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大全1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2806099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大全1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大全1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大全1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大全1一、填空题(将答案写在横线上的空格内)1.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 生产安全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法对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作出了规定,提出了建立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 、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4.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 责任制 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5.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综合 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监督 管理。6.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 行业 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7.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责任制 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8.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主要 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9.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 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10.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 知识 和管理能力。1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 规程 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1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 专门 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13.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14.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安全 警示标志 。15.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 经常性 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16.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 专门 的安全管理制度。17.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 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18.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 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19.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 安全 距离。20.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 安全生产 规章制度 和安全操作规程。21.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 经常性 检查。22.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 安全生产 管理协议。23.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 安全生产 管理职责。24.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 组织抢救 ,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25.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 劳动安全 、防止职业危害、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26.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 劳动 合同。27.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 事故隐患 。28.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 救援预案 ,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29.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30.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 关闭 。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31.制定职业病防治法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 职业病 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2.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3.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34.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35.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 职业卫生 保护。36.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职业病防治 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37.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 职业病 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38.职业病防治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 职业病 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39.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包括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40.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 职业病 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41.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 职业卫生 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42.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建设项目是指新建、扩建、改建 建设 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43.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 职业病 危害预评价报告。44.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5.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 职业病 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46.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 资金 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47.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 职业病 防护用品。48.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 职业病 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9.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 专人 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50.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职业病 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51.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 上岗前 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52.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 职业健康 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53.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 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54.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 危害。55.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 职业病 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56.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57.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 生产 成本中据实列支。58.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报告 。59.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 用人单位 承担。60.