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9《南朝诗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981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9《南朝诗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9《南朝诗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9《南朝诗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9南朝诗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一览众山小1整体感知登池上楼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作于诗人刚刚离京赴任宣城太守的旅途中,表现了对故乡的强烈的不忍割舍之情。诗中愁绪不仅是离乡的伤感,也掺杂着对复杂的政治生活无可奈何的心理。诗中的景物描写非常出色,历来为人所称道。后来李白写诗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2.学法指导课前搜集有关谢灵运与谢眺的资料,了解南朝山水诗的特点,在反复吟咏中,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习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理解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体会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的细腻及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庖丁巧解牛1.文题解读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指京城建康。全诗 14 句,可分为三层。2.走近作者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灵运仕刘宋时为永嘉太守,历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刘宋初期,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丰富了描写山水的技巧,使山水描写从附庸玄诗到蔚为大观,演变成山水诗,开拓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崭新的题材领域。其作品山居赋颇有名。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明人辑有谢康乐集。谢朓,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3.背景纵览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市)。谢灵运是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这首诗应是写在423年的初春。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写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可能是谢朓出任宣城太守,离开建业,路上经过三山所作。诗中抒发了登山眺望时的思乡之情。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上有三峰,南北相连。京邑:指建康(今南京市)。字词梳理1.字音潜虬(qi) 岖嵚(qn) 霰(xin)飞甍(mn) 鬒(zhn) 褰(qin)2.词义徇禄:追求俸禄,做官。祁祁:众多的样子。萋萋:草茂盛的样子。初景:初春的阳光。绮:锦缎。练:白绸。3.通假字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景通“影”,日光。4.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丽,使明丽。5.成语积累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4.课文详解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潜藏的虬龙自赏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雁发出悠远的鸣声。 虬:两角小龙。远音:悠远的鸣声。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我既不能像高飞的鸿雁那样声震四方,又不可能像潜藏的虬龙那样安然退隐。薄霄:停留在天空。云浮:浮在云上。怍(zu):惭愧。渊沉:潜沉在深渊。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欲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但又非智能所及,欲退隐躬耕,又体力难济,无以自养。进德:提高德行修养,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力不任:指体力不能胜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为了得些俸禄反而穷居海边,久病卧床枯对萧索的空林。徇(xn)禄:追求禄位。反穷海:返回海的尽头。这里指出任永嘉太守。疴(k):病。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卧床日久连季节的变换也不明白了,揭开帘幔暂时凭窗看看外景。衾(qn):大被。昧:昏暗。褰(qin)开:指揭开帘幔,打开窗户。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侧耳细听,波涛阵阵,举目远眺,山峦险峻。聆:听。岖嵚(qn):山势险峻的样子。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景:通“影”,日光。革:除。