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096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面积黄土覆盖的高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高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达1 0002 000米。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1地质与地貌黄土高原在构造上可以六盘山为界,分为两部分。东部为鄂尔多斯台地,西部属祁连山褶皱带。位于吕梁山至六盘山之间的鄂尔多斯台地,从中寒武世到中奥陶世,是一个沉降区,长期受到海水的淹没,沉积了巨厚的海相沉积物。晚奥陶世时,地壳上升,直至中石炭世开始,再行下降,造成海陆相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其中含有数层煤层。到三叠纪后期,在潮湿的气候和低下的地形条件下,陆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低下的地方分布有湖泊,滋生着淡水动物。因此,在三叠纪后期的地层中,夹有含油层和油页岩层,成为鄂尔多斯台地上最重要的矿产。黄土高原古地形的基本轮廓是在白垩纪燕山运动后形成的。高原上的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和六盘山把高原分割成3部分。(1)山西高原。吕梁山以东至太行山西麓,有许多褶皱断块山岭和断陷盆地,主峰海拔均超过2 000米,山地下部多为黄土覆盖。(2)陕甘黄土高原。吕梁山和六盘山之间黄土连续分布,厚度很大,其堆积顶面海拔一般在1 0001 300米,是我国黄土自然地理特征最典型的地区。(3)陇西高原。六盘山以西,高原海拔约2 000米,黄土厚度逐渐增大,成为波状起伏的岭谷。黄土高原上还有许多地貌迥然有别的塬、梁、峁等高原沟间地,以及为数众多的大小沟谷。2气候与水文黄土高原暖温带半湿润至半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量稀少,变率大;日光充足,日照时数多,热量条件较优越(见下表)。内 容数 据备 注年均温变化范围814C日均温10C的活动积温xx3000C无霜期120200天年降水量200700 mm65%以上集中在79月,而且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冰雹。黄土高原的水系以黄河为骨干。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较多,约有200条,较大的有洮河、祖厉河、清水河、黄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北洛河、渭河、沁河、汾河等,河川径流不丰。大多数河流汛期受暴雨影响,洪峰急涨猛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80%以上。3土壤和植被高原土层富含碳酸钙和磷、钾、硼、锰等元素,土壤反应多偏碱性,腐殖质和氮素养分贫乏。黄土高原因长期滥垦滥伐,土地利用不合理,自然植被残留较少,分布零散。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为森林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森林主要分布于吕梁山、子午岭、六盘山等地,为落叶阔叶林及少量针阔混交林。在沟谷和荒坡上,草本植物多为旱生种类。高原农业垦殖条件最好的地区,如关中盆地、晋中、晋南盆地等,是我国著名的小麦和棉花产地。陕北、甘肃和晋西北条件差,一般仅能种植耐干寒的莜麦、荞麦、糜子、胡麻、薯类等。黄土高原的过渡性及其影响1黄土高原地区处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及由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2黄土高原还是我国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区,从而使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或自西南向东北递减。黄土高原南北地跨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三个温度带;东西跨半湿、半干旱和干旱等干湿地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十分显著。本区位于季风的尾闾区,干旱与半干旱范围大,降水不稳定,干旱、风沙频繁,天然草地与旱作农业生产能力低且不稳定。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风沙物质的不稳定相结合,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3从土地利用形式上看,这里是农业耕作区和畜牧区交错的地区。土地利用受降水波动和历史上农耕、游牧民族交替控制的影响,在农牧交错地带表现为有农有牧、时农时牧的变动,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黄河中游地区的环境脆弱形势所谓“环境脆弱”是从人文概念出发去理解的,即当环境退化超过了能长期维持目前人类利用和发展的现有经济和技术水平时,称为“环境脆弱”。换句话说,在保持和增大人类利用环境的程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改革来调适,也可以依靠外来资源和向外输出来缓解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按照这样的理解,环境脆弱的形势(情况)是随着区域,乃至区际的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仅仅是自然条件本身意义上的“脆弱”。