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 职业病 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1.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也处在 事故 易发多发的特殊阶段,安全生产面临诸多挑战。62.2004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 根本性 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63.中共中央2015年11月3日发布的十三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 30 %。64.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65.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 法定 代表人负责制。要将落实这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构成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责任制度。66.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员工 ,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67.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总指针,是企业 安全 管理和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共同方针。它不仅概括了安全生产的特点、性质,而且提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方式,实际上也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总结。68.“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要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各项工作的 首位 。69.“预防为主”是指实现安全生产的最有效措施是对事故事前预防、主动预防,在每一项生产中首先要考虑 安全 因素,经常查隐患、找问题、堵漏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70.“综合治理”是保证安全的具体方式和措施,由于形成事故隐患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所以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必须始终放在治理 隐患 上。71.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 分类 管理,分级负责。72.狭义上的安全文化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即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与安全 行为 准则的总和。73.生产场所中有不同程度的噪声、高温、尘毒和辐射等有害物质,它们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将其控制在规定的 标准 范围内,创造舒适、安全的工作条件,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74.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 安全 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75.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 生产 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76.预防原理是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 预防 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77.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 事故 发生的目的。78.安全第一原则就是要求在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 首要 位置。79.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 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80.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 监督 。81.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只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预防和消除生产安全 事故 。82.按照人机系统思想,安全管理基础应该从 安全生产 条件人手,明确人员安全行为、设备设施安全状态、作业环境条件和及时发现问题的具体对策,为做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奠定基础。83.依法规范安全生产条件,就可以把监管的关口放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前,从源头上降低 事故 发生的风险,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84.人是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安全管理的根本任务是防止人员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伤害,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又是人员的 不安全 行为。85.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指我国全部现行的、不同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 统一 整体,是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一部分。86.安全生产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种 规范性 文件,它可以表现为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法律,也可以表现为国务院及其所属的部、委员会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指示、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等。87. 人 既是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又是生产安全事故的受害者或责任者。88.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仅从管理上规定了人们的安全行为规范,赋予各种法律主体必要权利的同时设定其应尽的义务,还从生产技术上、设备上规定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所需的 物质 条件。89.安全生产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 规范性文件。90.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形式有三种,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 刑事责任。91. 安全生产法 是我国众多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中唯一设定民事责任的法律。92.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 核心 。9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 全面 负责。94.生产经营单位副职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按照分工, 协助 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专职负责。95.生产经营单位专设或者指定的负责安全管理的机构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分工,负责 日常 安全管理工作。96.班组长是生产经营作业的 直接 执行者,负责一线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重大。97.从事生产经营作业的职工应当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坚守岗位,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责 。98. 人 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99. 人员 安全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活动的核心。100.在各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中,80以上原因是 人 的不安全行为。101.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规范作业安全管理,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是人员安全管理的 基本 任务。102.人员安全行为是安全素质的外在表现,安全素质决定着 安全 行为。103.情绪、气质、性格、社会知觉、价值观、角色、社会舆论、风俗与时尚、环境与物的状况对人的 安全 行为都能产生影响,有些影响非常严重,甚至导致事故发生。104.人的安全行为是可以 调节 的,调节的方法有心理调节、情绪调节、性格调节、物质调节、精神奖励调节等,掌握这些调节方法对安全管理大有帮助。105.根据安全行为激励的原理,激励的方法分为 外部 激励、内部激励、内外部激励。106.作业是指人员为实现某种既定的生产目的而按照一定顺序连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 生产 劳动过程的具体方式。107.作业既包含人员行为的主观性,又包含保证生产进行的客观性,主客观一致性与否决定了作业的合理性、可行性和 安全性 。108.作业离不开各作业要素及其相互配合。作业要素包括人、物、环境、作业时间、作业岗位、作业过程、作业方法等,每一种要素都是影响生产和 安全 目标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配置即劳动要素的组织是否合理更为重要。109.违章作业是人员作业过程中违章蛮干的不 安全 行为的集中表现。110.为了防止患有有害作业禁忌症(可诱发职业病的)的人员进入有害工作岗位,以保护作业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必须对有害作业点范围从事操作的人员进行 体检 。11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增强安全意识,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 人为 失误的重要途径。112.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如何, 直接 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状况。