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011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 岳麓版必修2 一、吴承明:中国工业的资本额估计列表二、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913-1948年工商业资本增长及其结构状况 (单位: 万元) 类别年份 1911/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48 增长 资本总额业别结构: 产业资本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 商业资本 234168 317000 4.24 561227 3.63 382348 -3.38 金融业资本 71004 144953 10.27 995939 12.80 387178 -7.89 其 他 24165 合 计 483845 719882 5.59 2580387 8.31 1424518 -5.04 资本总额属性结构: 外国资本 184608 239000 4.47 927841 8.85 111650 -16.85 国家资本 52296 90205 6.24 813272 14.73 767079 -0.48 私人资本 246941 390677 6.77 839274 4.90 545789 -3.73 合 计 483845 719882 5.59 2580387 8.31 1424518 -5.04 产业资本属性结构: 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16.35 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xx9 6.72 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 合 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 商业资本属性结构: 外国资本 67968 87000 138227 15348 国家资本 3000 3000 私人资本 166200 230000 4xx0 364000 合 计 234168 317000 561227 382348 金融资本属性结构: 外国资本 14515 19000 193691 22888 国家资本 4489 23253 587818 344000 私人资本 5xx 102700 214430 20290 合 计 71004 144953 995939 387178三、一战期间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情况英国的经济力量在大战中受到较大损伤,对华投资的能力也大为减弱,主要依靠旧有在华企业的利润积累扩大在华投资,其增加速度明显减缓。1914-1930年间,直接投资年均增加率为4.3,借款投资余额则年均递减0.45。因此,到1920 年时在华投资总额虽增至7.457亿美元,仍居各国在华投资之首, 但其所占比重已开始下滑,降为各国在华投资总额20.177亿美元的36.96;到1930年时, 其在华投资总额仍有所增加,达10.089亿美元,但在各国在华投资总额33.146亿美元中所占比重则再降至30.43,也失去了各国在华投资的首要地位,降至第二位。 这一阶段中英国的对华投资的结构以直接企业投资为主,并因其对华投资数额的增加以旧有企业利润积累为主,使直接投资数额及其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14年的4.312美元和68.78,提高到1920年的5.552亿美元和74.45、1930年的8.46亿美元和83.85。 原来占第二位的德国,其在华资产曾在1917年于中国对德宣战而被部分没收;又经过1921年的清理发还,只将其在华资产的一半发还,其余均作为对中国的赔偿转归中国所有,因而德国在华投资大幅度减少。1920年时的投资总额降至1.641 亿美元,较之1914年减少了38,在各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降至8.13,排位亦降至第五;到1930年时,再降至5.27和最末位,其在华投资数额亦仅略增至1.746亿美元,仍比1914年少34.04。这一阶段德国对华投资的结构与英国不同,借款投资与直接投资并重,战后更因其一半资产收归中国所有而使借款投资成为主体,借款投资的余额虽在逐渐减少,但其所占的比重却在逐渐的提高,从1914年的1.271亿美元和48.02,改变为1920年的1.13亿美元和58.07、1930年的0.93 亿美元和53.61。 俄国则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新的资本输出基本停止,但旧俄的在华资产继续存在,并略有增加,只是由苏联政府放弃了旧俄的对华借款;直到1924年以后, 苏联政府才陆续将旧俄在华资产售与中国和伪满政府。 