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苏格拉底之死》教案设计 语文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753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苏格拉底之死》教案设计 语文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苏格拉底之死》教案设计 语文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苏格拉底之死》教案设计 语文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苏格拉底之死教案设计 语文版必修2教学目的 一、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主要学说,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人。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药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毫无疑问,他是雅典的一个著名人物,他的两位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都给他写过卷帙浩繁的记述文字。柏拉图除了是哲学家,还是一个具有伟大天才与魅力而又富于想象的作家。没有一个人会设想,就连柏拉图本人也并不认真地认为,他的对话录里的那些谈话是真像他所记录的那样子进行的。但无论如何,在早期的对话里,谈话是十分自然的,而且人物也是十分令人信服的。正是由于作为小说家的柏拉图的优异性,才使人要怀疑作为历史学家的柏拉图。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是一个极其有趣的人物,是一个远非大多数人所能创作出来的人物;但是柏拉图却是能够创作出他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苏格拉底之死这篇课文,既要了解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又要注意文学性传记的特点。 二、简介作者。 柏拉图是古希腊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10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荒唐?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待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一边教学,一边写作。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说:“画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园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他的学园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但学园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柏拉图这位开山鼻祖。 三、简介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约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雅典。早年随父亲雕刻,后专事伦理哲学探索。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对以后的哲学发展影响臣大。认为天地万物,生存毁灭,皆出于神意。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在于教导人们过道德的生活认识普遍的道德规范。倡导“知德合一”说,认为“美德即知识”,“作恶即无知”,鼓吹灵魂不灭和灵魂轮回。一生自奉俭约,广招弟子,不收学费。好在街头与人辩论伦理道德等问题,公开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公元前399年以“传播异端”和“腐蚀青年”罪被判处死刑,从容饮鸩而亡。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锋芒毕露。或自辩无罪,或反诘原告,或抨击当局,或直抒人生哲学。辩词由其弟子柏拉图编撰成文。青少年时代,他曾跟随其父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主,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他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酷暑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他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错误的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性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他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主张专家治国论,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苏格拉底叫去,命令他带领四个人去逮捕一个富人,要霸占他的财产。苏格拉底拒不从命,拂袖而去。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恼怒地把他叫去,不准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叫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羊。”苏格拉底对此根本就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后来,“三十僭主”的统治被推翻丁,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判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苏格拉底是基于两个理由被处死刑的:一个是他不信仰城邦的神,只信仰自己的神;另一个是他腐蚀或者败坏青年。起诉他的人是三个希腊城邦的公民,而审判他的是由501个雅典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法院,这是一种按照民主方式组成的法院。他为什么被判处死刑后放弃了越狱逃走的机会而主动地选择了死亡呢?“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惟有神知道。”苏格拉底死前的名言预示了他的死亡的全部意义,死亡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正如他所说的:“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四、快速默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选自斐多一文。斐多描述苏格拉底就义之日,与门徒就正义与死亡以及灵魂不朽所作的讨论。作为一个“修养道德,寻求智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灵魂放心无虑,他相信,人要有良知,要对自己负责,智慧和信念的力量足以战胜死亡,所以他坦然赴死,坚信自己的灵魂将有一个宁静的归宿。而他的弟子和朋友为即将失去一个最好的引导者而痛心哭泣。 五、指导学生自读“相关链接”中的(斐多)杨(绛)译本序言,结合课文对苏格拉底服毒就死前心态和情绪的描与,请学生谈谈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感想或作出评价。希望学生畅所欲言,也可以谈自己的疑惑,教师解释、总结。 明确:服毒就死时的苏格拉底非常平静,并劝慰那些伤心哭泣的学生。这种行为有异常人,因信念选择死亡,其意义影响深远。面对死亡保持平静,使得狱卒也表示敬佩,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这力量来自哲学。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会和宇宙的义理定律,所以,哲学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源泉,因此能战胜死亡。民主的法庭判苏格拉底死,民主的不一定是智慧的,就像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苏格拉底从尊重法律的角度出发,泰然领死。他相信灵魂不死,可以无惧死亡。至今这还是西方的道德准则。虽然与我们的认识有不同之处,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另一种文明。 六、文中有很多具体的细节和心理描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更有感染力。作为传记,这些描写是确有其事,还是作者的合理推测和主观安排? 阅读“相关链接”中的传记中的艺术创作,清学生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举一个例子来证明。 明确:传记文学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特征。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允许有艺术创作,否则,作品味同嚼蜡,就失去了文学的特质。柏拉图运用回忆录的方式记叙苏格拉底人生的最后一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中有合理的艺术创作。 七、处理课后练习。清学生谈谈文中哪个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八、作业。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谁对你影响最大?他(她)的哪件事,哪些话,与之有关的哪幕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模仿本篇课文,写一篇回忆录,写写这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