由多样到统一。(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