因此,1920年时,俄国的在华投资只是减少了借款投资的0.45亿美元,直接投资仍与1914年时相仿,为2.131亿美元;其在各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虽降至10.56,但仍占第三位。俄国的对华投资结构与英国类似,亦以直接投资为主,其所占比重比英国更高,1914年时就已高达82.53,1920年时则变为100。 日本利用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投资能力削弱之机,大肆扩张在华经济势力。1915年5月强迫袁世凯政府一度承认“二十一条”,攫取了在东北、内蒙、 山东进行经济扩张,以及合办汉冶萍公司、独占港湾和岛屿租借权等特权,开始全面实施以东北和山东为重点的对华经济侵略政策;并占领和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企业,如胶济铁路、德华矿务公司等,从而使日本对华投资数量迅速增加。1914-1930 年间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11.15,1914-1925年间的借款投资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20.49。到1920年时,投资总额增至4.664亿美元,较之1914年增加了108.21,其中直接投资为3.519亿美元,比1914年增加了88.59;占各国对华投资总额的比重也上升到 23.12,位次已从原来的第四跃居第二。到1930年时,投资总额又猛增至13.864亿美元,直接投资数额亦相应增至10.131亿美元,又分别比1920年增加了197.26和187.89,占外资总额的比重再次大幅上升至41.83, 居于遥遥领先的第一位。这一阶段日本对华投资结构与英国相类似,即以直接投资为主,但其发展走势与英国相反,借款投资的增加速度快于直接投资,使直接投资在其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是逐渐提高而是逐渐降低,从1914年的83.3,降到1920年的 75.45、1930年的73.07。此外,日本还从经营殖民地和掠夺原材料出发,开始在东北地区进行农林业投资,从事于设立农垦公司、移民垦殖和修筑水利等事项。如南满铁道公司在1921年12月出资xx万日元设立东亚劝业会社从事农业开发,又于1929年出资1000万日元设立大连农事会社;1908年在朝鲜设立的东洋拓殖会社,于1917年开始从事东北的垦殖事业,资本额亦从1000万日元增至xx万日元,1919年再增至5000万日元,除在沈阳、大连、哈尔滨、龙井设立分公司直接从事农垦之外,还向农垦公司和日本农业移民发放贷款,1920-1927年间共计发放5.23亿日元。 法国如同英国那样,经过大战而削弱了对华经济扩张的能力,借款投资余额随着中国政府的偿还有所减少,直接投资虽然通过旧有企业的利润积累而有所增加,但增速缓慢,在1914-1930年间年均递增4.23,尚不及英国。到1920 年时在华投资总额略增至1.977亿美元,在各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降至9.8,但位次因德国的衰落而升居第四;1930年时,其投资总额虽增至2.463亿美元, 但比重又下降至7.43,仍位居第四。其投资结构则从原来的以借款投资为主转变为以直接投资为主,借款投资的的数量和比重,从1914年的1.199亿美元和61.84 , 降至1920年的1.028亿美元和52,再降至1930年的1.027亿美元和41.7。 原来占最末位的美国,也象日本那样,利用欧洲各国在华投资削弱之机而较快地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1914-1930年间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达8.99,1914-1925年间借款投资的年均增长率更高达16.35。到 1920年时对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到1.211亿美元,比1914年增加了97.88,占各国对华投资总额的比重上升至 6,但由于基数较少仍居六大国之尾。1930年时投资总额再增至2.644亿美元,比 1920年又增加了118.33,占外资总额的比重亦上升至7.98,超过法、德而升居第三位。这一阶段美国对华投资结构虽然有加强借款投资的趋向,但是始终保持以直接投资为主体,直接投资的数额和比重1914年为0.539亿美元和88.07,1920年降至0.9亿美元和74.32,1930年时又上升到2.136亿美元和80.79。四、近代进出口情况统计表18941928年重要年份进出口价值统计分析表(单位:万海关两)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与中国近代社会:陈诗启教授九秩华诞祝寿文集厦门大学xx年版朱荫贵论研究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必要性18581936年的上海钱庄资料表1、 18581936年的上海钱庄 单位:千元表2 18961937年中国银行历年设立统计表1936年时,中国新式工业资本在不计算外国在华资本和东北地区的情况下为17.9亿元。