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7 李杜诗五首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238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7 李杜诗五首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7 李杜诗五首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7 李杜诗五首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7 李杜诗五首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1体会旅夜书怀一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简直冷寂得很。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琯、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总之,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涵在这景物描写之中,由此再发展到下文的直抒胸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2体会峨眉山月歌中作者创设的幽美境界。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于作者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中,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辉洒江,再加上远处峨眉山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人深深地沉思起来。3体会登岳阳楼中作者是如何写雄浑阔大的意境的。参考答案 还是在杜甫的年轻时代,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而蜚声诗坛,但杜甫后来居上。此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比孟句又高出一筹。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吞几云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杜甫这两句诗不仅好在有开阔的视野,而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这要归功于“坼”“浮”两个字炼得好。试想,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洞庭湖能负载日、月、星辰,则湖水之丰厚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前人评这两句诗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这话有理。诗人把洞庭湖的景象写得如此宏伟壮丽,的确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念,就是:称赞人的精神美,认为人要有开阔的胸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天下大事。一、旅夜书怀1颔联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瀚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写景雄浑阔大,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楚心情。2关于颈联的含意,有人说“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又有人说“五属自谦,六属自解”,你认为呢?提示 这两种说法都不很妥当。这两句意思是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语,立意甚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又老又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了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二、登岳阳楼1清人仇兆鳌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提示 这种说法不够妥帖。“昔”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破碎,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间坎坷,却有幸登楼,怎不百感交集?诗人写出了一种沉郁之感,而不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2比较本诗颔联与孟浩然咏洞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之高下。提示 本联更高一筹,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诗则扩大到了整个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括了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有大丘壑,是写不出来的。而且这两句诗气象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及。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在湖水上,缓缓运行,景象何等宏丽。非有大胸襟、大气魄者不能为也。三、峨眉山月歌1“夜发青溪向三峡”中的“夜发”有人认为是指“早晨”出发,有人认为是“夜晚”出发,你同意哪一种说法?提示 “夜发”应是夜晚行舟。认为“夜发”是指“早晨”出发的,可能是认为夜晚不能行船,故作此解。其实夜晚可以行舟。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夜游在诗中屡见不鲜,如东离门泛舟二首之二:“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这次离家是带有游谒性质的,而且他很喜欢月下行船。再加上七绝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单纯,较少旁逸斜出,题目、内容既然是写“峨眉山月”,那么环境必然就集中到夜晚了。2“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君”究竟何指?有的选本认为是指蜀地的朋友,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以为是指“峨眉山月”。你认为呢?提示 诗中的“君”应为峨眉山月。诗题即是写月,我们先看看李白笔下明月的形象。李白情志高远,豪爽飘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化身、自由的世界来描绘。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甚至还可以随便寄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最喜欢把月亮人格化,并注入高洁的品质而当作亲密的朋友来看待,邀它一块喝酒,而且“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之一)。总之,他常把明月当作具有明朗、皎洁、真率的性格的形象来描写。称月为君,是符合李白的性格的。它是作为故乡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的,当然其中也包含了故乡的亲人、朋友以及一草一木。如果把“君”实指为某一朋友讲,那么与前三句的联系就断裂了,而且诗的内容就缩小了,味变淡了,不如前者浑厚、“多么”入情入理。四、春夜洛城闻笛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提示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实词迁弹矫2.