绪风:余风,指寒气。绪,残余。故阴:旧冬。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枯草瑟瑟的池塘边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塘:堤岸。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春草的众多和茂盛让我想起诗经和楚辞中的句子,生发思归之情。祁祁(q q):众多的样子。豳(bn)歌:指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句子。萋萋:茂盛的样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离开朋友,独处无偶,容易觉得日久难耐,因而难以安心做到。索居、离群:离开朋友,独处无偶。易永久:言容易觉得时日长久。处心:安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高蹈避世而无忧烦,岂止古人有这种节操,在今人中也能找到。 持操:保持节操。无闷:没有烦闷。出自易经乾文言:“遁世无闷。”意为贤人能避世而没有烦恼。征:验证,证明。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 423 )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 420 )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全诗共 22 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潜虬媚幽姿”到“卧疴对空林”,共 8 句。这一层首先描写虬、鸿,然后反衬自己。“潜虬媚幽姿”的大意是:潜游的虬龙自我怜惜美好的姿态。“飞鸿响远音”的大意是:远飞的鸿鸟响起了悠远的鸣声。这两句写潜龙、飞鸿在海阔天空中逞姿长鸣,悠游自在。下面几句转写自己的处境不如虬、鸿。“薄霄愧云浮”的大意是:看到高飞的鸿鸟迫近云霄我很惭愧。薄,迫近。云浮,指高飞的鸿鸟。“栖川怍渊沉”的大意是:想到深渊中的潜虬在潜沉我也惭愧。栖川,指深渊中的潜虬。渊沉,潜沉在深渊。“进德智所拙”的大意是:要想增进道德因智力拙劣而作罢。“退耕力不任”的大意是: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徇禄反穷海”的大意是:因为追求禄位返回海的尽头。反穷海,指出任永嘉太守。穷海,指永嘉郡,地处海边。“卧疴对空林”的大意是:病在床上面对空旷的树林。空林,秋冬树木落叶而空荡荡,所以称为“空林”。第二层从“衾枕昧节候”到“园柳变鸣禽”,共 8 句。这一层写诗人开窗的所见所闻。“衾枕昧节候”的大意是:卧病在床睡在被衾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褰开暂窥临”的大意是:揭开帷幕,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这是一个过渡句,下面的句子是诗人的所见所闻。“倾耳聆波澜”的大意是:倾耳聆听海上的波涛。“举目眺岖嵚”的大意是: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初景革绪风”的大意是: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阳改故阴”的大意是: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池塘生春草”的大意是:园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池塘”是两个词:池,园池。塘,堤岸。“园柳变鸣禽”的大意是:藏在园柳中的群鸟鸣声也变换了。最后这两句诗人抓住由远及近的声色之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历来为人们所赞赏。第三层从“祁祁伤豳歌”到“无闷征在今”,共 6 句。这一层表达作者的怀归情绪。“祁祁伤豳歌”的大意是:诗经中的“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萋萋感楚吟”的大意是:楚辞中的“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这两句都是用典,以表达怀归之情。“索居易永久”的大意是:独居容易觉得长久。“离群难处心”的大意是:离开群体难以安心。这两句加重了离群索居的苦楚。“持操岂独古”的大意是:保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无闷征在今”的大意是: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证明。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想起虬龙的深潜而自媚。下一个“媚”字,把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写得栩栩欲活。次句写仰视飞鸿,想象它振翮高骞而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徇禄”二句,把自己迫不得已到永嘉上任及卧病之初的情况,作了交代,在诗的结构上起桥梁过渡作用。既给人以明确的时、地观念,又把自己的心境和外界的景物联系起来。郁闷至极,必想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因而久病初愈便急于登楼眺望。诗人用生花的妙笔写出了满园春色。有声有色,远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机。诗人从冬去春晖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这种新鲜而美丽的景色,却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的胸怀得到暂时的开豁。这种富有生意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历来为诗论家交口赞赏。此联自然天成,诚如鲍照所评:“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祁祁”以下,借诗经“楚辞”的意境起兴,感时思归。最后表示要向古代隐士学习,聊以排遣自己的苦闷。