同时,脆弱的环境更易于在贫穷、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造成环境脆弱的因子很多。在黄河中游地区,偏南的黄土高原存在十分剧烈的土壤侵蚀,偏北的鄂尔多斯高原有严重的风蚀沙化,全区煤炭、油田开采引起相当广泛的污染,以及地方性疾病的普遍性及严重性等,都与国内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洪涝、洪水泛滥、水资源枯竭、森林过伐、草场退化、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渍化、地震、滑坡、泥石流、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农作物的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的研究,把黄土高原地区分成若干环境脆弱程度不同的区域。例如,黄河中游地区有40多个面积大小不等的环境极脆弱区,这些地区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本身极为脆弱,对各种自然变化和人为扰动极为敏感。这类地区每一块的面积相对较大,多数是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的区域,因此,可以说贫困与环境脆弱在这里并存。另一类区域表现为零碎小块,东南部比西北部多。这一类地区正是现代工业发达的城镇,人口集中,尽管东南部的自然条件在整个黄河中游地区是优越的,但仍然加入了环境极脆弱的行列,充分反映出人类活动的压力,尤其是现代工业的直接而深刻影响。在黄河中游地区的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是环境较脆弱的地区。黄河中游的东南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环境变量相对较大,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等许多地方,本来就是农业精华所在。西北部出现环境比较脆弱的环境形势则主要是人口稀疏、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微弱所致。事实上,这一地域自然界本身是相当脆弱的,只要人类活动加剧,则很快由环境较脆弱直接变成环境极脆弱。因此,在开发利用这一部分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时,尤其要充分注意这一问题。除了环境极脆弱区和较脆弱区外,还有一些环境很脆弱区和脆弱区。综观黄河中游的环境形势,与广义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系的环境脆弱区,面积相对广大,这与本区域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频繁密切相关。现代城市兴起和工矿业发展的历史虽短,但它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构成极脆弱环境形势出现的基础,特别是地处盆地、谷地内的中小城市和煤田、油气田开发区情况尤为严重。乡镇企业的污染问题持续发展,城市郊区的环境形势趋于恶化。黄河流域的地震带与大震灾害地 震 带地 震 名震 级(M)发 震 日 期汾渭地震带山西临汾地震81965年5月18日山西洪洞地震81303年9月1日陕西华县地震81556年1月23日银川平原地震带宁夏平罗地震81739年1月13日六盘山地震带宁夏海原地震8.51920年12月6日天水兰州地震带天水南地震7.51654年7月通渭地震7.51718年黄河流域旱涝频度统计表(%)区 域站 名年降水量(mm)旱 年大 旱 年涝 年大 涝 年资料年限上中游黄灌区呼和浩特410.266.716.714.34.819511991包头302.876.231.07.14.819511991银川197.778.635.70.00.019511991中宁222.472.530.05.10.019531991陕 北榆林405.978.523.821.44.819511991延安554.659.59.523.97.119511991汾渭谷地西安586.557.111.931.05.019511991太原450.473.816.719.07.119511991临汾515.970.015.025.05.019531991陇中地区兰州320.361.914.37.10.019511991天水535.840.521.416.70.019511991临夏498.750.04.821.40.019511991岷县590.231.02.47.10.019511991陇东地区西峰558.747.619.019.02.419511991青海西宁368.542.57.52.50.019531991黄土高原的暴雨地质灾害暴雨地质灾害包括暴雨山洪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滑坡、泥石流和滑塌等重力侵蚀灾害。此类灾害具有历时短、地域性强和危害大等特点,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及土石山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仅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黄土高原即发生较大滑坡千余次,造成数千人死亡。从有关气象台站的记录资料来看,特大暴雨中心主要位于六盘山以东黄土高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即晋陕地区和陇东、宁南。由于这些暴雨强度大、雨量高,因此常造成严重的山洪暴发和水土流失。如1977年7月和8月陕北地区先后出现三次特大暴雨,暴雨中心降雨量分别为228毫米、365毫米和280毫米,造成严重侵蚀产沙,仅7月上旬的暴雨所造成的侵蚀量在延安站即高达16万吨/平方千米。该年的三次大暴雨,使黄河三门峡站出现高含沙量洪水,最大洪峰流量达8 900 立方米/秒,最大含沙量911千克/立方米。