同期全国银行资产总额达72.8亿元,其中吸收存款45.5亿元,发行钞票19.5亿元。从银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无论是资产总额还是吸收的存款数额都相当大。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集中起如此巨量的社会资金,是此前中国的任何一种金融机构都无法办到的。但是,在1936年时,中国最重要的15家银行对中国工矿企业的放款总额只有区区2.9亿元,这15家银行的放款额2.9亿元还占到本国全国银行放款总额的55.49%。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放款额还是在1930年到1936年的7年间,这15家银行对工矿企业放款增加了2.18倍后的数字。也就是说,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高点的1936年时,中国最重要的15家银行对中国新式工矿企业的放款,仅占同期中国关内本国新式工业资本17.9亿元的16.2%。即使再加上其它银行的放款,整个银行业的放款数字,也只能说仅占一个相当低的比例。表3内债债券交易指数及交易量统计表(19261937) 单位:千元说明:1、表中出现的“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栏目,是指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证券物品交易所交易量”栏目,指的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交易量。1934年的交易数字是两所合并后的数字,是财政会计的计算年度所至,表示的是1933年15月的交易量。 2、债券指数以1931年7月的市价为100。 3、1931年的债券指数是下半年的平均数。 4、1932年的债券指数是1月和412月的平均数。表4 股票指数、股票及公司债交易量统计(1931-1937年8月) 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是受市场需求的制约的。旧中国没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统计,也没有市场交易额或商品流通额的统计,因而在考察近代中国市场时,我们总要注意市场上商品量的估计,意在以这种估计代表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先后研究的课题不同,估计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现在我把它们综合起来,试作一长期比较。所谓市场商品量,是指某年或一个时期平均每年国内生产的商品加进口商品。国内生产的商品,有的即其产量,有的是除生产者自用以外的上市量;作价一般用生产者价格或第一次交易时的价格。有些商品不是从生产上、而是从流通中估计的,则是指较长距离的贩运贸易的商品量,按其报关价格作价。总之,所估商品量,原则上不包括地方小市场上生产者之间的品种调剂、余缺调剂等使用价值的交换,也不包括上市后商人之间的转手交易和对消费者的零售交易。进口商品是计算其进口净值,以到岸价格为准,不计到岸以后的流转交易。又估计称国内市场商品量,因出口商品海关有详细统计,无需估计;不过,出口商品均先有国内流通,已包括在国内商品量的估计中。一、农产品的商品化这是我们较早研究的一个课题。意指鸦片战争后,门户开放,招致农村自然经济的分解,形成农产品的商品化。这项研究,是在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时,由徐新吾领导的一个上海工作组完成的,估计结果都载该书,兹摘列如表一。表一所列,除粮食外,都是与出口有关的商品,因为早期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的,主要是茶、丝、棉花、大豆等出口。估计方法主要是根据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加上估计的内销量,即市场商品量;估价时,也是出口价格与内销价格分计。这些出口品都多少经过整理或加工,但仍可视为农产品。惟出口丝,已是工艺品(出口多是厂丝),是把它折算成桑蚕茧,估算桑蚕业的商品化程度。现以桑蚕茧为例,说明此项研究的内容。鸦片战争前,生丝主要是供家庭和机坊织绸之用,年约5.5万担,连同少量出口,共6.4万担。按每担丝需鲜茧15担,共需茧96万担,可视为茧产量。1894年,出口土丝、厂丝8.32万担,内用约7.7万担,共16.02万担,按同法折茧240.3万担,加这年出口干茧折鲜茧2.89万担,合计243.19万担,是1894年茧产量。