11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新招收录用、重新上岗、转岗的从业人员进行 安全 教育和培训,学习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114.从业人员不但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而且还要经过 考试 合格才能确认具备上岗作业的资格。115.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时,也要对从业人员进行 专门 的安全教育和培训。116.按照有关规定,决策层必须 每年 进行一次再培训教育,其教育内容与安全管理人员再培训的内容相同。117.对企业决策层的安全教育可以采用定期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持证上岗。118.根据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有关规定,企业决策层安全教育方式主要是岗位资格的安全培训 认证 制度,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119.管理层中的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采用 岗位 资格认证安全教育、定期安全再教育等形式进行。使用统一教材,统一时间,分散自学与集中教授相结合,集中辅导考试。120.企业每年必须对班组长进行 一 次系统的安全培训,由企业人事、教育、安全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授课、考试、建档工作。121.为了准确地掌握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和劣化损失,保持设备设施安全性能,应该对设备设施运行中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些关键部位 定期 进行检查。122.日常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 设备 异常,防患于未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检查结果要记入日常检查表中。123.定期检查的目的是查明设备的缺陷与隐患,确定修理的方案与时间,保证设备维修规定的功能。124.专项检查目的是了解 设备 的技术性能、专业性能,通常要使用专业工具和专业仪器设备。125.检修前必须对检修作业人员进行 安全 教育。126.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具、电气焊、扳手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查,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器具 不得 使用。127.对检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讯设备、照明设备等器材设备应 专人 检查,保证完好可靠并合理放置。128.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有足够亮度的 照明 装置。129.参加检修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劳动 保护 用品。130.检修作业的各工种人员应遵守本工种 安全 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131.在生产和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场所进行设备维修时,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与当班 班长 联系。132.生产作业现场发生异常情况危及检修人员的安全时,生产班长应立即通知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现场,待紧急情况消除以后,经确认 安全 后才可通知检修人员重新进人作业现场。133.设备档案资料按每台单机整理,存放在设备档案袋内,档案编号与 设备 编号一致。134.特种设备是由 国家 认定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135.建设项目“三同时”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 国家规定的标准。136.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从项目的 论证 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都应按“三同时”的规定进行审查验收。137.建设单位或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劳动 安全 卫生论证,并将其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8.施工单位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 安全 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139.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作出评价。140.安全色就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 红 、蓝、黄、绿四种颜色。141.对比色是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包括 黑、白 两种颜色。142.对比色要与安全色 同时 使用。143.凡是禁止、停止、消防和有危险的器件或环境均应涂以 红色 的标记作为警示的信号。144.“蓝色”表示 指令 ,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145.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及环境都应以 黄 色表示。146. 绿色 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147.安全色的应用必须是以表示 安全 为目的,否则,即使是应用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也只能叫颜色,不能叫安全色。148.安全标志是用以表达特定安全 信息的标志,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边框)或文字构成。149.安全标志适用于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厂内运输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 安全 的场所。150.使用安全标志,能够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从而达到预防事故、保证 安全 的目的。151.安全标志的使用只是起到提示、提醒的作用,它不能代替 安全 操作规程,也不能代替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152.根据GB 2894一1996安全标志规定,安全标志分 禁止 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型。153.“禁止标志”的含义是禁止人们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带斜杠的圆边框,采用 红色 作为安全色。164.“警告标志”的含义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采用 黄色 作为安全色。165.“指令标志”的含义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圆形边框,采用 蓝色 作为安全色。166.“提示标志”的含义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方形边框,采用 绿色 作为安全色。167.悬挂式和柱式的环境信息标志牌的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 2 m。168.定置管理的对象主要以生产 现场 为主,以职能部门办公室的定置管理为辅,逐步实行企业的全面定置。169.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 安全 六项。170.“整理”就是针对 生产 对象的整理,通过区分现场物料需要与不需要,不需要物料移出现场或处理掉,建立需要物料的上限数量,优化现场空间库存,改善和增大作业面积,使道路畅通,使人舒心,利于安全管理。171.“整顿”就是将 现场 那些不需要的物料、不需要的信息清除掉,把不合理的重新规划,把所需物料有条理的定位或定置摆放,使这些物料始终处于任何人能方便取放的位置,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合理协调,流动有序,提高时间利用率,保证安全生产。172.“清扫”就是对 设备、厂房 等进行清扫,将包括机器、工具、地面、墙壁和其他现场物料的生产现场打扫干净,做到无垃圾、无废弃物、无灰尘。173.“清洁”就是维持和巩固整理、整顿和清扫的 效果 ,始终使现场保持整洁、干净的状态,其中包括个人清洁和环境清洁。174.“自律”就是每天坚持整理、整顿、清扫及清洁,且习惯地将这些活动视为每天工作的一部分,这是“6S”活动的 核心 。175.“安全”就是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既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现场人员的 安全 和健康。176.“6S”活动开展好与不好,关键在 领导 的重视程度。177.“6S”活动的推行要从 最高 管理者的办公室开始,继之以中层领导和管理干部,自上而下进行。178.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 氧化 反应。179.可燃物要进行燃烧,必须有 助燃物 的参与,并由点火源提供能量。180.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和 点火源 。181.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要素必须 同时 具备,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182.一般来说,凡是能与助燃物发生氧化反应而燃烧的物质,就称为 可燃物 。183.凡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 助燃物 。184.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就是 点火源 。185.闪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物体被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燃烧的 最低 温度。186.燃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用标准火焰使物体引燃并继续燃烧一段时间所需的 最低 温度。187. 自燃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 最低 温度。188.闪燃是指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 火焰 一闪即灭的现象。189.阴燃是指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 燃烧 。190.爆燃是指伴随 爆炸 的燃烧。191.自燃是指由于自加热引起的 自发 引燃。192.火灾是火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失去控制而形成灾害的 燃烧 现象。193.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火灾等级划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 一般火灾 等三类。