虚词“何”的用法(1)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2)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同步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客 至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注,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醅():没有过滤的酒。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皆春水”既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了当时杜甫草堂周围绿水环绕、春光秀美、清幽淡雅的环境。B.颔联的“不曾”与“今始”相呼应,表现了诗人独居江村的孤独与苦闷。C.颈联的意思是,我因远离集市,家里贫穷,只能用最简单的菜肴和浊酒来招待客人了。D.尾联用探问的语气,言客人如果肯与邻居的老叟共饮的话,就隔着篱笆唤他过来一同饮上几杯。解析 B.表现了客至的喜悦。答案 B2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静景写起,描写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然后叙写待客,以动景收笔,动静交融,结构自然。B.这首诗描写了客人来访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真挚淳朴的友情。C.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客人来访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对生活贫寒的感慨。D.本诗用语朴实,词真情浓,虽没有一个“至”字,但客至之后殷勤待客的欢快情景无不跃然纸上。解析 C.无“对生活贫寒的感慨”。答案 C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34题。旅夜书怀 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描写了细草微风、孤舟夜泊时的独特景象。B.颔联的意思是平旷的田野十分辽阔,星星遥挂天幕,江水奔流,江心月影随波涌动。C.颈联的意思是善于写文章并不能使自己出名,做官的人理应一直做到年老或病休之时。D.尾联的意思是“我”四处漂泊奔走,很像天地中的一只沙鸥一样。解析 C.应为“年老多病理应辞去官职”。答案 C4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一、二句写近景,三、四句承前两句写远景。B.本诗语言凝练形象,描写生动细致,感情深沉起伏,富有意境美。C.五、六句表面上是自谦之词,实则是由于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而作的一种选择。D.诗人以沙鸥自比,表明自己虽然仕途坎坷,但还有远大理想,有朝一日要像沙鸥一样展翅高飞。解析 D.表现了诗人极度悲伤愤激之情。答案 D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5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吴楚”句中“坼”字的意思是裂开,整句是说洞庭湖把吴、楚分开。B.“乾坤”句中“乾坤”指日、月、星辰、山川大地,“浮”字的意思是漂浮。C.“亲朋”句中“无一字”的意思是没有一点音信。D.“戎马”句中“戎马”在这里代指当时的战乱。解析 B.不是“漂浮”。答案 B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昔”“今”对应,饱含着诗人漂泊天涯的无限感慨。B.尾联联想国事,老泪纵横,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C.全诗由写壮丽山河转而写个人处境,再感叹国事,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D.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解析 D.无议论。答案 D延伸阅读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燕子来舟中作 杜 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析 本诗的思想感情是借对燕子的描绘和与燕子的对话表达出来的,燕子是本诗所借托的物象。答案 (示例)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联着自己的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画 鹰 杜 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抱负?解析 本题需要注意对“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两句诗意的品味。答案 抒发了疾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倦 夜 杜 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解析 本题共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诗歌画面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二问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这两问的正确回答,都必须建立在对全诗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 同意。主人公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南 邻 杜 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这首诗由两幅画组成,一幅是“山庄访隐图”,一幅是“江村送别图”。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解析 本题应从对诗中画面的鉴赏入手,答题时不要把话题扯得太远。答案 同意。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山庄访隐图”。这幅图画以南邻的家园为中心,以南邻父子朴实热情地接待客人为焦点,以园子里的芋头、栗子和鸟雀觅食、人到不惊为背景,描绘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气氛。本诗后四句描绘了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新月掩映,意境清幽,勾勒出送别的地点和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话别,更显示出诗人与南邻关系的密切。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 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人认为“月是故乡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雁 杜 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这首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答案 (示例)同意。本诗描绘了孤雁的执著、勇敢和追求高远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乡亲的思念和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一、课文悟读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虽连用五个地名入诗,但并不呆板,仍给人一种流畅之感,可见李白诗思之随机触发,天才横溢。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居洛阳时所作,描写的是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着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声而思乡。“折柳”属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课本中屡见,如“羌笛何须怨杨柳”。