其中,现代化丝厂消用33.78万担,手工丝厂消用8万担,连同出口干茧折鲜茧2.89万担,共44.67万担,是为商品茧,占茧产量的18.37,即甲午战争前桑蚕业的商品化程度只有18强。1919年,出口丝13.15万担,内用估8.4万担,共21.55万担,而厂丝比重加大,按每担丝需鲜茧14.5担计,加出口干茧折鲜茧10.42万担,共322.91万担,是为茧产量。其中,现代化丝厂消用130.56万担,手工丝厂消用19.58万担,连同出口干茧折鲜茧共160.55万担,是为商品茧,占茧产量的49.72,即1919年桑蚕业的商品化程度已近50。以上茧产量和商品量,都按出口和国内茧价分别计值,以便各项商品加总之用。从这项研究中,又可约略估计出1840年以前我国约有桑田240万亩,桑蚕农户160万户;1894年增为480万亩,240万户;1919年增为625万亩,308.8万户。粮食是按一定的人均占有量估出产量,再按下列三项估出商品量:(1)非农业人口,包括城市居民、驻军、矿工、游民等所需粮食,扣除漕粮等征调部分;(2)估计茶农、蚕农、棉农、蔗农、盐民、渔民等户数,设每户需补充口粮半数;(3)酿酒、制酱、制醋及纺织品上浆、手工业裱糊等所需粮食(不是全部需购买)。商品粮占产量比重即粮食商品率,按此项研究,1840年为10,1894年为15.8,1920年为21.6。在估算中,除粮食外,农产品商品值增加最大的是罂粟。国内种植罂粟,大约始于1850年代,至1880年代,国产鸦片已超过进口。20世纪初,由于国际干涉,种植数量有所减少,但价格大涨,估计1920年产值达3.9亿两,实属惊人。不过,罂粟的价值很大部分是禁烟当局和走私集团所得,其中有多少是农民商品化的收入,还难以肯定。如不计罂粟,18401894年54年间,粮食、棉花、茶叶、蚕茧四项商品值由1.92亿两增至4.66亿两,年增长率为1.65;可见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是很慢的。而其中又很大部分是价格因素,如果按1894年不变价格计,这四项商品值的年增长率仅为0.92。18941920年26年间,农产品商品化加速,按粮食、棉花、大豆、烟叶、茶叶、蚕茧六项商品计,由4.99亿两增至14.49亿两,年增长率为4.18。扣除价格因素,按1894年不变价格计,年增长亦仅1.68而已。二、18691908年国内市场商品量这是我提交1994年洋务运动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一篇论文:洋务运动与国内市场(载文史哲1994年第6期),是用厘金、常关税、海关统计的土产埠际贸易值、盐、进口洋货等五项指标来估计国内市场商品量的增长;限于资料,未能包括整个洋务运动时期,而只有18691908年。(一)厘金覆盖面广,遍及内地各省,研究19世纪土产运销者,无不注意厘金。但厘金税率不定,省自为政,很难用以估算货运量;我过去在考察19世纪市场时也只以厘金作为发展趋势,未用为数据。厘金统计最令人疑惑的是它一直徘徊在1 500万两的水平,有减无增,与贸易发展趋势不符。经研究,我认为主要是19世纪后期物价下跌所致,如用物价指数修正,仍是稳步增长的,见表二。至于1894年之下滑乃政治形势使然,盖1892年起清廷田赋、关税、其他收入均大幅度跌落,非只厘金。厘金的另一难题是各省扣留部分无法核定。不过,过去文献未免夸大,户部报称四五百万两概指甲午之际,经1897年财政整顿追回200万两,我以为各省扣留数不会超过15。对厘金之最大误解恐怕是在税率上。厘金原意值百抽一,各省滥加,遂无标准。一般都强调清廷“搜括”,估计从高;美国DH珀金斯在其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各省分计,然平均达3.53.7,实亦从高。原来海关洋人谋攫取内地税权时曾做过调查,中国内地税实低于拟议中之子口税2.5。子口税行后,与厘金处于竞争地位,厘金过高,则商人诡寄子口渠道(也有少量诡寄于海关之复出口渠道,其税率亦为2.5),这是厘金收入不振的一大原因。但我考察多项事例,商人货运转寄子口者大半不是因为厘金税率过高,而是因为厘卡腐败,稽迟延宕。同时也有降低厘金税率以与子口争夺货源之事。甲午后,清廷命令加厘,多省拖延不行,盖恐失货源。我用罗东玉中国厘金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712章所述20个省的不同税率,再用18801889年各省厘金收入额作权数,求得总平均税率为2.26,低于2.5的子口税。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因用此税率将各年厘金收入还原为货运量,见表二。各地厘卡均有刁难商旅额外勒索之事,不过这不影响货运量之估算。表二中的厘金数,是减除洋药厘、土药厘、盐厘之数。因洋药厘、土药厘根本与鸦片之价值无关,鸦片作为商品的价值已包括在进口洋货之中。盐的流通我另行估算,不过有的年份盐厘过小,未能减除。又厘金统计至1908年止,1911年系资政院预算数。(二)常关税原有800余万两,鸦片战后无统计,实行厘金后更凌替,19世纪70年代约200万,80年代约260万,20世纪初约100万。