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像王粲在灞水边远望长安,像潘岳在河阳远望京县。(我在三山远望京邑。)灞(b)涘(s):灞水岸。涘,水边。河阳:县名。故城在今河南孟州西。京县:指洛阳。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阳光照耀着飞耸的屋檐,高高低低明艳一片。丽:使动用法,使明丽。飞甍(mn):形容有动感的飞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残余的晚霞像绚丽的彩绸曳在天边,清澈的长江平静如一条白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春日的江洲上鸟语喧喧,芬芳的郊野上百花争艳。 喧鸟:鸣叫着的鸟。杂英:杂花。芳甸:长满花草的荒野。甸,郊野。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离乡远去啊,我将久留外地,思念缠绵啊,就此结束了和故乡亲友的欢宴。滞淫:久留。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还乡之期遥遥无及,眼泪纷飞好比冬日的雪霰。佳期:指还乡之期。何许:几许,多少。霰(xin):小雪珠。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满怀深情遥望故乡,谁不黑发渐白两鬓斑斑!鬒(zhn):黑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指京城建康。全诗 14 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參差皆可见”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余霞散为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名句。描绘了天空的云霞散布如绮,澄静的江水宛如白练。作者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形象地显示了“余霞”、“澄江”的特色。“喧鸟覆春洲”的大意是: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杂英满芳甸”的大意是说:杂花开满了芬芳的郊野。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怀哉罢欢宴”的大意是:多么怀念那已停办的欢乐宴会。“佳期怅何许”的大意是:回乡的日期不知在何时,令人怅恨。“泪下如流霰”的大意是:眼泪流下犹如雪珠。“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人的黑头发能够不变白呢?这两句回应开头的两句,说明自己与王粲、潘岳同具去国之悲。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用典故表达自己对京邑的思念。黄昏,诗人登上三山。极目遥望京邑。京都的屋檐光华灿烂,这夸张的描述蕴含着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自然秀丽。是对美妙事物的敏感和美好联想的结合。乐景写哀,营造了黄昏时的宁静和寂寞。赴任途中,方登程就念归期,男儿有泪不轻弹。思乡的感情格外炽烈。后来李商隐诗曰:“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似乎就是从小谢的这两句里来的。凡有人情者,都怀恋自己的故乡,谁能受着这份乡愁的苦苦折磨而不白头呢?结构巧解登池上楼前八句描写了诗人的人生境遇。诗歌由托物起兴引发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切慨叹。中间八句描写了登楼临窗所见所闻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本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头两句,写自己登三山、望京邑。第二层为中间六句,描写了登、望所见景色。第三层为最后六句,直接抒写了去国怀乡之情。6.写作特色“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化,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赞赏,作者自己也曾激赏。相传他梦见谢惠连,便得到这一诗句。这句写得自然,不费力,却能显出生机,很有意味。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用丝织的绮练来比余霞澄江,写得是工丽的,也很自然,不做作。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主旨探究登池上楼抒发了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8.练习解析一、从登池上楼诗中找出描写季节变化的诗句,这些诗句对表现诗人的感情有什么作用?解析:这个问题要抓住诗句的写作角度,即作者的所听、所见,作者的写景的角度,从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诗句情景交融的效果。参考答案:“倾耳”六句,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了满园春色。“倾耳”二句先写远景,境界开阔,诗人自我形象鲜明。“倾耳”一词,诗人聆听江涛声的神情宛然可想;“举目”一词,诗人眺望远山的神态宛然可见。“初景”二句写明冬去春回,节候改变,是诗人的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转写近景,格调清新妩丽,为全诗之警策,历来为人所激赏。仕途蹭蹬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这种新鲜而美丽的景色,却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的胸怀得到暂时的开豁,这种富有生意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这六句写诗人登临远眺,耳目所接,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写景如绘。