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3古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73093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3古诗词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3古诗词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3古诗词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3古诗词赏析(一)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思慕、追求、迎娶三个部分。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3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4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相关链接】“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比、兴的笔法,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起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全诗押韵,第一节押韵的汉字为苍、霜、方、长、央。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全诗反复铺陈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美。2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3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是写黄昏白露凝洁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是写翌日清晨霜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交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4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5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6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三)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填空。(1)观沧海是乐府诗(体裁)。(2)诗中描写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诗中前八句写海,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海水_澹澹_山岛_竦峙_树_草_丰茂_秋风_萧瑟_水波_动荡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分析。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4(xx贺州)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5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子。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诗人的宏大抱负。(四)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心远地自偏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6(xx益阳)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C诗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D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五言律诗(体裁)。2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见“望”并不是实写,而是诗人的想象,这样写使人感到气象宏伟。C既然“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3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长安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4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写出了昂扬乐观的心态,全无悲观之意,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所以会成千古名句。5该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表达了对友人的宽慰之情和豁达昂扬的分别之情。(六)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潮平两岸阔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能否改为“挂”?请简析理由。“悬”是笔直高挂的样子,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改为“挂”则没有上述表达效果。3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才显得宽阔;“风正”,才有悬空的态势。4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借雁传递家书,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5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人应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意思对即可)6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颈联:高兴、喜悦(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七)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征蓬”和“归雁”,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3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幅图画具有图画的线条美。美的具体表现: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4(xx黑龙江龙东)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5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尾联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也显示出使臣对边关战事的关心。(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xx柳州)诗中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2“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3(xx柳州)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该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友人路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九)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结合加着重号的词语品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因前途渺茫而无所适从的苦闷、抑郁心情。2诗中两处画线句子都使用了典故,请任选一处谈谈你的理解。示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月旁边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姜太公和伊尹那样得到朝廷的重用。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宗悫的事例表明诗人实现远大抱负的坚定信念。(抓住“坚定的信念”、“豪迈的气概”、“乐观的精神”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诗中表现李白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困难时展现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十)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首联和颔联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我选:割(小)赏析: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峻形象。(“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4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5下列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中“钟”“割”二字精练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B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C这首诗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体会出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十一)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xx铜仁)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3望岳和春望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春望中“望”可理解为:望山河破碎,望长安破败,望家人团聚,望战乱平息,望百姓平安。4(xx铜仁)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7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歌,全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描绘了秋风破屋图、群童抱茅图、屋漏无干图、遥想广厦四幅画面。2全诗融描写、叙事、抒情于一体。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叙事;“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是描写;“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是抒情。诗歌的开篇用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几个动词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肆虐。全诗表现了杜甫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十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你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以春花比喻冬雪,新颖传神,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透出了乐观喜悦的情怀,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2全诗描绘了四个画面,请把这四幅画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情思图3品析诗中画线句子在全诗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写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对行者留恋、难舍,或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或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等。(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xx云南曲靖)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细雨蒙蒙,酥润清新,草色淡远,春回大地。2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A早春 B仲春 C暮春 D初夏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4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5(xx曲靖)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十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3诗中借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5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遭遇贬谪的感慨。其中又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指新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个人的沉沦算得了什么。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十六)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正面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4“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5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十七)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3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和“浅”字的表达效果。“乱”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时节野花数量多、颜色杂、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浅”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初萌、矮小稀疏的特点。4(xx江汉油田)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5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6从诗中“早莺”“新燕”可知,这是钱塘湖早春景色。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诗人描绘的是早春图景?请结合具体词语简要分析。“水面初平”描绘的是春潮新涨的景色。“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可见万物复苏正在酝酿当中。“渐欲”表明花虽开放了不少,却还未万紫千红得让人眼花缭乱。“浅草”脚下的青草,刚刚冒尖,未曾茂盛。“才能”强调草儿仅仅没过马蹄,还不茂盛。(十八)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全诗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敌兵压境、浴血奋战、夜袭敌营三幅画面,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的精神。2(xx绥化)全诗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3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示例一: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示例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示例三:在色彩和形象上,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对比,相互映衬,渲染了紧张气氛。(十九)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xx襄阳)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3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见识。4(xx襄阳)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二十)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凄冷迷蒙的画面。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4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表面上写商女,其实是表达对当时统治者不问国事、寻欢作乐、荒淫腐败的愤恨和不满。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B诗中描绘了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二十一)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这首诗的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有问有答,极富表现力。这一问一答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妻催问早归,已答归期无准。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2这首诗仅28个字,却用了两个“巴山夜雨”。这两个“巴山夜雨”是围绕哪一个字进行的?各自的内容是什么?围绕“寄”字。前一个指诗人身在巴山看雨;后一个指想到将来回家后,同妻子讲述巴山夜雨的情景和诗人的心情。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憧憬。4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5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D)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二十二)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请你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相思。(思念、秋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贰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似同,其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3颔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了主人公对恋人的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4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或“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5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D)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语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二十三)相见欢(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2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一个“锁”字,形象生动,表意含蓄,表面看锁住的是“清秋”,但实际上是身陷囹圄的诗人自己。此句写出了诗人满腹悲愁,寂寞凄凉的心绪。3“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孤独寂寞。4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对画线句作简要赏析。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把“离愁”的特点极其形象深刻地写了出来。真切地将昔日帝王、今日囚徒的屈辱和悲苦人生的感受展现出来。5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的具体含义。离愁别恨,亡国之愁。(二十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秋风萧瑟,残阳如血。万重山中,烟雾迷茫。一座孤城,萧然兀立。边声四起,清角吹凉。边关艰辛,尽在其中。戍守将士,内心无奈。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3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点拨:A中的风景应为“萧瑟、苍凉”而非“清朗、秀美”。4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抒怀,慨叹功业未立(或“燕然未勒”)和思念家乡(或“归无计”、“归期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复杂的心态。5“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无比思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借酒浇愁的痛苦心情。(二十五)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2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如“新”和“旧”的比较,或“去”和“来”的比较等。请举例赏析。“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3(xx南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4(xx南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二十六)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寓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4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二十七)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态度是: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2文中“千骑卷平冈”的“卷”字能否用“过”字替换,为什么?不能。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的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而“过”没有这种效果。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4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读到了一个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5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6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C)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二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这首词中“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是写词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找出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和对自己的美好祝愿。5找出水调歌头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并说说其含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为安慰的语气,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就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唯有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二十九)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简要赏析首联第二句中的“足”字。“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2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4阅读完这首诗后,山西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写出三点。村民待客热情,周围环境优美,民风古朴。(三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选出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B)A“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即在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三句生动描述了作者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沙场杀敌、建功立业的向往。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描写了战斗场面,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D最后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满含悲壮之情。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翻”的意思是“演奏”,“沙场”的意思是“铺满沙子的场地”。C全词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梦与醒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都十分强烈,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是说完成收复北方、统一天下的大业,为皇上赢得生前和死后的好名声。4(xx安顺)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情绪高昂,欢欣鼓舞)。(意思对即可)5请对“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进行简要赏析。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激烈的战斗场面。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7(xx安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8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