滑坡多见于坡度在2040之间的黄土沟坡。由于黄土区地形破碎,沟谷发育,黄土中的古土壤层和下伏第三纪粘土及基岩,常形成相对不透水层,遇暴雨或持续降水使黄土浸润和坡脚淘蚀,即诱发滑坡灾害。据有关调查资料,位于黄土丘陵区的柳县、兴县、临县、安塞和延安等县,各县的滑坡达251292处,滑坡面积4171平方千米。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土石山区。黄河流域泥石流灾害较集中的地区有六盘山及其以西的山地、湟水沿岸部分山地、渭河沿岸山地、秦岭北部、贺兰山东麓和吕梁山等地。滑塌等仅局限在黄土勾坡陡崖,一般规模小,其危害相对轻微。不同侵蚀产沙类型小流域的治理类 型 区风 沙 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流域芹河流域韭园沟流域南小河沟流域流域面积(km2)205.270.736.6流失面积(km2)(占流域面积(%)205.2(100)70.7(100)36.3(99)治理起始年代20世纪70年代1953年1951年各种治理措施及面积三田梯田(hm2)1529.4715.3坝地(hm2)223.510.4水田(hm2)1 346.147.7485.0三田占流域面积(%)6.525.433.3林草造林 (hm2)13 493.720.76341.73种草(hm2)2512.1115.33274.23林草占流域面积(%)78.030.917.0工程库坝(个)2426治理程度84.5656.350.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在植被遭受人为活动破坏之前,沟谷系统已在发展,水土流失现象在黄土高原已经存在。但是,从近数十年来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动态来看,随着地壳上升,气候干旱、植被破坏和人类加速活动等机制的共同作用,土壤侵蚀日益恶化。据科学工作者通过对泾河、洛河和河口镇至龙门区间13条面积大小不等的流域的综合分析,认为人为加速侵蚀大于自然侵蚀,占总侵蚀量的60%70%。课文中关于陕西安塞县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的数据,取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一系列数学方法,对安塞县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根据植被减沙规律计算出的黄土高原安塞县的自然侵蚀占目前总侵蚀量的2.03%16.76%,平均值为9.55%。反过来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为加速侵蚀少则占总侵蚀量的83.24%,多则占97.97%,平均占90.45%。黄土高原由黄土丘陵、黄土台塬和石质山地组成。黄土丘陵主要分布于晋西、陕北和陇东。陕北、晋西以黄土梁峁状丘陵为主,地面切割破碎,沟道密度很大,年侵蚀量在7 000吨/平方千米以上。该区人口压力大,坡地耕垦普遍。例如,横山、子长、绥德、米脂四个县的总人口为90多万人,人口密度大约100人/平方千米,19491984年,开荒净增荒地14万多公顷,每增加一人就开荒0.3公顷。延川、延长两县19491984年开荒净增耕地9万多公顷,每增加一人,增垦耕地0.62公顷。安塞县19491985年增垦耕地近5万公顷,每增一人增垦耕地0.63公顷。晋陕蒙沙化黄土丘陵,处于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水蚀与风蚀、农业与牧业交错。本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年侵蚀量在1万吨/平方千米以上。本区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开发对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但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也带来深刻影响。陇东地区属于黄土梁状丘陵,植被稀少,面蚀、沟蚀严重,水土流失强烈,年侵蚀量一般在5 00010 000吨/平方千米,沟坡多滑坡。本区人多地少,耕垦指数约为50%,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造成河道淤积;二是降低土地生产力,造成环境恶化。过度开荒使地表植被覆盖越来越差,在暴雨的作用下,土壤侵蚀越来越严重。原本平坦、宽阔的塬面越来越小,甚至变得支离破碎。迫于人口的压力,又不得不继续在陡坡上开垦。由于生态因子恶性叠加,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加大了开荒扩种的潜在危险。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治理效果:流 域芹 河 韭 园 沟南 小 河 沟重点治理前(1982年)重点治理后(1990年)重点治理前(1953年)重点治理后(1991年)重点治理前(1955年)重点治理后(1981年)减少效益(%)61.555.6减沙效益(%)71.099.897经济收入粮食总产(万kg)199.19546.56311.8436.5115.0258.08粮食单产(kg/hm2)1 6803 4201 2752 1247501 815人均口粮(kg)550244.4312.4324年总产值(万元)186.89644.74208.0461.78108.64人均纯收入(元)165.0524.0204.9424.5775.0各业产值比重种植业(%)49.0339.0074.758.492.061.0林业(%)12.7615.5410.711.31.04.73牧业(%)21.2918.844.55.61.01.74工副业(%)8.7920.2310.124.76.029.80其他(%)8.136.39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