然满园春色固然能暂时舒展诗人的情怀,但难以尽遣心中之郁闷,于是诗人自然过渡到对隐居的向往。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析:这个练习主要是理清作者的写作层次,了解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开头两句,写自己登三山、望京邑。谢登三山、望京邑,不是直接描写,而是化用旧句以陈己意。既写出了自己的登临离京,又以王粲离京适楚的飘零之感和潘岳的离京失意之情,暗示了诗人的心境。中间六句,描写了登、望所见景色。诗人并没有让景物着上一丝的离愁别绪,而是描写了一幅绚丽多姿、生机盎然、明丽优美的春日晚景图。面对这样美丽的景色,不能不令人更加眷恋、更加热爱故乡。最后六句,直接抒写了去国怀乡之情。本诗在结构上首尾呼应,重在抒写去国怀乡之情,中间写景,来反衬去国怀乡之情,构思精巧,层次井然。三、这两首诗在抒情写景方面有什么异同?解析:谢灵运的山水诗仍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谢朓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参考答案:谢灵运诗向有佳句无完篇之讥,而此篇层次之间联系紧密,由托物兴词、感怀喻志、借景遣怀到决意隐居,转换自然浑然一体,并且沟通并融化了玄言和山水,寓理于情,寄情于景。尤其是对春色的描绘,诗人调动各种艺术手法以准确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种形象,画面鲜丽清新,再加上有“池塘”一联为全诗增色,因而愈加神光四射,引人入胜,因之可称佳句完篇俱在的上乘之作。谢朓长于写山水诗,在刻画自然景物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的艺术表现手法,但不像谢灵运那样雕琢堆砌,晦涩呆板,作纯客观摹绘。谢朓状物写景,常常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语意清新工丽,简淡而有情趣。他和沈约等开始运用声律入诗,讲求对仗工整,注意音节和谐;所以他的诗,韵调铿锵,“圆美流转如弹丸”。这种清丽和美的风格,可以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看到。更上一层楼1.人生启迪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韧,可以追溯到很远。但第一个以山水为寄托,把山水作为倾诉对象,放怀山水,大量创制山水诗的诗人,是刘宋时代的永嘉太守谢灵运。可以说,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写下了许多清丽自然的山水诗,这些山水诗独具特色,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山水诗派。回归自然,登山探幽,他感到峰恋叠嶂,曲折混沌,而茂密的竹林竟使山径迷失起来;从南山往北山,湖中瞻眺,他发现巨石横亘,分开水流;大树参天,森林滴翠,林中的小蹊仿佛掩没在一抹抹浓绿丛中;初去郡时,郊野空旷,沙岸明净,苍天高远,秋月光明,此情此景,使他心灵舒展,心神宁静;涉水行舟,过白岸亭,援山间藤萝,听自然的声音,他体味出春与心合二为一,人与春融为一体,诗中的世界与心中的世界有机契合的美感意境。谢灵运山水诗的意义:第一,对山水的觉悟,自发地钟情、放怀山水,以寄托自己不愿被污染的心迹。第二,开了在山水林野中寻求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先河,把自然山水当做自己的倾诉对象。第三,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创始人,对中国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对当时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的消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山水诗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谢灵运山水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影响,可以说是正面、积极的因素居多,反面、消极的因素较少。如:继谢灵运之后,最负盛名的齐代山水诗人谢眺,他是谢灵运的同族人,在创作上受谢灵运的影响较大,在中国文学史上称之为“小谢”。而“小谢”对唐代诗仙李白影响极深,李白曾在诗中写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今人却忆谢玄晖”。“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第五,谢灵运的山水诗,状物写景,细致逼真。明丽清新的山水诗风格,在形象性,词汇、诗句的锤炼方面,都有独步之处,常常把情、景、理融为一体,虽佳篇较少,但名句迭出。谢灵运山水诗的美学特征:第一,他的山水诗和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特征是一致的,是偏重于表现的艺术,他在对自然山水的倾诉中,追求自己的心理时空与超脱平衡。第二,他的山水诗个有直观和谐美,通常在田园牧歌式的风格中,在清丽、自然、纯真、冲淡的诗句里,有拈花微笑的魅力。谢灵运山水诗的启示:因为与统治者话不投机,同床异梦,谢灵运成了一个未尽其才的诗人。刘宋时期,画地为牢,极大地压抑了他勃发的创作热情。如果他的才华被充分发挥出来,我们或许会读更多更美的山水诗佳作。这可以看出,时代、社会、政治对文学的影响何其重要,认真反思,我们但愿谢灵运的人生悲剧不要重演。2.视野拓展石门岩上宿谢灵运朝搴宛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鉴赏提示: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这首诗写他夜宿石门,期待知音的感受和山中夜静的环境气氛,相当成功。诗中除借用楚辞的比喻外,没有任何玄言佛理的辞句。但是,像这样把叙事、写景、抒情结合得比较好,玄言佛理成分也不太多,艺术风格较为完整的作品,在他诗中为数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