1888年起,广东二关由海关接管;1902年起,各省24个关由海关接管;接管后税收激增,有历年统计(见戴一峰近代中国海关与中国财政,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兹按上述情况,也以2.26税率还原为货运量,见表二。(三)土产埠际贸易。此是海关统计的“各关贸易货价全数”中的“土货出口总数”,包括各关运往其他关的土货,也包括转运往外洋者。它增长甚速,部分是夺取厘金的货运即上述改入子口而来。惟此项流通限于轮船运输并向海关报关之货运,而厘金货运大皆土法运输及无海关处所者,二者相加可代表80以上的土产贸易。其值见表三。(四)盐。我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中估计鸦片战争前后官私盐销量共5 853万两。盐销量只随人口变动,本期无大增长。惟甲午后增课、增厘而主要是加价,无各区全部引数及批价,无法估算,只好据张謇改革盐政计划书及督办盐政处1910年统计,计全国国产盐成本2 750万元,各项课厘加价4 542万两,共作6 500万两,列入表三。此数实已计入各省扣留数。(五)进口洋货净值,据海关统计。从表三可见,洋务运动期间,市场商品量的增长十分有限。19世纪最后30年,即18691899年间,市场商品量增长74.7,年增长率不过1.88;若用物价指数修正,仅增长59.7,年率只有1.57。进入20世纪,即18991908年9年间,市场商品量增长35.7,年率达3.45;但主要是价格因素,用物价指数修正后,年率亦仅1.54而已。洋务运动于19世纪60年代引入现代化产业后,即遇到一个总需求不旺、物价下跌的市场局面,直到世纪末才见转机,成为洋务派企业不能正常发展的原因之一。这期间,进口洋货中,占第一、第二位的是鸦片,每年大都在3 000万两以上,加上估计的走私数,18691894年进口鸦片220余万担,值9.97亿两;18951918年约81.5万担,值5.72亿两。鸦片戕害人民,姑且不说,而其市场作用则完全是消极的,它汲取了消费者十数亿两的购买力,成为工农业发展的一个阻力。如前节所说,1880年以后,国产鸦片的数量已超过进口鸦片,估计1894年值9 000余万两,1919年达3.9亿两,这个商品值并未包括在表三土产商品量之内。国产鸦片,虽然也汲取了大量消费者的购买力,但它同量增加了烟农、走私商和缉私官的购买力。表三中未能列入此项商品,是估计中的一个漏洞。三、1920、1936年国内市场商品量这是我在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估计1920、193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时候,同时估计了各类产品的商品值,并在该书第三卷中作了分析,后曾单独发表。这次,又根据我在论工场手工业中对手工业商品值的新估计,作了修正,汇入表四。表四显示,19201936年间市场的发展是较快的,商品量的年增长率达3.6,按可比价格亦有2.51。而这个表所示最大变化是在商品结构方面。现代化工厂产品增长最速,年率达7.55,按可比价格亦有6.29,这包括了日本在东北的工业开发。因而,现代化工厂和矿冶产品,1920年只占国内生产商品量的13,到1936年已占20.5。相应地,手工制造业产品所占比重降低了10个百分点,这是意中之事。农业产品的商品量这时期也颇有增长,年率达4.19,不过这一点没有把握,因为对这时期的农业生产有不同看法,我采用的是比较乐观的一种。不过,这时期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是可以肯定的,因而如表四所示,农产品在国内生产商品量中的比重略有增加,是有可能的。然而,表四因为是以1936年作基期,没有能完全反映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和19311935年经济危机对市场的作用。日本侵占东北,一时使国内市场交易量丧失1520。30年代经济危机,使国内土产埠际贸易变成负增长,到1936年比之1930年,负增长率为11.85,加上东北的国内产品运销,负增长仍有3.14(参见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页221222)。四、土产埠际贸易和洋货进口净值以上估计,都是利用间接的或单项资料,自非准确,且不免主观性。原来统计资料中,惟海关统计的土产埠计贸易及洋货进口净值较为完整,时间亦较长(前者1868年起,1931年止)。因将两者按五年距摘列入表五,并制成指数,以观察其增长速度及趋势。“土产埠际贸易”,如前所说,是海关统计“各关贸易货价全数”中的一个项目,包括各关运往其他关的土产值,也包括由这关或那关再出口外洋的部分。所谓土产,指中国生产,包括在华外商工厂所产。而“各关”,少时14个,多时50个,不过关系不大,因主要的关总是统计在内。这项统计的最大缺点是,它限于轮船运输并报关的货物。在抗战前,轮船、铁路、汽车的总货运量(吨公里)中,轮船约占25;尚有木帆船运输量,无从统计。又西北、西南一些不设海关之地的贸易,自也无从统计。此项“土产埠际贸易”统计虽极不完整,但其发展趋势和速度(指数)仍有代表性,并且是惟一的。