古人别离往往从路边折柳相送,杨柳依依,正好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全诗紧扣“闻”字,因笛声而“闻折柳”,因“闻折柳”而起思乡之情。“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说别人,说大家,但“何人”首先是诗人自己。客至客至之所以写得这么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所以整日所见只有白鸥。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了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去回味。旅夜书怀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他那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二、亮点探究1.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探究学习: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题,倒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2.对于登岳阳楼中颔联的景物描写,喻守真在其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这样评论:“诗人写景状物,往往喜欢夸大形容,因此就不免有牵强失真的地方。本诗颔联就犯此病。照地理上讲,洞庭湖四周均为楚地,那(哪)能说是与吴分界之处。乾坤日夜浮,倘用来咏大海,那还相当,若咏洞庭,未免不称。后人虽加以曲解,究与事理未当。”你怎样看待他的评价?说说你的理解。探究学习:这种评价未免太“现实主义”了,若都要与事理相当,那么文学作品就不能有夸张,就不能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等极富渲染力的诗句了。事实上,凡是能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能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能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就应该是好的夸张。同时,从阅读时间上说,经得起读者的推敲和时间的考验的,能流传到今天并且仍然脍炙人口的,就证明它是名句,说明它的夸张是用得成功的。3.以往人们常把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进行比较。明代胡应鳞认为杜甫的骨力超过李白,于龙友则认为“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未可概论”。那么你的看法呢?还有人将王维汉江临眺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拿来和他们两人比,你的看法又怎样呢?请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探究学习: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各有特色,不能简单地以孰优孰劣来评判。杜诗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杜诗沉郁,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李诗飘逸,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杜诗此联与整首诗顿挫苍雄的风格一致;而李诗此联也与整首诗的明快清雄一致。应该说两人各有特色,各尽其妙。所以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王维的诗则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由于他精通美术和音乐,又信仰佛教,所以他的诗充满了朦胧含蓄之美,充满了娴静、恬淡之情,充满了诗情画意,清新秀美,让人遐思不尽,与杜甫的沉郁苍雄、李白的飘逸豪放又不一样。他们各显其美,在唐诗这个绚丽多彩的百花园中各以自己的独特风格争奇斗艳,焕发着自己独有的生命活力。三、赏析1.峨眉山月歌 李 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之妙。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青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青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的,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罕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2.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 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这首诗全篇扣紧了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确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夜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将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蹒跚() 喧嚣()馥郁() 中伤()B.谬论() 侪辈()琐屑() 臆造()C.蕴蓄() 豢养()恣睢() 浊秽()D.祷告() 歼灭()破绽() 怅惘()解析 A.中伤()。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莫视 莫不关心 风声 谈笑风声B.嘻戏 嘻笑怒骂 拌倒 拌手拌脚C.崛起 发崛人才 函盖 函授教材D.怠慢 慢不经心 别致 专心致志解析 A.应是“漠视”“漠不关心”“谈笑风生”;B.应是“嬉戏”“嬉笑怒骂”“绊倒”“绊手绊脚”;C.应是“发掘”“涵盖”;D.应是“漫不经心”。答案 A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1)解放前这个地方不但没有水浇地, 连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外挑来。(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神话中的一些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3)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 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A.以至 以致 甚至B.甚至 以至 以致C.以致 以至 甚至D.以致 甚至 以至解析 第(1)句由前面的“不但”可知横线前后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系的C、D两项。第(2)句横线前后不属于原因与恶果的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项。第(3)句横线前后不属于层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C、D三项。答案 B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在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中,义理应当是灵魂、是统帅。B.用词不妥帖、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C.广阔的平原底下有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D.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解析 A项应把“灵魂”后的“、”改为“,”;B项应把句中前两个“、”改为“,”;D项应把“爆炸”后的“、”改为“,”。答案C5下列诗句的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D.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解析 D.“墙”应为“樯”。