194.火灾的发展既是一个 燃烧 蔓延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传播的过程。195.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 决定 性因素。196.热传播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等三种。197.热传导是主要与固体相关的一种 传热 现象,液体中也有发生。198.热辐射是物体因其自身温度而发射出的一种电磁辐射,它以 光速 传播。199.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 主要 形式。200.人体被烧伤后,由于多种免疫功能低下,最容易引发严重 感染 。201.近几年烟气中毒成为火灾致死的 主要 原因,超过烟气窒息。202.爆炸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过程中 压力 急剧升高。203.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火源都可以发生爆炸,而是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 爆炸极限 。204.所有灭火的措施都是为了破坏 燃烧 的条件。205.隔离灭火法是把可燃物与点火源或助燃物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 中止 。206.窒息灭火法是指大多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 灭火 的作用。207.能够有效地在破坏燃烧条件,达到抑制燃烧或中止燃烧的物质,称为 灭火剂 。208.水主要依靠 冷却 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209.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 粉末 ,它主要是化学抑制和窒息作用灭火。210.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 30 L的承压蒸汽锅炉。211.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0.5 t的升降机。212.我国目前厂内机动车辆的种类很多,根据国家标准厂矿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规定,厂内机动车辆一共分为 10 大类。213.大型汽车是总重量大于 4500 kg或总长度在6m以上的汽车。214.小型汽车是总重量在4500 kg(含)以下和总长度在6m(含)以下的汽车。215.大型方向盘式拖拉机是发动机功率为 14.7 kw(20马力)(含)以上的方向盘式拖拉机。216.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是发动机功率小于 14.7 kW的方向盘式拖拉机。217.年老体弱人员、视力衰退人员、身体不适人员以及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和有恐高症等不宜登高的人员,不得从事 高处 作业。218.年龄不满 十八 周岁的人员,不能从事高处作业。219.遇 6 级以上强风、大雾、雷暴等恶劣气候,露天场所不能登高。220.夜间登高要有足够 照明 。221.高处作业必须和高压电线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防护措施。检修用金属材料至少距离裸导线 2 米以上。222.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结合、使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金属工件达到 结合 的方法。223.切割是通过加热使金属得到 切割 的方法。224.可燃、易燃物料与焊接作业点火源距离不小于 10 m 。225.电焊钳应保证操作灵便、焊钳重量不得超过 600 g。226.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职业病是狭义概念上的职业病,称为 法定 职业病。227.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 疾病 。228.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印发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规定,职业病具体有 十 大种类。229.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规定,尘肺病共有 13 种。230.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规定,职业性皮肤病有 9 种。231.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规定,职业性化学中毒有 60 种。232.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233.从业人员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 医疗卫生 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234.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呈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 固体 微粒。235.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粉尘叫作 工业 粉尘。236.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产生散发的各种粉尘,如果不加控制,将污染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有些粉尘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会发生 爆炸 。237.粉尘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 混合性 粉尘。238.粉尘最严重的危害是引起 尘肺 病。239. 矽肺 是纤维化病变最严重、进展最快、危害最大的尘肺病。240.工艺上的防尘措施包括从工艺方法上和从工艺 布置 上两个方面。241.通风防尘是一项积极有效的 技术 措施。242.全面通风是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的有害物质浓度冲淡到 国家 标准以下。243.在解决粉尘危害问题时,必须 综合 考虑各种有害物质的散发情况。244.尘肺是粉尘引起的主要职业性疾病,预防尘肺病的关键是降尘、防尘 。245.防尘综合措施概括起来就是“革”、“水”、“密”、“风”、“护”、“管”、“教”、 “查”八个字。246.一般来说,凡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称为 毒物 。247.工业毒物是指工业生产中的有毒 化学 物质,也称生产性毒物。248.工业毒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引起 直接 中毒。249.工业毒物可以通过中间介质(如植物、动物等)引起 间接 中毒。250.苯是无色透明具有芳香味的易挥发性 液 体。251.苯主要由 呼吸道 吸入,也可由皮肤少量吸人。252.二硫化碳主要经 呼吸道 进人人体。263.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气体。254.硫化氢(H2S)是无色、带有臭鸡蛋样气味的 气 体,吸人后对人体有剧毒,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255.氯气(Cl2)是黄绿色、具有异臭的强烈刺激性 气 体,易溶于水。256.噪声指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 声音 ,有嘈杂刺耳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害。257.在生产中,由于物体的冲撞、机器的转动、高压气流的喷出以及爆炸、爆破等原因产生的噪声称为 工业 噪声。258.根据不同声源的噪声特点,可分为空气动力性噪声、 机械性 噪声、电磁性噪声。259.长年累月地在噪声环境中工作,长期持续地受到噪声的刺激,内耳听觉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听觉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听力丧失,出现噪声性 耳聋 。260.由于强噪声的干扰,身体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其他 疾病 。261.降低 声源 噪声是控制噪声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26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或平衡位置的来回往复运动称为 振动 。263.振动的影响和噪声不同,振动引起听力损失的以125250 Hz的 低频音 为主,长期会引起听力下降。264.振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消除或减少 振动源 ,切断或控制振动的转换途径,以及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等。265.使用防护手套、多层布手套和棉手套均可 阻止 振动。266.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是 屏蔽 、实行区域控制和个人防护。267.同一类物体,单位重量的含热量大,它的温度就 高 。268.一般地说,散热量较大的生产性热源及辐射热等造成气温升高,或气候原因造成的高温天气都是 高温 。269.室内温度在35cIC以上的车间称为 高温 车间。270. 高温 作业是指在高温、高湿或强烈辐射的环境下从事的生产劳动。271.中暑是指因处于高温高热的环境而引起的 疾病 。272.每一种事故发生都取决于一些基本因素,即人、物、 环境 、管理四个要素。273.导致事故的发生原因分为 直接 原因和间接原因,也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274.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接近 事故 发生的原因,又称一次原因,它可分为物的原因、环境原因、人的原因三类。275.所谓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 安全 的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276.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 安全 规则和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277.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主要有 技术 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管理原因五类。278.根据对事故的分析研究,可以认识到事故具有以下特性: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事故的潜伏性、事故的 可预防性 、事故与伤亡事故的关系。279.工程技术对策是指通过工程项目和技术措施,实现生产的 本质 安全化,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280.安全管理是通过制定和监督实施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规范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281.