从指数看,增长最快是在20世纪前10年,以及19151925年10年,年增长率均在8左右。1925年以后绝对值增大,1931年达最高峰,速率则降低。表五中的“洋货进口净值”也是取自“各关贸易货价全数”中的一个项目,它与海关外贸统计的进口净值有些许差异,不过在以万关两为单位的表五中,这种差异已不存在。海关的“各关贸易货价全数”统计散见各年关册,发表过后又常有修正。表五系取自王水从历年关册中整理出来的数据,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五、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现将以上各种估计汇列入表六。表六中1840年的商品值,因我原来的估计过低,无力重估,用在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见本书)“附记”中所引吴慧的最新估计。其他各基期,估计方法不同,根据也有异,汇列一起,当然更见粗糙。不过,我想还是可以约略看出近百年来市场发展的大概趋势。表六可以看出,19世纪下叶,国内市场的发展是缓慢的,包括进口洋货,商品量的年增长率不过1.5。60年代开始建立的洋务派企业以重工业为主,无力为自己开拓市场,反而受制于一个价格下跌、市况不景气的国内市场。这时期市场的扩大主要靠茶、丝、棉花等出口引起的农产品的商品化,城市人口的增长显然也扩大了粮食的商品量。甲午战争后,情况有所改变,18941908年,市场商品量增长的年率达4。一方面,洋货进口猛增,一方面,国内有个“设厂自救”的运动,同时手工业繁荣,推动了市场的发展。然而,这时期物价猛涨,如果剔除价格因素,商品量的年增率只有1.12,反低于前期。不过,物价上升、市场活跃,总的说是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市场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表六见19081920年商品量年增长率达10.46,其中国内生产商品达11.37,这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期物价变动不大,按可比价格计,亦有8.86和9.76。这期间,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所谓中国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而据我考察,中国手工业生产大约在1920年达于顶峰。1920年的国内生产商品值中,手工制造的商品比现代化工厂的产品大3倍多,几乎与农产品的商品值相当。这种商品结构,到1936年才发生重要变化,已如前述。19201936年间,商品量年增长率降低,主要是受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来直到1931年,仍然是增长较快的。较精确的1936年埠际贸易统计(限于轮船运输和向海关报关的商品),贸易总额中手工业品占42,现代化工业产品占34,而农产品只占24了(韩启桐:中国埠际贸易统计,19361940,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1年版)。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国内市场的发展只是洋货的泛滥,甚至把全部进口都看作消极因素。这种看法不全面。从表五的长期指数看,在19世纪后期,进口洋货的增长速度确实比埠际贸易量的增长为快,但这时候洋货在整个市场商品量中所占比重不大。洋货比重最大时是在20世纪初,几近20(表三的19041908年)。不过,趋势很快就扭转过来,到1920年,洋货净值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11.7,1936年只占8.74了。即使在19世纪后期,外贸的发展也会引起内贸的发展。在上海,18701910年,运进上海的洋货增加了328,经海关运进上海的土货增加了535,不经海关运进上海的土货与经海关的大体相当。就是说,内贸发展快于外贸,这就使上海能够工业化,成为全国工业中心。到30年代,上海的贸易额约占全国1/4,而现代化工业产值占全国12(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990年版序及页157)。遗憾的是,取得这样现代化成绩的,只上海一埠而已。