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639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德育目标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凶残,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3,背诵诗歌的第二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时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诵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反复诵读,正音释意后了解故事概况2鉴赏诗歌的结构和主旨。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烟波浩淼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记住了不少人,也遗忘了不少人。当我们提到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唐朝时可能想到的首先是那时的才子佳人。那么有这样一位才子,在他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李忱写了这样一首诗悼念他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请问:你们知道他写的是谁吗?对这就是白居易。为什么?因为,他有两篇传世名作一首叫作长恨歌,一首叫作琵琶行。今天我们就来翻开这一篇文学奇葩,让我们循声而去!二,解题1,白居易简介2,白居易诗歌理论(1)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思想(2)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3)他继承了诗经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同上)强调诗歌批评社会政治的功能。3,作品类别讽谕卖炭翁闲适人生何所欲, 所欲唯两端.中人爱富贵, 高士慕神仙.(归田三首)感伤长恨歌、琵琶行杂律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4,行,歌行体一种,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可多次换韵。三,整体感知1,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我找一个同学概述一下这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诗2,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认为文中画龙点睛之笔是那一句?也就是说是那一句将这两个人联系到了一起?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四,重点、难点解决过程。1,齐读课文2,大家一齐来看小序。思考:诗前小序和诗歌有关系没有?有关系的话,我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有什么样的联系?明确: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3,仔细阅读课文,然后概括一下,全诗一共描写了几幅画面,依次概括出来。明确:第一幅写江头夜送客;第二幅是夜听琵琶曲;第三幅自诉身世苦;第四幅自叹谪居苦;第五幅重闻琵琶声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4,研习第一段。 (1)文章第一段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 明确:时间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的夜晚。 地点浔阳江头。 背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补充:这里介绍“主人下马客在船”为双关) (2)这一段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明确:“瑟瑟秋风”寂寥、惆怅。 “惨将别”悲伤 将主人和客人的失意、伤别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压抑、郁闷之感。为下文的突现转机做了准备。五,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本诗的第一段,直至背诵。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鉴赏诗歌第二段,品味诗歌意境2,学会用比喻的方法描写音乐。教学过程一,集体朗诵全诗。二,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并品味意境。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作者是如何去描写的?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并不知道。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了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第三次也是明写,不过写的简略。2,提问: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时的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明确:悲凉。因为打动了诗人。3,重点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1)学生集体背诵第二段诗歌,同时想象与琵琶女相见的情景,(2)思考下列问题: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的优美的?指出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所在。明确: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声喻声,以形绘声,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其在丰富的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促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接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第四乐段是曲子的终结或尾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琵琶行的描声技巧。运用通感(通感也叫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受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赋形于声,把每一阶段的音乐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第一,选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 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舒徐流畅;以“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写音乐的逐渐低沉;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音乐的激越雄壮;以“四弦一声如裂帛”写乐曲收尾时的声音。多以可见知不见,以常闻知难以言表,烛幽显微,形象感人。 第二,运用通感给音乐以形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本段用了最后结尾两句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运用了反衬。诵读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节奏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一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屏”以下四句写到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像腾格尔唱天堂一样)(3)读诗歌第二段4,简要研习文章三四段。(1)提问:大家看完三、四段之后觉得这两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明确:琵琶女自述身世。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世。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2)比较: 自言本是京城女出自京都 我从去年辞帝京 名扬京都女艺人才华出众 才气横溢大诗人 长年色衰嫁商人落迫失意 犯颜直谏贬江州 5,齐读最后一段提问: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明确: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突出了全诗的主题。三,课文小结主题: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结构:本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琵琶女的身世;一是诗人的感受为线索。两个心灵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主题下,交融了在一起。艺术手法:比喻、通感的精彩运用。四,布置作业。明天要求全体同学背完琵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