安全管理包括 人 的安全管理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282.安全教育是对企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以及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和 安全 技术知识教育。283.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 警告 ,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醒相关当事人注意。284.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 系统 基础之上,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285.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 危害 程度。286.事故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 报警 ,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287.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 事故 的后果。288.抢救受害 人员 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289.重大事故往往具有发生突然、扩散 迅速 、危害范围广的特点。290.为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因此而导致的人员及财产损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 迅速 、准确和有效。291.事故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 全 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292.应急管理是一个 动态 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293.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 关键 。294.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 救援 行动。295.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一个 系统 工程,它不是仅仅依靠某一部门或某一个方面就能实现的,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地规划和完善其各个组成部分。296.由于潜在的重大事故风险多种多样,每一类事故灾难的具体相应措施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应急模式是 一致 的。297.应急救援中心是整个应急救援系统的 重心 。298.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 分级 响应机制。299.应急预案根据事故类型、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可分为三个层次,即 综合 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300.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应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 记录 等,是一个四级文件体系。301.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 管理 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不仅仅限于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还应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302.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 重要 手段。303.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 关键 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的演练活动。304.桌面演练的主要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 口头 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305.功能 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306.功能演练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和 响应 能力。307.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 能力 的演练活动。308.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建立应急演练 策划 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309.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 准备 、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310.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 负责人 报告。311.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 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31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313.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还应当及时 补报 。314.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除要做好事故报告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组织事故 救援 ,并保护好事故现场。315.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 应急 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16.事故调查是掌握整个事故发生过程、原因和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的重要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事故 责任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事故预防措施。317.伤亡事故发生后应当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由事故 调查组 进行事故调查工作。318.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且与事故单位及有关人员没有 利害 关系。319.轻伤、重伤事故由 生产经营单位 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320.特大伤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 综合 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321.重大伤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322.一般伤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地 县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32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时,可以 直接 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32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按其性质分为 责任 事故、非责任事故、破坏性事故。325.责任事故是指由于工作人员的 违章 和渎职行为而造成的事故。326.事故责任分析是在查清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基础上进行的,查清事故的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 依据 。327,事故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相关单位和人员吸取 教训 。328.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计方法,对大量重复显现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 事故 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发挥重要作用。329.事故统计分析一般分为资料搜集、资料整理、 综合分析 三个步骤。330.千人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 死亡 人数。331.千人重伤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 重伤人数。332.百万工时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 死亡 的人数。333.重大事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重大事故占 总 事故的比率。334.特大事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大事故占 总 事故的比率。335.10万人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 平均 每10万人中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33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因事故造成的 死亡人数。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1.安全生产法将( A )写入了第三条。A 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B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C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D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B )负责。A 主要 B 全面 C 综合 D 协调。3.安全生产法第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 A )。A 行业标准。B 企业内部标准。C 地方政府标准。D 地方政府部门标准。4.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 A )负责。A 本单位。B 提供服务的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