表一 农产品的商品化:规元(单位:万担,万两)种类|1840前品量|1840前商品值|1894商品量|1894商品值|19191920商品量|19191920商品值粮食|23300.0|15533.3|37250.0|37250.0|52683.0|105366.0大豆|-|-|1644.7|1905.5|4744.2|12155.6棉花|211.2|1277.5|270.8|2715.0|876.2|11277.5烟叶|-|-|400.0|1470.5|638.0|4477.6茶叶|215.3|2433.0|386.9|5330.0|276.7|6110.3蚕茧|72.3|1275.5|217.8|5527.2合计|19243.8|49946.5|144914.2罂粟|-|-|32.5|9413.3|25.0|38990.0表二 厘金货运量估计年 代|货物厘金数(万库平两)|物价指数|按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厘金指数|按厘金数折合的货运量(万规元两)1869|1288|100.0|100.0|609431874|1267|78.8|124.8|599201879|1235|75.3|127.3|584161884|1209|72.9|128.8|571681889|1493|83.5|138.8|706241894|1421|87.1|126.7|672301899|1658|109.4|117.7|784071904|1926|116.5|128.4|910841908|2106|129.4|126.4|996061911|4413(预算)|124.7|274.8|208739(据预算)注:物价用唐启宇指数改编。1库平两=1.069规元两。厘金平均税率为2.26,折算时用千位数。表三 市场商品量估计 单位:万规元两年代|厘金货运量(A)|土产埠际贸易(B)|常关货运量(C)|土产商品量(E=A+B+C+D)|进口洋货净值(F)|国内市场商品量(GEF):实数|指数|修正指数*1869|60943|9003|9469|5850|85265|7476|92741|100.0|100.01874|59920|11275|9469|5850|86514|7170|93684|101.0|128.21879|58416|12900|9469|5850|86635|9160|95795|103.3|137.21884|57168|11980|12301|5850|87299|8106|95405|102.9|141.11889|70624|17177|15310|5850|108961|12352|121313|130.8|156.71894|67230|20732|14779|5850|108591|18058|126649|136.6|156.81899|78407|32885|14779|6500|132571|29493|162064|174.7|159.71904|91084|41388|22124|6500|161096|38328|199424|215.0|184.61908|99606|48875|21062|6500|176043|43948|2xx1|237.2|183.3折合率:1库平两=1.069规元两,1海关两=1.114规元两,1元=0.715规元两。* 按表二之物价指数修正。表四 1920、1936年国内市场商品量 亿元项目|1920|1936|年增长率(当年价格)|年增长率(可比价格)国内生产商品|89.58|163.01|3.81|2.54内:农业产品|39.09|75.33|4.19|2.84手工业制造业产品|38.75|54.41|2.14|0.95现代化工厂产品|8.83|28.31|7.55|6.29矿冶产品|2.91|4.96|3.39|2.18进口洋货净值|11.88|15.61|1.72|2.32全部商品|101.46|178.62|3.60|2.5119211936年物价指数:农产品123.2;工矿品120.7;进口品0.91。表五 土产埠际贸易和洋货进口净值年份|土产埠际贸易(万关两)|指数|洋货进口净值(万关两)|指数1868|8760|37|6513|291870|7898|34|6872|311875|10510|45|7088|321880|12524|54|8819|391885|11032|47|9792|441890|14571|62|13784|621895|21274|91|17531|781900|23392|100|22379|1001905|36269|155|45834|2051910|54551|233|46244|2071915|63604|272|44959|2011920|92242|394|77403|3461925|141633|605|95396|4261930|162197|693|129677|5791931|169874|726|142037|635表六 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 规元亿两-|1840|1869|1894|1908|1920|1936国内生产商品|5.25|8.53|10.86|17.60|64.05|116.55进口洋货净值|0.75|1.81|4.39|8.49|11.16全部商品|5.25|9.28|12.67|21.99|72.54|127.71平均年增长率()|18401869|18691894|18941908|19081920|19201936国内生产商品|1.69|0.97|3.51|11.37|3.81进口洋货净值|3.59|6.53|5.65|1.72全部商品|1.69|1.25|4.02|10.46|3.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