答案 D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人们往往喜欢长盛不衰的事物,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光艳照人,可是一入夏便落英缤纷;夏日,荷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天,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苍凉;秋天,菊花锦簇,热烈奔放,但当寒风劲吹之际,由此可见,世上再美的事物也不会是永恒的。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呢?永不衰竭的事物是没有的,永不凋谢的鲜花也是没有的。红梅傲霜斗雪,独占了严冬的俏枝。只好让位于傲霜斗雪的红梅。A. B.C. D.解析 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主语一致,句式对称。答案 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7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句是( )A.哭声直上干云霄干:冲犯。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C.纵有健妇把锄犁纵:放纵。D.信知生男恶信:实在。解析 C.“纵”:即使,纵然。答案 C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 解析 C.“但”:只。A.“且”:即使/将近。B.“相”:相当于“他”/互相。D.“或”:有的/或许。答案 C9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耶娘妻子:爷爷、母亲和妻子。B.或从十五北防河河:黄河。C.汉家山东二百州山东:函谷关以东广大地区。D.未休关西卒关西:函谷关以西地区。解析 A.“耶娘妻子”: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答案 A10下列说法不符合本诗主旨的一项是( )A.亲人离散,多年不得相见,生人作死别。B.连年征战,田园无人耕作,民不聊生。C.巨大的流血牺牲,尸横遍野,惨不忍睹。D.人民的粮食、鸡鸭等财产被劫掠一空。解析 D.诗中没有涉及到“财产被劫”之事。答案 D三、(18分)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哪两个动词运用得准确传神?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 “系”和“啼”运用得准确传神。“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题兴化寺园亭 贾 岛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注:文帝时,裴杜进位中书令,大肆修造兴化寺园亭,为此,贾岛创作了本诗。人们在谈论这首诗时说,贾岛的这首诗赞扬了对美化环境的科学举措。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解析 本诗从眼前景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答案 (示例)不同意。“一池”本是兴化寺园亭的一隅,却要“破却千家”,首句表现了诗人对聚敛的讥诮。诗中关于“种蔷薇”的描写,表面是写秋后将出现的园景,实际上指出了聚敛定要出现的恶果。所以说,本诗不是赞扬对美化环境的举措。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叹 花 杜 牧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整篇诗作围绕“叹”字进行。你是否同意“叹”字之说?为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艺术技巧的鉴赏能力,“叹”字在全诗中起到了主线作用,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答案 (示例)同意。前两句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这是诗人的自叹自解。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籽满枝,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涵着诗人深深的惋惜之情。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山 中 王 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这首诗是诗人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所作。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情与景的有机融合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解析 注意“悲已滞”“念将归”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后两句所绘之景的亲和性。答案 (示例)同意。前两句写久客思归之情,正是由于深秋景色的点染所致,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与诗人的悲怆之情融为一体,更加浓了旅思乡情的意味。四、(12分,每小题4分)15把下面四个句子用一个长句来表达。(可增减少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今年3月23日14时,“和平”号空间站按指令准确坠落在预定地点。这个坠落地点是在新西兰与智利之间的南太平洋无人海域。所有坠落程序是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宇航控制中心的指令下完成的。“和平”号空间站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了重大贡献。答案 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和平”号空间站,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宇航控制中心的指令下,于今年3月23日14时准确坠落在新西兰与智利之间的南太平洋无人海域。16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造两个句子。要求:与例句句式相同,意旨相近。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答案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把握现在17根据示例及相关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注意内容和表达特点。示例:前年的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问题。甲方:不要害怕竞争,与其谈狼色变,不如与狼共舞。乙方:竞争要有实力,否则不但舞不成,还会被狼吃掉。(乙方借甲方的比喻加以发挥,表达出相反的意思。)同学甲、乙是好朋友,但对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限制”,两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要是没有老师和家长的限制该多好,就像甩开挤脚的鞋,光着脚走路多痛快啊!同学乙:老师和家长的话该听的还得听,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借甲方的比喻加以发挥,表达出相反的意思。答案 (示例)光着脚走路可能一时痛快,不过那可容易扎脚啊!(或:鞋挤脚只是暂时的,总比光脚挨扎好啊!)五、(40分)18(xx年上海春季高考题)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借古代的“忘忧草”来命名。希望服用后,能解除忧郁、忘掉烦恼,增加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请以“忘忧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000字左右,题目自拟。可以自由发挥,讲故事,谈幻想,发议论,等等。不要写成诗歌。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